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胸腺瘤分类法与胸腺瘤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HO胸腺瘤分类方法对68例胸腺瘤进行分类,比较胸腺瘤类型与伴发重症肌无力(MG)、肿瘤浸润性及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各型胸腺瘤中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胸腺瘤伴发MG者比率分别为0、40%、15%、50%、46.2%、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5>0.05);发生浸润或转移者分别为33.3%、20%、40%、16.7%、57.7%、100%。各组间良恶性胸腺瘤构成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6<0.01);合并MG与未合并MG胸腺瘤组肿瘤大小分别为4.73±2.05cm、7.20±2.52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WHO分类,各组之间良恶性胸腺瘤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胸腺瘤WHO分类与伴发MG之间有相关性;伴MG胸腺瘤组肿瘤直径普遍小于不伴发MG组胸腺瘤。胸腺瘤WHO分类法优于传统分类标准。

  • 标签: 胸腺瘤 病理分类 重症肌无力(M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的临床病因学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年龄在13~18岁的脊柱侧凸患者20例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制作1750份主弯和代偿弯顶点的超薄组织切片。结果脊柱侧凸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学因素、生长发育不平衡、激素/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异常等。结论脊柱侧凸可能并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因此以发现该病的唯一病因的研究可能最终得到相互矛盾的结论。学者们已经得到一些阶段性共识,遗传因素是该病发病的前提,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可能诱使发病,之后出现生物力学及脊椎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加重了病情。除上述因素外,骨骼、肌肉及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变化,脊柱的生长潜能都在病情发展中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脊柱侧凸 临床病因学分类研究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医临床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中药的种类有很多,如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等等,动物药和植物药又可以统称为生物药。多组分是中药复方物质的基础,在对中药生物药剂学的性质进行研究时,应当将组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方便研究中药多组分生物药剂学,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科学代表中药组分性质有限成分的思路;其次为了考察组分中各代表性成分之间的性质差异,引入了“离散度”的概念,以便于进行更加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最后结合中药生物药组分的综合性质值及离散度,初步对其构建药剂学分系统,从而为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中药组分 生物药 药剂学 分类系统 离散度
  • 简介:摘要眼眶炎性假瘤(OIP)是一种无明确病因、以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眼眶特发性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采用排他性诊断,也可通过手术行活体组织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既是诊断手段又是治疗方法,如何选择诊疗方法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文按影像学特征对OIP进行分类,并以此提出OIP诊疗新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OIP的临床诊疗水平。

  • 标签: 眼眶假瘤 糖皮质激素类 活组织检查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病因学构成的变化与治疗方法的发展情况,为研究脊柱侧凸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及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1例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中的391例9~28岁常见手术年龄组患者分别进行病因学分,并对两者的病因学构成百分比和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占总病例数的25.3%(157/621),占9~28岁年龄组脊柱侧凸的34.0%(133/391)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并发脊髓发育性畸形高达38.6%。结论随着医学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的构成百分比已发生变化。与母亲妊娠时期和孩子后期发育过程的因素影响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医学团队对脊柱侧凸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找出关键性病因所在,解决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脊柱侧凸 临床病因 治疗方法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hhOrganization,WHO)肿瘤组织学和遗传学分系列——《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第4版)于2012年6月正式出版。相较2003年出版的《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第3版)怛J,新版将乳腺肿瘤单独归为一本,不再与女性生殖道肿瘤合本,内容更为丰富。本文就新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WHO乳腺肿瘤 组织学分类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女性生殖道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肿瘤组织学
  • 简介:摘要在结直肠普通型腺瘤、锯齿状病变/息肉、炎性病变相关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系列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结直肠炎症性肠病相关性良性病变和息肉病进行阐述。结合原来分类,根据病变的组织形态学、发生机制和相关遗传学特征不同,建议将结直肠非浸润性上皮性病变分为6类病理组织学类型。对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相关概念及进展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和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和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和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和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和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病因与形态学分的关系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诊为良性中心气道狭窄45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60例,女193例,年龄12~86(44.0±25.5)岁。采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53 例良性中心气道狭窄主要病因构成为:医源性狭窄161例(35.5%,气管切开术后狭窄113例,气管插管后狭窄48例),良性肿瘤88例(19.4%),气管、支气管结核77例(17.0%),气管异物71例(15.7%)。病因构成在不同性别、年龄中有差异。狭窄类型主要为结构性狭窄,其中管内生长型241例(53.2%),瘢痕挛缩型183例(40.4%)。狭窄部位与狭窄病因有一定关系。狭窄程度主要在2~4级(76.4%),长度主要在3 cm以内(84.8%)。单因素分析病因及形态分类对预后的影响显示良性肿瘤、气道异物、腔内型狭窄、狭窄程度3~4级、长度为1~2级的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预后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源性气道狭窄、良性肿瘤、气管支气管结核及气管异物是常见良性中心气道狭窄原因。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不同病因及形态学分经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预后有所不同。临床医师应了解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病因、形态特点以及危险因素,以期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甚至早预防气道狭窄的目的。

