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对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患者120例,依据锻炼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2个病区),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垫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平衡垫训练的基础上使用八段锦锻炼,持续锻炼2个月,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表、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其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情况和躯体平衡控制的变化;于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受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6mWD、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BBS评分为(45.5 ± 4.0)分、Fugl-Meyer评分为(25.5 ± 3.2)分、6mWD为(362.2 ± 44.9)m,对照组依次为(42.3 ± 3.8)分、(22.7 ± 3.6)分、(337.3 ± 51.0)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3、4.503、2.839,P<0.05)。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UPDRSⅡ、Ⅲ评分分别为(11.8 ± 3.0)、(15.8 ± 1.9)分,对照组分别为(14.7 ± 2.6)、(17.2 ± 1.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8、4.595,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率为16.67%(10/60)、无骨折病例,对照组依次为41.67%(25/60)、6.67%(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6、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结论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能够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其步态,提升躯体平衡控制力,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帕金森病 八段锦 平衡垫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八段锦对老年人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指导常规组患者进行八段锦训练,对联合组患者在指导其进行八段锦训练的同时,对其进行强化平衡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跌倒风险。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B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BBA总分均有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患者BBA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各维度也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MA-L评分及MF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联合组患者FMA-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MF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八段锦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同时,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强化平衡训练 八段锦 脑卒中 平衡功能 下肢功能 跌倒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平衡策略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求可能的影响途径,并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液体治疗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间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及呼吸监护病房(RICU)成人重症肺炎患者共89例。分析死亡组(n=35)和存活组(n=54)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入ICU后30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入ICU后前3 d出入量将患者分为液体正平衡组(n=48)(positive fluid balance,PFB,即入ICU后前3 d总入量>总出量)和液体负平衡组(n=41)(negative fluid balance,NFB,即入ICU后前3 d总入量<总出量),并比较两组在入院后5 d内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液体正平衡组和液体负平衡组患者入ICU后30 d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年龄(OR=1.060,95%CI:1.018~1.104,P=0.005)、呼吸机依赖(OR=6.679,95%CI:1.218~36.620,P=0.029)、血管活性药物(OR=21.068,95%CI:4.654~95.376,P<0.001)、入ICU 24 h内新发高氯血症(OR=21.714,95%CI:1.059~445.008,P=0.046)为重症肺炎患者入ICU后30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NFB组患者的入ICU后5 d内(D1-D5)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浓度、血氯浓度低于PFB组(P<0.05)。NFB组在D3-D5血钙浓度高于PFB组(P<0.05)。NFB组患者入ICU后30d生存率高于PFB组(P<0.001)。结论液体负平衡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血氯浓度、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肺炎 液体平衡 高氯血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31)。常规组予以常规针灸疗法治疗,实验组予以平衡针灸法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80.65%,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96.77%,实验组的症状改善率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进食、如厕、床椅转移及平地行走测评分数均相对较高,与常规组分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 标签: 平衡针灸 临床治疗 颈源性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和部位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的步态和平衡障碍的特点以及跌倒风险。方法选取LA患者78例(LA组)和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根据Fazekas分级量表将LA组分为不同程度亚组(LA1组、LA2组、LA3组)并对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VH)和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独立评分。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步态测试、平衡测试以及跌倒风险评价,并分析步态测试结果和平衡测试结果与PVH评分和DWM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LA组与NC组在步态测试[(11.47±0.51)分,(10.18±1.29)分]、平衡测试[(15.63±0.49)分,(13.96±1.58)分]以及跌倒风险[(27.10±0.76)分,(24.15±2.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0,5.667,5.799,均P<0.01);NC组和LA1组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C组和LA2组、LA3组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得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1.562,1.336;2.592,3.342,2.985;均P<0.01),LA1组[(11.19±0.85)分,(15.38±0.75)分,(26.58±1.47)分]和LA2组[(10.36±0.82)分,(14.07±1.09)分,(24.43±1.64)分]、LA3组[(8.88±0.99)分,(12.23±1.08)分,(21.21±1.93)分]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5,1.313,1.039;2.317,3.093,2.756;均P<0.01),LA2组和LA3组比较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1.780,1.639,均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步态测试与PVH和DWMH评分呈负相关(r=-0.810,P<0.01;r=-0.452,P<0.01);平衡测试与PVH和DWMH评分呈负相关(r=-0.502,P<0.01;r=-0.836,P<0.01)。结论中重度LA患者存在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且随着LA病变程度增加,步态和平衡功能的损害明显增加,跌倒风险亦明显增高。LA患者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与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相关性不同,步态障碍与PVH评分相关性更加明显,而平衡障碍与DWMH评分相关性更加明显。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步态障碍 平衡障碍 跌倒
  • 简介:摘要医学微生态学是研究人体内共生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肺炎链球菌是健康人鼻咽部定植的主要菌之一,但同时又是条件致病菌,是引起肺炎、菌血症、脑膜炎、鼻窦炎和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既往认识肺炎链球菌疾病,从致病菌的角度出发,并不全面。而从肺炎链球菌作为定植菌的角度,去探讨肺炎链球菌的定植、感染致病及其防治策略,将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肺炎链球菌疾病。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微生态学 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促炎/抗炎平衡及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Treg/Th17)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促炎/抗炎平衡及Treg/Th17细胞平衡。结果治疗后,两组IFNG-γ、IL-1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IL-10、TGF-β、Treg/Th17水平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可有效调控患儿促炎/抗炎平衡及Treg/Th17细胞平衡,利于患儿转归。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脂溶性维生素 促炎/抗炎平衡 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平衡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离子平衡紊乱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心衰的预后密切相关。维持心衰患者血清离子平衡是心衰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本共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以及我国实践经验,从血清钾离子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血清钠离子紊乱(低钠血症、高钠血症)、血清镁离子紊乱(低镁血症、高镁血症)以及铁离子紊乱(铁缺乏、铁超载)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旨在指导和规范我国心衰患者的血清离子平衡管理,从而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清钾 血清钠 血清镁 铁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衡认知训练预防脑卒中异常步态患者跌倒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在我院收治的 96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而观察组接受平衡认知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步行时双腿支撑、患单支撑和健单支撑的情况以及训练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前后步行时双腿支撑、患单支撑和健单支撑的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训练总有效率为 97.92%( 47/48),对照组患者训练总有效率为 70.83%( 34/47),观察组患者训练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平衡认知训练,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平衡认知训练 异常步态 跌倒
  • 简介:摘要:关节磨损、半月板损伤、筋膜技术、MNT筋膜平衡疗法、SEP现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 oriented training,TOT)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及ADL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TOT,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周5天,持续3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BBS及MB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BBS及MBI均有显著提高(P

