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管道护理中的各种管道标识,探讨双标识在病人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分析以往管道护理缺陷的基础上,选取我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9例管道应用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规范化管道护理的基础上,在管道护理程序中运用双标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道安全情况、护士管道辨别时间及交接班时间。结果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双标识可以减少管道滑脱及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节约护士时间及精力。结论在管道护理中使用护理双标识起到了预防护理缺陷,节约护士时间,实现了患者管道护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双标识 管道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外科病人管道压疮的预防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科患者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98例留置各种管道采取预防管道压疮护理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93例留置各种管道进行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12年度患者发生管道性压疮为26例,2013年度患者发生管性压疮为8例。实验组管道性压疮发生率为7%,对照组管道性压疮发生率为26%。结论对于长期留置各种管道的外科病人。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并制订护理工作规范,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降低管道压疮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外科病人 管道压疮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管道专项质控小组对管道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院级管道专项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全院管道检查,每季度就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分析、指导及质量追踪。以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管理者及护士2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管道专项质控小组对管道护理管理的作用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87.1%~100%的调查对象认为管道专项质控小组能帮助护士提高认知、规范管道护理行为、减少或消除管道滑脱机率、持续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结论管道专项质控小组的成立,为持续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及防止管道滑脱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深入开展管道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管道护理。

  • 标签: 级管道专项质控小组 管道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患者留置管道护理中出现护理缺陷的情况比较。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患者管道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护理缺陷例数明显减少。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管道安全护理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管道安全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介绍了BIM技术用于医院建筑管道安装的特点、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保健综合楼制冷机房的管道安装为例,详细阐述了具体应用。

  • 标签: BIM 医院建筑 管道安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于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的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160例外科置管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选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情况并评价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后的管道意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有效降低外科置管患者管道意外的发生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管道护理 管道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管道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138例患者的管道护理资料,其中器官插管44例、胃管45例、胸闭引流管7例、脑室引流管18例、静脉留置针138例,分析各类管道发生意外的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管道部分滑脱或全部滑脱的比例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但是滑脱相比阻塞与夹闭等意外,差异则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管道护理中,管道滑脱现象比较常见,此外还包括夹闭、阻塞等,日常护理中要认真执行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实现管道治疗的目的。

  • 标签: 神经外科 管道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ICU护理管道标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留置管道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管道标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为4.8%、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管道标识可使管道管理规范化,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直接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使ICU插管病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得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ICU 管道标识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文章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楼地下二层漏水问题,对排水管道锈蚀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温蒸汽灭菌器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高温灭菌器 排水管道 锈蚀 设计
  • 简介: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根本原因分析的步骤,应用事件序列表、鱼骨图、五问法等管理工具,分析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对策。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从系统层面剖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与防范措施,并与大家分享,以达到更好地改进工作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是研究动脉留置针封管间隔时间与脉管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施行桡动脉留置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54例为留置针反向(离心方向)穿刺,对照组50例为留置针正向(向心方向)穿刺,通过不同的封管间隔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管道堵塞率、脉管炎发生率及两组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管道堵塞率为11.3%;平均脉管炎发生率。对照组管道堵塞率为27.5%;平均脉管炎发生率。(P<0.05)。结论动脉留置针每12h封管一次,既可有效预防堵管,也可减少脉管炎的发生。

  • 标签: 动脉留置针 封管 间隔时间 脉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