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作者: 范林 高芳 付贞 熊艳 兰佳男 叶啟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滨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滨州 25661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为缓解供肝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供肝,如脂肪变性供肝。脂肪供肝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重度大泡型脂肪供肝可用于移植。本文主要总结各项技术,如静脉系统氧合、低温携氧灌注、亚常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脂肪供肝保存效果,提升供肝质量以及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前景。

  • 标签: 肝移植 脂肪供肝 保存方式 机械灌注
  • 简介:[摘要] 拔牙后的牙槽窝位点保存不仅与种植时机的选择有关,而且关系到种植修复体的质量,美学和寿命,是口腔种植医生关心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各种位点保存的术式和方法做一综述,并对常用植骨材料的临床选择略做探讨。

  • 标签: [] 牙槽窝(骨) 微创拔牙 骨替代材料 位点保存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手段,但存在供肝短缺的问题,边缘供肝被考虑用于移植手术。静态冷保存边缘供肝的效果欠佳,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供肝质量是影响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许多试验开始研究新的器官保存技术和修复边缘供肝技术。本文就目前常用的供肝体外保存方式及新型机械灌注技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低温机械灌注 亚常温机械灌注 静态冷保存
  • 简介:摘要扩大标准供肝是缓解目前移植供肝短缺的重要举措,但由此产生移植术后并发症增加及移植物存活率下降,促使供肝质量优化方式诞生及发展。尤其是机械灌注的发展,对改善供器官质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器官保存液的研发尤为重要,本文就供肝低温保存液的发展历程及具体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器官保存 持续低温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移植前供肝的保存至关重要,传统的静态冷藏和机械灌注均受保存时间的限制,以至于供肝的分配空间有限,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供肝的废弃。在保证供肝质量的同时,寻找更长的有效保存供肝的技术,是所有肝移植科医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最近报道的一种超低温肝脏保存技术可以增加肝脏保存时间,利用冷冻保护剂将肝脏在-6 ℃下保存3~4 d,之后经过亚常温机械灌注复苏供肝后进行肝移植。该技术在供肝保存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可能为供肝保存研究开拓出新的领域。但超低温肝脏保存技术目前仅处于实验阶段,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 标签: 肝移植 器官保存 超低温 亚常温机械灌注 冷冻保护剂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随着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发展,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得到很大提高,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需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乳腺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生殖毒性,均可能损害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目前临床常用保存乳腺癌患者生育力策略,包括胚胎和卵母细胞冻存等已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生育力保存方式,新兴的卵巢组织冻存、卵子体外成熟(IVM)技术,以及仍然存在争议的化疗期间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保护卵巢的方案。