  • 标签: 脑卒中 任务导向性训练 平衡能力 ADL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悬吊疗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平衡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中国知网( CNKI)、万方( Wan Fang)、维普( VIP)、 PubMed、 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检索从建库至 2019年 10月 1日内发表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质量评价,采用 Review manager 5.3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12项 RCT研究,共包含 695例患者。 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 GMFM评分 [均数差( mean difference, MD) = 6.03, 95%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87-8.19, P< 0.00001]、 Berg评分 (MD = 4.46, 95%CI: 3.51-5.40, P<0.00001) , MAS评分 (MD = -0.78, 95%CI: -1.08-0.48, P< 0.00001) 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悬吊训练可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 标签: [ ] 悬吊训练 悬吊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核心肌群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Neurocom动静态平衡仪、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核心肌群训练后,平衡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

  • 标签: [] 脑卒中 偏瘫 核心肌群训练 Neurocom动静态平衡仪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固定和尽早行康复锻炼,以防止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常用的固定系统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失败案例并不鲜见。笔者认为,人体正常股骨近端解剖类似于杠杆结构,其支点应位于张力骨小梁与压力骨小梁交汇点处。由于此支点靠近身体中轴,故能承受体重并完成各向活动。股骨转子间骨折破坏了股骨转子张力和压力骨小梁及股骨近端的生理杠杆,使压应力与张应力失衡、支点消失而形成髋内翻。以往多种手术方式都是根据股骨矩与外侧壁的骨折形态进行固定,无法恢复股骨近端"杠杆-支点"的平衡,无法重建生理支点,导致固定失败。笔者回顾既往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相关文献,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基于股骨近端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首次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应遵循"杠杆-支点平衡"关系。"杠杆-支点平衡"理论的提出,能很好地解决以往内固定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开启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生物力学 杠杆支点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参照组用常规液体管理,研究组用液体负平衡液体管理。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APACHEII评分、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比参照组短,APACHEII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液体负平衡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液体负平衡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当今时代,传统养生类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练习太极拳、易筋经和五禽戏的人群越来越多。平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通过练习传统养生类运动项目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本文将论述五禽戏在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方面的功效。

  • 标签: 五禽戏,老年人,平衡能力,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理筋推拿结合脊柱平衡训练(主动康复训练)治疗腰椎失稳症(L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86例,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理筋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结合脊柱平衡训练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JOA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为(27.19±1.83)分,高于对照组(19.27±0.92)分,VAS评分为(1.43±0.49)分,低于对照组(3.57±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理筋推拿结合脊柱平衡训练治疗腰椎失稳症(LIS)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康复医学科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失稳症 理筋推拿 脊柱平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