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90例的临床资料,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更好的控制疾病。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时间分布情况与发病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一年四季均会发病,但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其中高发季节为 3~ 6月份及 10~ 12月份,此两季节中死亡率也相对较高。流行性出血热 3~ 70岁均可发病,高发年龄段为 20~ 4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民发病率高于工人及学生 /野外作业者。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措施较多,通过灭鼠与接种疫苗可有效控制疾病,对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可提升其健康意识,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发生率。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2015- 2019 年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监测数据,以旗市区为单位,按现住址、已审核、发病日期、年龄、性别、职业选择病例;使用 Excel 软件将各项数据制作成图表进行分析。结果: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 11 月至 12 月;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主要分布在莫旗和鄂伦春旗地区;发病年龄集中在 40 ~ 54 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 3.03∶1 ;主要发病职业为农民,占所有病例的 36.18% 。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病例 流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评价我国南方地区2018-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并进行强度比较,为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CDC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我国南方地区2012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5岁儿童手足口病周发病率,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计算2018-2019年南方地区各省市强度阈值,评价手足口病流行强度。结果南方地区2018-2019年第1个流行季中,≤5岁儿童周报告发病率处于极高流行水平的6个省份分别为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为低流行水平;第2个流行季中,有6个省份达到极高流行水平,分别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其余各省份也均达到中或高流行水平;多数省份第1个流行季各阈值高于第2个流行季相应阈值,但重庆和四川等省份不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除海南、重庆和云南外,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70%。结论对于1个流行季内呈现双峰流行特征的南方地区,可使用MEM模型,通过拆分流行季的方法分别确定不同流行流行强度阈值。MEM模型建立的流行强度阈值综合了历史数据,识别出的极高流行水平的省份代表此省份较历史发病水平有异常的增高,更需要各地的关注以及及时实施防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移动流行区间法 流行强度 流行阈值
  • 作者: 王晓欢 姜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协同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全球人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重点描述全球分布及热点变化。方法以查找官方公布的国家报告为第一标准数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信息系统平台的OIE-FAO-WHO年度报告中的人布病资料为第二标准数据,通过数据提取与转换,计算各国年度发病率,描述全球人布病流行分布概况。结果人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是肯尼亚(203.07/10万)、也门(89.96/10万)、叙利亚(47.26/10万)、希腊(42.96/10万)和厄立特里亚(21.82/10万)。较2006年Georgios Pappas等发表的全球人布病分布的数据有了显著的变化,许多流行区的布病流行状况已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疾病新热点也不断出现,特别在非洲地区和中东地区,布病疫情呈现起伏。结论近十年来,人布病的全球流行分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国之间的发病率差别很大,总体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汉坦病毒病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流行,严重影响公众健康。该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病毒、啮齿类宿主动物和个体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地理、季节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偶然性,受气候与气象、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和个人行为等因素影响。分析疾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原理,及时干预,科学落实防控措施,有助于防控该类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检索相关科技文献,从病毒与宿主、气候与气象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等角度归纳总结影响汉坦病毒传播和感染的因素,以加强对该类疾病流行、传播特征的理解,以期对汉坦病毒病疫情预测和预防控制措施的科学落实有所助益。

  • 标签: 汉坦病毒 人畜共患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肺综合征出血热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估计北京市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对2018-2019年流行季流感流行水平进行分级预警,并对估计阈值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北京市近5个流感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监测数据,采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估计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应用交叉验证方法评价MEM与2种监测数据类型估计流行阈值的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为马修相关系数、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估计预警2018-2019年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数的流行阈值为12 984例、中位强度阈值为22 503例、高强度阈值为37 589例、超高强度阈值为47 157例,评价流行阈值的指标马修相关系数为62%、约登指数为60%、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91%。应用ILI%监测数据,估计预警2018-2019年流行季流感流行阈值、中位强度阈值、高强度阈值及超高强度阈值分别为1.66%、2.46%、3.84%和4.66%,评价流行阈值的指标马修相关系数为59%、约登指数为54%、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4%。结论MEM对预警流感流行有较好特异性,准确性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可在北京市流感分级预警中进行实际应用。应用流感样病例数监测资料预警效果略优于ILI%。

  • 标签: 流感 阈值 强度 移动流行区间法 交叉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估计北京市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对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的流行水平进行分级预警,并对应用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北京市2014—2019年5个流感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数、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和流感聚集性疫情数资料,经标准化处理整合为综合指数,结合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估计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并应用交叉验证法评价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马修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结果将流感流行水平分为5个等级,预警2019—2020年流感流行流行水平的流行阈值、中位阈值、高强度阈值和超高强度阈值分别为0.73、2.12、3.56和4.49。评价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马修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8%、68%、65%和66%。结论本研究为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建立了流行水平分级预警标准,为流感预警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综合指数结合MEM预警的灵敏度较高,准确性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可在北京市流感分级预警中应用。

