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50名临床护士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临床护士不进行心理品质方面的培训,实验组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训。对比分析240例患者对于两组临床护士的心理品质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士的心理品质满意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训,有助于缓解护士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是临床护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 标签: 临床护士 心理品质 浅析
  • 简介:摘要随着世界和平与稳定,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和之前相比我国少了很多刀兵相见的流血战争,逐步转变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虽然没有刀兵相见、流血牺牲,但是想要赢得这场现代化的战争,就需要官兵有积极的心理品质。二战之后,对于军人的治疗是以治疗身体疾病和战后心理综合症为主,而当今逐渐转化成了对于官兵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将简要分析部队基层官兵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学生的职业道路中,积极的心理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医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职业责任和患者需求,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来应对挑战和压力。通过培养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提高工作效能,并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本文将讨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医学院校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医学生 积极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梳理,探讨其研究方法、手段以及研究内容呈现出的特点,分析当前研究成果的共同性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积极心理品质 发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如何培养精神科护士应具有的心理品质。方法结合相应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的体会,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应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及沟通技巧进行探讨。结果精神科护士不仅应具有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应保持自尊、自信、乐观、开朗的心态,同事应具有热心助人的品质,更应具有同情心,善于与患者沟通,体察患者的内心感受和感情反应,帮助疏导其心理压力。结论为了精神科患者得到治愈率、生存率的提高,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专业知识 心理品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护理核心能力,使儿科护士更加注重对心理和性格的培养,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增加对儿科护理事业的情感指数,为广大儿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研究 护士 心理学 儿科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积极心理品质情况。方法:选择 700名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其积极心理品质和基本信息。结果:所有护生均顺利完成调查,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维度低分从低到高分别为认知、节制、公正、情感、超越以及人际;在 20项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中,自制、领导能力以及热爱学习为最低 3项,真诚、团队精神以及心灵触动为最高 3项;同时,与大学生常模相比,护生在热爱学习、好奇心、创造力、、公正、情感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得分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不高,并且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所以高等护理院校应该制定有效措施,使护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提高。

  • 标签: 积极心理品质 护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学会运用自身心理品质影响护士群体行为,为提高护士长管理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60名不同层次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层次、不同学历护士对护士长的多元心理品质要求有所不同,层次越高要求越高。结论护士长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做到专业学术与管理能力兼备,对于促进护士群体行为和医院发展有长远意义。

  • 标签: 护士长 心理品质 护士 群体影响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我国军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征兵工作中要挑选心理素质过硬的应征对象,从而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其中心理品质检测与躯体检查不同,由于检测过程中会受到测试环境或应征者个人动机、自信、压力、紧张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对最终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对这一部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去降低其对检测结果的负面影响,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 标签: 征兵工作 心理品质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取向。园艺疗法作为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而建构的心理疗法,是一种通过植物栽培过程体察生命意义,促进身心整合,克服焦虑和空虚的心理调节方法。本文基于作者从事园艺疗法的实验,总结了园艺疗法的操作步骤与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园艺疗法对于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与生命,通过劳动体悟人生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园艺疗法 大学生 积极心理
  • 简介:摘要:随着公共卫生危机发生,公众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对沈阳两所市属医院采用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94份。调查结果显示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幸福感及各维度、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终身学习均处于中等水平。这一研究发现有助于医护人员保持身心健康,组建心理干预梯队进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疫情 医务工作者 积极心理
  • 简介:摘要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卫生职业学校教学环境,将利于学生健康、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通过访谈,了解卫生职业学校教学环境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关系,探求一套完善教学环境的方案。

  • 标签: 教学环境 学生个性心理品质 研究报告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主要是指临床中一种将患者血液引出身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将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去除、净化血液,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目的的治疗手。血液净化的治疗过程中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液滤过及血液透析等,能达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多数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反复的血液净化治疗、疾病带来的不适、治疗费用带来的压力等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抗拒治疗或不配合治疗的行为,严重影响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血液净化护理中运用心理干预对提高护理观察的效果,本院针对收治的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00例展开了研究分析。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积极心理品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 w后的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HEI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后HEI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干预前SSP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后SSP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及社会功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规范化小组 认知行为干预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对其心理品质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针对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共计在2019.4-2021.7期间选取病例50例,应用抽签法实施分组,每小组入组25例,考察组实施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一般组采取常规用药,观察指标:幸福感评分、社会健康评分。结果:考察组幸福感评分、社会健康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改善社会功能。

  • 标签: 规范化小组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干预 积极心理品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