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疝环填充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腹股沟疝患者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对患者采取疝环填充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给予分析。结果临床手术以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手术以后,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手术以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采取疝环填充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并发症较少,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16排 血肿 纵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产后出血产妇,查明其出血原因,并正确利用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对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胎盘因素等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经过积极的急救和护理以后,34例产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对出血原因进行查找,并利用各种急救护理方式进行干预,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产后出血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肠道急腹症诊断中应用64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肠道急腹症83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诊断方案分成2组,将行超声诊断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64螺旋CT诊断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在肠道急腹症83例患者中,3例淋巴瘤、8例憩室、20例肠道炎性病、36例肠道肿瘤;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于肠道急腹症诊断中应用64螺旋CT临床价值高,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肠道急腹症 64层螺旋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螺旋CT应用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50例肺结节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采取16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将相关数据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对比。结果检查资料显示所有患者中恶性结节患者有33例,其中患有鳞癌的6例,小细胞肺癌有3例,腺癌患者24例;17例患者资料显示为良性病变者,其中有8例患有结合瘤,9例患有错构瘤。对于肺结节程度的诊断,CT平扫对于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并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增强扫描可明显获得结节良恶性信息,良恶性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结节CT加强图像显示结节密度增强后分布混杂且强化不均匀,具有异常点条状强化,而良性结节增强后具有多样模式,不存在明显规律。

  • 标签: 肺结节 16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56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7月于本院行腹部256CT血管显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0例非胰腺病变行腹部CT血管成像的患者的图像,观察胰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情况并记录显示率,分析胰腺直接供血动脉起源及变异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例数及显示率分别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80例(100%),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92.5%),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77例(96.3%),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73例(91.3%),胰背动脉72例(90.0%),胰横动脉显示58例(72.5%),胰大动脉69例(86.3%),胰尾动脉38例(47.5%);胰头动脉弓显示57例(70.0%),其中双弓显示34例(42.5%),单弓显示22例(27.5%),单弓中前弓显示18例,后弓显示4例。胰背动脉起源变化较大,72例胰背动脉起自脾动脉近端42例(58.3%),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9例(26.4%),起自肝总动脉近端8例(11.1%),起自腹腔干3例(4.2%)。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72例(97.3%),起自肝固有动脉2例(2.7%)。结论256螺旋CT血管显像能直观、立体显示胰腺动脉的空间解剖结构与变异,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胰腺 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性别转换手术治疗易性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性别转换手术治疗易性病的6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男性转女性38例,女性转男性22例,然后分析和研究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男转女的38例患者对手术非常满意25例,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4.74%;女转男的31例患者对手术非常满意13例,满意8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5.4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转女的38例患者和女转男的22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尿瘘和粪瘘等并发症的情况,经过性别转换手术再造的阴茎和阴道感觉良好。结论性别转换手术在治疗易性病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但是对于性别转换手术的使用要十分慎重,经过严格的诊断和深入的考虑之后才可以实行。

  • 标签: 中医临床 月经不调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整块剜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患者,采用直出绿激光及水刀行整块剜除术治疗膀胱肿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整剜除肿瘤,手术时间平均13mm。术中出血少,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膀胱冲洗2-6h,导尿管保留48h,随访3个月至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整块剜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并能保持肿瘤形态完整,有利于精确的病理学分期分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整块剜除术 绿激光 水刀 经尿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检查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病理证实为ICC的患者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确诊34例,有6例误诊或漏诊,诊断符合率为85.0%。结论16螺旋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准确度较高,可为该类病症早期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证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16层螺旋CT 临床诊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36例患者行CTPA检查及后重建技术,后重建方法VR(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均能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限官腔狭窄程度,共发现栓子132个,其中肺动脉主干9个,左右肺动脉21个,叶动脉43个,段及亚段动脉59个,余4例均为阴性,行肺动脉造影,2例阳性,2阴性,SCTA准确率94.1%。结论MSCTPA是诊断肺栓塞无创、准确、安全、高效的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时相对64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组,对心动周期的R-R相位30%-90%间期,每间隔5%重建后进行血管分析及评分,获得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并评价不同心率时的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间窗为R-R间期的70%-75%;心率70-79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60%-70%;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40%-50%。左前降支在70%和75%R-R重建时相显示最佳,左回旋支在70%R-R时相显示最佳,而右冠状动脉在50%R-R时相显示最佳。结论: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合理控制心率能够减轻运动伪影,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其中准确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是保证图像质量、准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R-R相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128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1P)显示血管,评价128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经扫描后,其中正常无病变20例,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88例,颈内动脉动脉瘤5例,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7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无创、快速、安全的优点,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头颈部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且确诊为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的患者490例,男257例,女233例,男女比例为1.21;患者年龄8-83岁,平均年龄为(24.5+6.7)岁。其中传统方法切除阑尾21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6例,阑尾坏疽、穿孔53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5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例);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27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5例,阑尾坏疽、穿孔103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3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例)。结果传统方法切除阑尾18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6.9+5.9)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8.2+6.9)h,住院时间为(7.1+3.2)d。并发症中切口感染24例(12.97%),腹腔脓肿2例(1.08%),肠梗阻9例(4.86%)。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27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9+7.9)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4.2+7.9)h,住院时间为(6.5+2.6)d。并发症中切口感染32例(11.63%),腹腔脓肿1例(0.36%),肠梗阻11例(4.00%)。结论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作为阑尾切除的一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尤适用于阑尾炎症水肿严重、阑尾腔明显增大及阑尾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严重、不易分离的患者。

  • 标签: 浆肌层切开 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