乳腺癌患者完成治疗后,可以选择合适时机尝试妊娠,并且妊娠并不增加乳腺癌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笔者拟就乳腺癌治疗对患者生育力的影响、生育力保存策略、妊娠时机和安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保存乳腺癌患者生育力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殖毒性 生育力保存 卵子和胚胎冻存 孵巢组织冻存 卵子体外成熟 不育 女(雌)性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放、化疗治疗可能会导致卵巢功能紊乱、生育能力丧失,如何保护年轻肿瘤患者的生育力,提高愈后生活质量,是肿瘤治疗者面临的问题。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可以恢复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是保护年轻肿瘤患者生育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不适用于卵母细胞冻存和胚胎冻存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提供了新的选择。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健康婴儿借助卵巢组织移植技术出生,但该技术仍存在移植初期卵泡闭锁、再次引入肿瘤细胞的风险等问题。本文就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卵巢组织冻存 生育力 卵母细胞冷冻 胚胎冷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容器保存对新鲜母乳成分的影响,寻找保存新鲜母乳的最佳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3月吉林省妇幼保健院60例产后30 d健康产妇的新鲜母乳各120 ml,每例产妇的母乳均等分为15份,1份为新鲜母乳,7份分装在聚乙烯储奶袋中,7份分装在聚乙烯储奶瓶中。储奶袋和储奶瓶中母乳分别保存于4℃(各3份)、-18℃(各2份)和-20℃(各2份)冰箱,4℃分别保存48、72、96 h,-18℃和-20℃分别保存30 d和90 d。检测新鲜母乳及不同保存方式母乳中细菌菌落总数、热卡、脂肪、蛋白质、乳糖、免疫活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乳铁蛋白)含量等。结果与新鲜母乳比较,(1)4℃保存48、72、96 h总菌落计数上升;-18℃和-20℃保存30、90 d菌落数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保存72、96 h脂肪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乳糖、热卡至96 h时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和-20℃保存30 d脂肪、蛋白质、热卡均有所下降,90 d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保存72、96 h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18℃保存30、90 d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保存72、96 h, -18℃保存30、90 d白细胞介素6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10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仅-18℃保存30、9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和-18℃同期保存条件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含量接近。与聚乙烯储奶袋储存母乳相比,聚乙烯储奶瓶储存母乳对母乳营养成分和免疫活性因子影响相对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保存母乳的不同时长对母乳主要营养素及一部分免疫活性因子具有一定影响。短时保存以冷藏为宜,时间不超过72 h,长期保存以-18℃冷冻为宜。聚乙烯储奶袋或储奶瓶储存母乳对母乳营养成分和免疫活性因子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母乳成分 低温储存 储奶容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条件保存 24小时尿液对生化检测的影响 。方法:一共收集我院接受患者尿液 20 份,将其分成平均 4 组,每组 5 份,分别给予四种不同的条件保存方式进行处理,其中主要包括冷藏、常温、常温添加浓盐酸以及常温添加硼酸。主要检测的指标包括 肌酐( CR )、尿酸( UA )、钾( K+ ) 。 结果:冷藏的检测结果为 7532.34±2.48、 2489.15±2.41、 36.08±0.13,常温的检测结果为 7531.24±2.19、 2491.16±2.51、 36.04±0.11,常温添加浓盐酸的检测结果为 7315.24±2.47、 1283.48±2.34、 35.84±0.11,常温添加硼酸的检测结果为 7301.12±2.53、 2583.31±2.15、 35.71±0.31,对比发现冷藏与常温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冷藏与常温添加浓盐酸以及常温添加硼酸相比差异均较大, P<0.05 。 结论:不同条件保存 24小时尿液对生化检测的影响作用不同,

