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孕早期母亲手机使用情况,探索孕早期手机使用与婴儿早期夜醒行为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围产门诊招募初次建册孕妇2 212名,随访至婴儿6月龄。孕晚期问卷调查中,1 779名孕妇报告了每日手机使用情况;婴儿夜醒行为报告为最近一周夜醒次数,由主要抚养人在6月龄问卷调查中填写,将平均每晚夜醒≥3次定义为夜醒频繁。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手机过度使用与夜醒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出生队列中,2 212名孕妇年龄为(26.95±3.82)岁,随访至分娩共1 983名,其中男婴1 034名。1 951名家长报告了婴儿夜醒次数。6月龄婴儿中夜醒频繁发生率为28.3%(553/1 951)。孕早期使用手机"3~4 h/d"和"≥5 h/d"均与婴儿6月龄频繁夜醒正相关,在控制喂养因素后,调整后OR值(95%CI)分别为1.49(1.07~2.07)和1.79(1.31~2.46)。结论孕早期手机过度暴露与婴儿夜醒频繁相关,提倡孕期合理使用手机

  • 标签: 睡眠 夜醒 孕妇 手机使用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机使用时长及使用方式(如单手持、双手持、单指操作、多指操作等)与“手机病”(以狭窄性腱鞘炎为主要手部损伤的一类疾病)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网络平台(问卷之星网络调查平台)与合肥社区居民之中发放、回收问卷,同时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30人(男女各半)进行“手机使用方式和时长对手部的影响”现场实验。结果48%的调查对象每日使用手机时长为4~8h;92%的调查对象主要使用手机中的聊天工具;84%的调查对象习惯单手使用手机;长时间使用手机后,38%的调查对象出现手指僵硬肿胀、腕部红肿、指关节结节症状。连续使用手机时长小于2h,实验对象均无手部不适症状,当时长达4~6h时,约10.0%的实验对象产生手部不适症状,达8~10h时,16.7%的实验对象产生手部不适症状;玩游戏与使用聊天工具的实验对象出现手部不适症状的比例最高,达13.3%,而看视频则不易出现手部不适症状。结论手机使用时间越长,实验对象出现“手机病”的概率也越高,同时双手持手机及多指操作较其他手机使用方式更易引起“手机病”。手机使用人群应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且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并适当休息,以降低患“手机病”的概率。

  • 标签: 手机使用习惯 手机使用时长 狭窄性腱鞘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手术室内使用手机会产生的污染情况。方法2015年6月~7月随机抽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携带的手机作为本次检测的对象,进行细菌污染状况的取样检测。结果手机污染情况94.59%,且最高的染菌量可达到272CFU/cm2,污染菌种为8种。结论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应该加强手术室的管理,限制甚至禁止手机在手术室内的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手机污染 分析
  • 简介:摘要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高职高专学生手机使用依赖也呈增加的发展趋势。本文从高职高专学生手机使用依赖概述出发,结合对现有高职高专学生手机使用依赖危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高专学生使用手机依赖的干预策略。该研究对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的干预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职高专 学生 手机使用依赖 干预
  • 简介: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总体手机依赖水平整体较高,其中戒断反应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理论均值。并且,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在专业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但在性别、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和生活费多少这几项人口社会学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和其他类型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相比略有不同。

  • 标签: 民族 院校 大学 物质相关性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全面系统地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评价哮喘患者使用手机APP进行自我管理的效果,为哮喘健康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并手工配合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收集2000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发表的与哮喘患者使用手机APP自我管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英文6篇、中文4篇,纳入患者990例,其中试验组494例、对照组496例。Meta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急诊就医次数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使用手机App与常规干预方式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以及医疗资源的消耗,但对哮喘控制、生活质量等其他方面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哮喘 手机APP 自我管理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锂对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中存在的个性特征的差异,并考察大学生使用短信现状与个性特征的内在联系,以及短信使用情况对个性特征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江苏省14所高校拥有手机的514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职务、月生活费、拥有手机年数、使用手机卡品牌、主要发短信对象在发送短信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信编写速度和陌生交流与内倾负相关(r分别为-0.128,-0.087),月发送短信条数、不良短信、心烦意乱和产生幻觉与外倾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7,0.103,0.096,0.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月发送短信条数在内外倾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6,P〈0.01)。手机依赖程度的6个变量与情绪稳定呈正相关,对手机依赖程度的6个变量在情绪稳定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手机短信依赖程度与个性特征及情绪稳定性均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大学生 内外倾 情绪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成瘾行为的发展过程对甲基苯丙胺使用者进行阶段划分,探讨不同阶段使用者的特点,为制订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男性甲基苯丙胺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所1周内完成临床诊断、访谈及问卷评估,研究对象按成瘾行为的阶段特征进行区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rrett冲动量表(Barre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CogState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成瘾行为发展相关的因素。结果(1)强迫性用药组在累计使用时长[24(8,48)月,12(4,24)月,22(10,36)月]、用药剂量[(6.6±3.8)片,(2.8±1.4)片,(4.5±3.4)片]、渴求感评分[1.0(0,5.0)分,0(0,1.0)分,1.0(0,3.0)分]都高于其它两组(P<0.05),且有更多既往使用海洛因的经历[20.4%,9.8%,14.8%,P<0.05];规律性用药组则较其它两组有更多的戒毒次数[1(1,3)次,1(0,1)次,1(1,2)次,P<0.05]。强迫性用药组Barrett冲动量表总评分[(42.8±13.3)分,(34.5±13.6)分,(36.1±14.9)分]及各维度的评分[行动冲动:(37.5±15.8)分,(27.8±13.4)分,(29.2±17.8)分;认知冲动:(43.2±18.0)分,(39.4±17.0)分,(37.2±18.1)分;非计划冲动:(47.2±19.8)分,(38.8±18.7)分,(40.7±20.8)分]都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在认知评估中强迫性用药组ISL和SEC两个模块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16.50±4.87)分,(19.30±4.78)分,(18.33±4.91)分;(0.76±0.21)分,(0.89±0.22)分,(0.81±0.21)分;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基苯丙胺累计使用时长(β=0.022,OR=1.022,95%CI:1.003~1.042)、用药剂量(β=0.625,OR=1.869,95%CI:1.196~2.921)、渴求感(β=0.194,OR=1.214,95%CI:1.002~1.215)、Barrett总分(β=0.036,OR=1.037,95%CI:1.013~1.061)、非计划冲动评分(β=0.040,OR=1.041,95%CI:1.004~1.038)、行动冲动(β=0.033,OR=1.214, 95%CI:1.001~1.068)对成瘾的阶段性分组有影响。结论甲基苯丙胺成瘾行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在物质使用、冲动性高低、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成瘾行为的发展与物质使用的时间、剂量相关,也与使用者的人格冲动性相关,且发展到强迫性用药的患者认知功能较其它两个阶段的受损明显。要动态识别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尽可能阻断成瘾的进程,以达到减少伤害的目标。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成瘾行为 冲动性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睡前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以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睡眠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对某大学1461名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并分析学生网络及使用手机情况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大学男生PSQI得分低于女生,其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t=2.670,P<0.01)。根据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性别及手机依赖等,均会对大学生睡眠质量产生影响,且年级及手机依赖的交互作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Beta=-0.059,P<0.01)。结论大学男生及年级高者更出现睡眠问题,同时,对手机依赖程度也会影响大学生睡眠的质量。