  • 标签: 气管狭窄 预后 病因学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系统属性。方法:所用适当的仪器、药物及试剂,实验用动物SD大鼠为雄性,配制供试液。测定小檗碱溶解度,分析小檗碱渗透性。观察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的溶解度及渗透性。结果:在不同生药浓度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的溶解度有一定差异,D0计算结果介于0.7-0.9之间,但均1)来好,不同生物浓度复方条件下,小檗碱的溶解度由低升高。结论:在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属于自身溶解性、渗透性较差,但在复方环境下可得到有效提升的CMMBCS-Ⅲ类。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小檗碱 中药生物药剂 分类系统 属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美国脊柱损伤委员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神经学分标准在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评定结果调整原因,总结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SCI患者102例,采用2013年颁布的标准,评价目标对象的损伤平面。结果在复查后原始记录与复查结果存在差异,集中在L1-5原始记录损伤转变为CM、CE损伤;一致性系数达到0.84,属于较高水平。结论ASIA神经学分标准重复性好,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是不同科室对标准理解差异问题,损伤最高最低节段确认问题,评定受患者主诉影响较大。

  • 标签: 脊髓损伤 ASTA神经学分类标准 临床
  • 简介:又到年底了一些医生和护士又开始为找学分而奔忙起来。医生和护士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这是一件好事,可以督促医生和护士不断学习。但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因为目前的情况,这种学分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起不到督促医护人员学习的作用,反而成为某些部门赚钱的工具或医药公司行贿的方法。

  • 标签: 学分 医护人员 医药公司 护士 医生 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年来本院小儿感染性疾病中革兰阳性细菌学分,并对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2年7月五年间常见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对五年间革兰阳性细菌进行细菌学分及耐药状况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138株,血液标本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呼吸道标本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尿液标本主要为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革兰阳性菌种类及耐药性在不断发生变化,败血症患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病率上升,应高度重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特别是要根据临床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选用感敏抗生素。

  • 标签: 儿童 革兰阳性球菌 细菌分类 耐药分析
  • 简介: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西方工业国家已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胰腺癌好发于胰头部,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在发现和确诊时已有局部侵犯和/或远处转移,其侵袭性强、恶性度高、预后恶劣,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1%~2%。获根治性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15%-20%。而且近年来其疗效并未获得实质性提高,故胰腺癌又有“癌中之王”和“21世纪癌”之称。手术切除是目前惟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但在手术范围上尚存争议。现今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对Ⅰ、Ⅱ期和部分Ⅲ期胰头癌患者行扩大根治切除术,以追求阴性切缘并提高5年生存率。由于胰腺头部毗邻器官较多,胰头癌扩大切除术中清扫淋巴结和神经丛的范围尚未规范。本文将从解剖学的角度重点讨论胰头癌扩大切除术中相关淋巴结廓清及神经丛侵犯的外科处理。

  • 标签: 癌扩大切除术 淋巴结廓清 胰头部 神经丛 解剖学 5年生存率
  • 简介:摘要:麻醉是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绩,其出现使得外科手术得以大范围应用,并且治疗安全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作为一个复杂的学科,患者以及家属自然无法洞悉其本质,但是对麻醉做一些千层面的了解仍然十分必要。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麻醉展开了分析,并且进一步对麻醉工作的分类和适用环境加以讨论,对于加强该领域的认知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际疾病分类系统在国际上经过多次不断的修正编审,是一套较完整的科学分法,具有专业性强、知识面广、实际操作难等特点。这就要求编码人员要熟练掌握ICD-10的编码规则,特别是优先分类章的使用原则,灵活应用相关书籍的检索功能多方面多途径地查找,并养成详读病案资料的好习惯,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使编码准确率不断提高。

  • 标签: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编码 优先分类章 编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