  • 标签: 流感 综合指数 移动流行区间法 分级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年流感季集中发热疫情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18年10月—2019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共上报62起集中发热疫情,其中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占疫情总数的88.71%(55/62),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疫情分别占9.68%(6/62)和1.61%(1/62);罹患率波动在5.08%~62.86%之间,总罹患率为29.07%(795/2 735);疫情主要集中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3月;小学是主要的疫情发生场所;咽拭子样本阳性检出率为72.40%,2018年12月—2019年1月引起集中发热疫情的优势毒株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2019年3月至4月优势毒株转换为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病例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痛、头痛为主;接种流感疫苗学生的发病率与未接种流感疫苗学生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x2 = 3.743,P>0.05)。结论2018—2019年海淀区流感季集中发热疫情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学校,危害人群主要为小学生,建议在流感高发季节,学校应积极开展措施预防流感,切实做好校园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 标签: 学校 集中发热 流行特征 消毒隔离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研究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与接种疫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220 例 流行性腮腺炎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接种的情况将儿童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10 例,对照组为未接种儿童,观察组为接种儿童。对比两组儿童的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爆发感染率以 及两组儿童的流行性腮腺炎 lgG 、 lgM 抗体阳性率。 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 流行性腮腺炎的 发病率为 20.90% ,对照组为 50.90% ,观察组儿童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 lgG 抗体阳性率为 90.00% ,对照组为 56.36%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 lgM 抗体阳性率为 89.09% ,对照组为 51.81%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 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 流行性腮腺炎儿童进行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小儿的免疫力,有效的减少 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接种疫苗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流行性 感冒的危害,探究科学合理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在防控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调查分析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危害以及 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的 现状。结果: 流行性感冒的重点感染人群为 儿童,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老年人是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的重要人群。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安全有效,还能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 。 结论: 科学合理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能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危害 接种 流行性感冒疫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与应用科学相融合的学科,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是其学科使命。本研究从传染病、慢性病、系统流行病学、实施性研究和健康医疗大数据5个方面介绍流行病学的新进展。传染病领域的新工程与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令人振奋,同时病原体变异的环境影响因素需得到更多重视。慢性病领域需更加重视老年人群共病问题;感染性诱发因素、人体菌群在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系统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新兴分支与重要补充,对实现精准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性研究是连接医学基础科研与公共卫生实践的桥梁,将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有效落实提供证据支持。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以数字化公共卫生为基础,为流行病学提供广阔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也将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 标签: 流行病学 传染病 慢性病 实施科学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在河南省20个区县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修订后的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作为初步筛查工具,将调查对象按照评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然后由精神科主治医师采用DSM-Ⅳ轴Ⅰ诊断定式临床访谈诊断量表(SCID)初步对被调查人员进行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本次调查共23 846名,其中男11 865名,女11 981名,分别占总人数的49.76%和50.24%;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精神分裂症调整后终生患病率为5.56‰,时点患病率为5.04‰;农村83例,城市41例;男54例,女70例;受教育程度情况:文盲26例,小学39例,初中47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专或本科及以上3例;婚姻状态:未婚31例,初婚78例,再婚3例,离婚11例,丧偶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受教育水平(χ2=33.903,P<0.01)以及不同婚姻状况中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4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乡(Wald χ2=37.296,P<0.01)、性别(Wald χ2=13.131,P<0.01)、受教育程度(Wald χ2=48.338,P<0.01)、婚姻状态(Wald χ2=54.495,P<0.01)、家族史(Wald χ2=107.340,P<0.01)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精神分裂症防治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制定针对性措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流行病学 患病率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麻醉医师不仅是COVID-19继发感染的高危人群(一线工作者),还需承担着总结规律、形成麻醉相关诊疗决策证据、及时优化麻醉相关治疗流程的临床研究任务。麻醉学相关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对于不断完善COVID-19防控策略,有效落实相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流行病学专业角度,针对COVID-19流行时期如何开展临床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及时对麻醉相关确诊病例开展病例报告与病例系列研究;(2)关注诊疗决策需求,及时总结经验和规律,推动证据快速产出;(3)建好COVID-19专病队列,开展预后研究;(4)研究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环节,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旨在为临床医生如何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产生可靠临床研究证据提供方法学建议,助力非常时期的科学研究,弥合临床-公共卫生之间的裂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例报告 临床研究 专病队列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 : 寄生虫病是寄生虫入侵人体而诱发的严重疾病。因虫种与寄生部位的差异,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接触疫源较多的劳动人民及免疫力较低的儿童 是高发群体,严重威胁到生命健康。对此,本研究重点论述了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括,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防治策略,仅供参考。

  • 标签: 寄生虫病 流行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流行现状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未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前收治的 100例肺结核患者和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后收治的 1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肺结核患者流行现状及干预前后肺结核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后阳性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针对肺结核患者流行现状 ,必须做好预防控制措施,可降低肺结核患病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肺结核 流行现状 预防 控制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