  • 标签: 不同条件 24小时 尿液 生化检测
  • 简介:摘要: 牙齿属于人体组织中重要的咀嚼器官,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齿会存在有程度不用的磨损及消耗情况,长此以往将导致牙齿出现缺损,当前,临床上常见的牙齿修复治疗方式为口腔种植修复术,在实施该治疗方法的过程中,患者牙槽骨的吸收状况会影响到其种植效果,将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用于口腔种植临床中可有效减少患者拔牙后骨密度的丢失,提高种植效果。

  • 标签: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口腔种植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配合义齿固定修复保存牙周病松动牙 78 例 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对象选自 2016年 11月 -2017年 11月,总计 7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 39例。参照组( n=39)参照组实施牙周病综合治疗; 研究组( n=39), 予以义齿固定修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有效时间。

  • 标签: 综合治疗 义齿固定修复 牙周病 松动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毛囊保存技术应用于自体毛发移植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自体毛发移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自体毛发移植治疗,观察组利用毛囊保存技术进行自体毛发移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毛发生长长度及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毛发生长长度(2.21±0.37)mm高于对照组的(1.79±0.13)mm,毛发生长时间(14.90±1.06)d短于对照组的(17.64±1.95)d,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自体毛发移植中,采用毛囊保存技术,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增加毛发生长长度,缩短毛发生长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毛囊保存技术 自体毛发移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深低温保存技术在断指再植中对周围神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 112 例断指患者实施此次研究,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08 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 56 例和观察组 56 例。其中进行非深低温保存的为对照组,深低温保存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在断指再植患者的手术中,使用深低温保存技术能够提升其成活数量,使断指周围神经切合位置的愈合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使手部能够重新使用。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断指再植 周围神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对菌群移植(FMT)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的48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MT所用菌液保存时间进行分组,分为新鲜菌液组(菌液制备完成后0~4℃冷藏6 h内,29例)、菌液保存1周组(-80℃冷冻保存1周,187例)、菌液保存1个月组(-80℃冷冻保存1周至1个月,121例)、菌液保存3个月组(-80℃冷冻保存1~3个月,89例)、菌液保存6个月组(-80℃冷冻保存3~6个月,38例)和菌液保存12个月组(-80℃冷冻保存6~12个月,19例)。比较各组间FMT治疗后1周和1月的每周完全自主排粪次数、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GIQLI)评分、FMT治疗满意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分组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全体患者总体排粪次数为(3.83±1.22)次/周,Wexner便秘评分为(6.74±3.56)分,GIQLI评分为(108.76±15.38)分,临床治愈率为57.8%(279/483),临床改善率为66.3%(320/483),治疗满意度为(3.85±0.93)分。全组病例在FMT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FMT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出现FMT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共115例(23.8%),包括恶心25例(5.2%)、呕吐13例(2.7%)、腹泻21例(4.3%)、腹痛16例(3.3%)、腹胀33例(6.8%)、咽喉部疼痛56例(11.6%)、发热16例(3.3%),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同菌液保存时间各分组之间,FMT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和1个月患者的排粪次数、Wexner便秘评分、GIQL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患者临床治愈率、临床改善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FMT治疗后患者总体并发症及各类型并发症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新鲜菌液样本或-80℃冷冻保存1年内的菌液样本均可安全地应用于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短期随访疗效稳定,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菌群移植 慢传输型便秘 菌液保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肝脏保存方式为静态低温保存技术,理论上仅可保存肝脏12 h。随着静态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的活性会逐步下降。这限制了器官的运输和匹配。超低温(不结冰)保存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肝脏的有效保存时间长达3~4 d。这对保证肝脏的公平分配,降低肝脏的废弃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低温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保存肝脏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超低温 亚常温机械灌注 冷冻保护剂 肝脏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大量研究文献表明患牙拔除后,患者前牙区的牙槽骨在体积、质量、形状方面会出现若干变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预防患者牙槽嵴出现萎缩吸收以及牙龈软组织退缩,使患牙区域软硬组织满足后期义齿种植之所需,达到口腔修复美学要求的目的,故而研究和探讨此技术在前牙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8月1日至9月2日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前牙口腔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数法作为分组方式,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共62颗患牙),分别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和常规治疗方式。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牙槽骨吸收情况及美学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及高度水平、美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为前牙口腔种植提供良好组织条件,改善术后前牙区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有效保护残余牙槽骨的骨量且有助于提升美学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体器官移植保存液受到污染是受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潜在因素,病原体可通过保存液转移至受者体内,从而造成感染。对器官移植保存液培养阳性与受者术后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用药预防术后感染提供指导。

  • 标签: 器官移植 保存液 感染
  • 作者: 赖思煜 侯建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 518034)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及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着力探寻可以降低种植治疗的难度及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接受度的诊疗策略。牙槽嵴保存技术随之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试验也证实牙槽嵴保存技术能有效减缓拔牙术后牙槽嵴的吸收,达到维持牙槽嵴体积形态的目的。目前关于牙槽嵴保存的综述都集中在手术术式、材料应用以及相关程序的选择上。本综述针对非牙周炎患牙与牙周炎患牙牙槽嵴保存技术,从组织学和形态学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上处理不同拔牙位点牙槽嵴保存提供思路。

  • 标签: 牙周炎 拔牙 牙槽嵴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