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智能楼宇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而其中的弱电工程恰恰是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个功能系统,由于它所包含的网络系统、安防系统、消防、机房等专业属于不同运营商或工程商,于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把握施工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对于智能楼宇弱电工程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 标签: 智能楼宇 弱电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护训练对婴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儿140例,按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智护训练组,双号为对照组。在健康体检时,对智护训练组进行智护训练指导,对照组正常体检,不予干预。两组婴儿满12月时,通过《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比较。结果智护训练组婴儿在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个人交往、大运动方面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智护训练可促进婴儿智能发育。

  • 标签: 婴儿 智护训练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教育与婴儿智能发育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丹阳市云阳镇婴儿智能发育水平的有效方法,为以后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0名婴儿作为实验组进行早期教育,另100名婴儿作为对照组只是一般的儿保门诊营养指导。两组婴儿在1个月(未做早期教育前)和12个月时分别做智能发育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发育商在1个月时无明显差异,在12个月时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儿智能发育,且方法简单易行,宜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教育 智能发育 婴儿
  • 简介:针对传统医护监测设备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从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出发,设计了系统的四层架构,旨在实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通过web方式异地访问患者生理参数的目的。方法:采用ZigBee簇树型无线网络进行多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的底层控制、采用B/S架构的应用层数据访问。该系统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准确度不大于±0.01,显示数据具有动态实时性;并能实现患者异常参数智能预警提示。突出设备的小型化,将其内嵌于病号服中。设计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动态实时远程监测患者信息,明显减轻了医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远程医疗系统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物联网 智能医护系统 无线传感网络 PSOC ZIGBEE协议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探讨影响智能发育落后的因素,以早期干预和指导。方法对500例在我院儿保门诊体检的3--30月婴幼儿进行DST发育筛查,对其发育商(DQ)进行统计,并对可疑与异常婴幼儿进行单项能区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00例婴幼儿检出可疑42例(8.4%),异常4例(0.8%);分析可疑与异常婴幼儿单项能区,检出运动落后34例(73.9%),社会适应落后26例(56.5%),智力落后12例(26.1%)。抚养方式对婴幼儿运动及社会适应有影响,分娩方式可能影响婴幼儿早期运动发育。结论DST筛查能早期发现智能发育偏离儿童,有利于指导家长合理抚养和进行早期教育。

  • 标签: 婴幼儿 智能发育 筛查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日益提高,医院药品使用品种和数量迅速增长,这对医院门诊药房的日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药房药品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高效,保障患者用药更加安全、合理,医院药房的自动化成了当前大型医院药房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自动化药房 药品管理 自动化设备
  • 简介:针对智能手机上的图像版权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Android系统的彩色图像盲水印算法。算法根据DCT系数和图像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关系直接在空域中修改DCT系数。这种方法无需进行DCT变换和反DCT变换,可大幅度降低计算量。此外,该算法提取水印时不需要原始载体图像,能够实现盲提取。在Android手机上对该算法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鲁棒性。

  • 标签: 数字水印 版权保护 智能手机 ANDROID DCT
  • 简介:介绍了市级医院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阐述了平台在医院重要保障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后勤安全台账管理、安全预警和隐患处置等方面,减少了故障告警的发生率,从而使医院运行安全得到了本质上的保障。

  • 标签: 医院 后勤 智能化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疗法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第30天)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FAC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更加有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疗法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