  • 标签: 大学生 智能手机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青少年网络使用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25岁以下网民比例达51.8%;在校学生在网民中占31.7%。此外,中小学生玩游戏的比例由2008年末的69.7%上升到目前的73.8%。有16.4%的网民表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

  • 标签: 网络使用 青少年 行为问题 精神病理
  • 简介:[目的]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网络自媒体使用及交互行为,为学生工作和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制调查工具对356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般情况、自媒体使用情况及交互行为进行调查。[结果]99.15%的护理专业学生在使用自媒体,其中QQ空间的使用率最高,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为81.46%,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使用率分别为62.64%和51.68%,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和不同性别的护理专业学生在自媒体使用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专业学生在使用QQ空间、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信息互动的得分分别为(3.53±0.53)分、(3.47±0.57)分、(3.08±0.69)分和(2.62±0.42)分。[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媒体使用率处于较高的水平,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利用这种现象,借助自媒体平台开展学生工作和护理教学。

  • 标签: 高职 护理专业学生 自媒体 信息交互
  • 简介:作者简介余绍军(197012-),男,本科,籍贯浙江绍兴,江西康宁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的诊治与心理治疗。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年龄等,饮酒情况包括饮酒时间、饮酒量等,主要症状,合并躯体疾病以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男性;已婚;初中以下文化为主;饮酒时间长,大多有酒瘾;主要症状有视听幻觉,话多,夸大,睡眠障碍,易激惹,攻击行为等人格障碍和抽搐,意识障碍为主;合并躯体疾病多;治疗以戒酒,中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大剂量维生素,以及支持对症,苯二氮卓类。住院近期疗效好,远期有赖家属和社会支持。结论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具有典型临床特征,应进行积极临床综合干预。

  • 标签: 酒精 精神和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管理方法对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对使用智能手机的15~40岁住院患者310例进行目的性抽样,于2017年10月10~23日进行现状调查,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经真因验证后拟定对策,并干预12 w;于2018年3月19日至4月1日对使用智能手机15~40岁的住院患者298例进行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手机使用时间由活动前每人每天1.62 h下降为活动后每人每天0.53 h晨间患者按时服药率和圈成员综合能力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QCC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人数,增加患者晨间按时服药率,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为其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标签: 品管圈 按时服药率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安全套使用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通过MSM同伴招募调查对象,在MSM活动场所进行安全套使用等相关因素的匿名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00人,最近1次、近6个月不同性伴肛交/阴道交安全套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有χ2=21.82,P〈0.001和χ2=28.26,P〈0.001),男性、男男卖性使用率较高(73.8%、66.7%,45.5%、46.2%),男男买性、女性使用率较低(47.1%、47.9%,29.4%、3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近6个月男男肛交数,近1年是否做过HIV检测并知道结果、接受润滑剂免费发放、接受过同伴教育,艾滋病知识是否来源于咨询服务、宣传材料发放,是否知道性伴从不用安全套、是否知道性伴健康状况,不同场所寻找性伴这10个方面近6个月男男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9.850、6.663、7.525、5.213、4.208、10.042、4.121、12.319、8.456,均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有年龄、做过HIV检测并知道结果、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宣传材料发放、不知道性伴健康状况、寻找性伴的场所,近1年做过HIV检测并知道结果(OR=0.074)、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宣传材料发放(OR=0.409)、以酒吧/歌舞厅/会所(OR=10.495)、浴室/公园/公厕(OR=36.601)、互联网(OR=10.807)为主要性伴寻找场所者近6个月男男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高,年龄≥35岁(OR=0.330)、不知道性伴健康状况(OR=0.892)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低。结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较低,受年龄、预防性服务、健康意识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加大行为干预力度。

  • 标签: 同性恋 男性 性行为 安全套使用 流行病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