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工作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160例儿科住院患儿分为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床边工作,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家长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边护理工作可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床边护理工作制 儿科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成组工作在急诊科运行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建立成组工作模式,在急诊设备、人员不变的前提下,选取2003年4~9月和2002年4~9月病人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护士工作日进行比较,同时对22位护士进行成组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病人和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提高,节约了护理劳动时间,护士对成组工作表示赞同.结论成组工作不仅使管理者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成组工作制 弹性排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中心药房药品盘点工作度建设面临的态势,为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分析我院中心药房盘点工作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参考道斯矩阵(SWOT)进行分析药品盘点工作度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结果与结论  药品盘点工作作为药品管理的重要部分,直接反应出药品的管理水平,同时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建议充分利用信息化监管、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同质化培训、培养人才队伍、完善药品信息、注重日常监管,对药品盘点工作度不断完善,全面提升药品管理能力。

  • 标签: 中心药房 药品盘点 SWOT分析
  • 简介:2006年10月开始上主班,通过近2个月的主班工作及与前两任主班的共同经验交流,探讨泌尿科主班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临床工作 泌尿科 工作制
  • 简介:摘要人体骨骼标本是学习解剖学运动系统、临床骨创伤科、临床麻醉、穿刺定位、医学影像学、中医针灸和推拿按摩最直观而又实用的教学工具。制作完整、美观、逼真的人体骨骼标本能为教学、临床和科研带来较大的实用价值。

  • 标签: 人体骨骼标本 制作 流程
  • 简介: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多、护士人力不足、静脉输液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护士更换液体时往返于病房和治疗室之间占用护士大量时间,在人力紧张的时间段容易因液体未及时更换而引发护患矛盾。床边工作是伴随优质护理服务而生的一种护理工作方式。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可以促进护理计划落实,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满意率及护士自身的地位目。下面介绍我科室开展床边工作在住院患者输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住院患者 输液管理 工作制 应用 护士人力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现阶段,民众精神类疾病呈现愈趋复杂的态势,这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依托,才能确保护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地开展,推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度的完善,符合时代前进对护理工作精细化发展的时代需求。从制度层面消除护理工作的漏洞和差错,对于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都进行细化规定,使护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 标签: 精神科 管理制度 时代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病人就诊高峰期输液等候问题,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对急诊排班进行改革,进行弹性排班制。结果在急诊输液特别是冬季输液病人高峰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弹性工作制 急诊输液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图像引导放疗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六天工作,放疗技术员排班实行早、中、晚三班倒。患者每人编排一个唯一的号码编入早、中、晚班治疗,同时对应相应的休息时间,保证每位患者治疗5次/周,休息2天/周。放疗技术员分A、B、C、D、E五组,A、B、C组人员当月相对固定在放射治疗岗位,D组人员当月负责模室工作和CT定位,同时参与放射治疗岗位人员轮休时顶班。E组人员负责CT扫描检查和定位,同时参与放射治疗岗位人员轮休时顶班。各岗位值班人员通过填写精确放射治疗流程记录单,对自己的操作进行确认并签字,保证了各阶段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及信息的正确传递。结果:通过实行六天工作,缩短了每日的治疗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充分利用了设备资源,减少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结论: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imageguidedradiotherapy,IGRT)实行六天工作对肿瘤治疗患者较多的放射治疗中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IGRT 六天工作制 排班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陪产弹性工作相结合的实施效果与普通分娩的对比分析。方法以我院2008年7~9月分娩的146例产妇为观察组,以2007年同期分娩的124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无产科合并症适龄足月初产妇;比较两组的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优质接生率、产妇满意度和产后喂养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及第一、二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优质接生率和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全程陪产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能提高优质接生率和产妇的满意度;弹性工作则能有效地减少正常排班中难以避免的护理空闲时间,是全程陪产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全程陪产 弹性工作制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下,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和护理工作模式,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连续的优质整体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把我科护理人员分为三个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组员老中青搭配,各组负责分管病人数20名。组员按APN三班交替轮班。搜集改革前后连续6个月护理部对科室病人满意度调查、基础护理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成就感调查表》和《医师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调查改革前后护士职业成就感和医师对护士满意度并进行t检验。结果自实施小组工作与APN排班法以来连续6个月患者平均满意度比实施前连续6个月明显提高,平均增长6.5个百分点;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得分平均增长5个百分点;实施前后护士职业成就感x分别为(61.94±7.70)、(87.78±4.61),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医师对护士满意度x分别为(73.25±8.32)、(91.75±2.94),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工作与APN排班法的联合应用,为患者提供了连续的优质整体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职业成就感和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达到双赢的护理效果,因而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小组工作制 APN排班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三班制(APN班)的满意度。方法对我市已试行三班制(APN班)的某三甲医院全部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87%的护理人员对三班制(APN班)表示赞同。结论三班制(APN班)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身心的健康及护理队伍的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 三班工作制(APN班)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工作在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方式。方法收集100例我院收治的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静脉输液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实际的输液护理过程中使用责任包干工作的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88%,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的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使用责任包干工作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一针穿刺成功率,效果明显较高,在临床进行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责任包干工作制 静脉输液护理 质量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床边工作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配对的实验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病人64设为对照组,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病人64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床边工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实行床边工作护理模式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病人疾病知识知晓率均较传统责任制模式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床边工作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融洽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床边工作制护理 消化内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现在科技不断的发展,经济也不断的在发展,医学科技也不断的发展,现在的手术室当中存在大量的高科技手术医疗设备,每个设备有每个设备的用处,所以要将这些设备放在专门的位置当中,但是为了防止在操作的过程出现失误,就会将这些仪器进行管理。因此本文就手术室当中医疗设备的操作流程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床边工作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实施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床边工作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感染以及褥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床边工作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床边工作制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