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采用数字模型扫描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2年12月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例,为其提供正畸治疗,并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和常规模型制取,分别获得数字模型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对两种方法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数字模型、传统模型TW、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TD(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上颌与下颌D-RMS均值均在0.2mm范围内。结论:证实数字模型扫描技术能够获得与传统印模技术相同的模型,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保证其使用的精度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模型 扫描技术 口腔正畸 测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中心数据对本课题组前期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建立的基于因素逻辑回归的Nomogram模型进行验证及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7家儿童医学中心接受诊治的1 314例新生儿梗阻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术前临床指标,包括性别、体重、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根据患儿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组(BA组)和非BA组,其中BA组1 131例,非BA组183例。另外,在1 314例患儿资料中以其中500例患儿的资料作为模型组,建立优化的、基于因素逻辑回归的Nomogram模型,余814例患儿资料作为验证组,同时在此次建模的基础上对前期模型及本次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BA组和非BA组在性别、体重、DB和GGT等4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此作为预测因子,建立了优化的Nomogram诊断模型,其具有较好的鉴别效能,截断值为0.74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值为0.8 358,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1.72%,阳性预测值(positivepredictive value,PPV)为92.55%,优于GGT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外部验证的结果提示,与前期模型相比,其更稳定,诊断效能更高,灵敏度为81.51%,特异度为90.48%,PPV为98.67%。结论基于中心的优化Nomogram诊断模型在BA的术前诊断中有更稳定的预测效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基于此开发计算工具投入使用,为基层非专科医生提供早期鉴别诊断的新方法。

  • 标签: 胆道闭锁 诊断模型 γ-谷氨酰转肽酶 直接胆红素 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临床颅骨缺损数字模型,探讨其在组织工程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通过镜像复制原理及数据插补原理建立颅骨缺损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结果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可被快速成型设备数据读取并加工为个体化预制的修复体模型。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临床颅骨缺损建立数字模型,对未来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骨缺损 组织工程 快速成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儿童注意缺陷动障碍(ADH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确诊的ADHD患儿1 000例(ADHD组)及健康体检的学龄儿童1 0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近亲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ADHD发病预测模型。结果母亲性格急躁、妊娠期情绪异常、父亲ADHD症状史、母亲吸烟、教养方式、胎儿宫内窘迫为AD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0.894~0.964)。结论模型预测性能良好,ADHD发病高危的儿童应及早随访,加强父母健康宣教、教养方式干预,预防ADHD的发生。

  • 标签: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儿童 预测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 作者: 廖宝莹 齐新宇 乔杰 庞艳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市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卵成熟障碍综合诊治研究创新单元 100191
  • 简介:摘要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异质性高。代谢异常是PCOS的重要特征,在PCO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COS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特征,讨论了各种模型所适用的研究类型,为PCOS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索所需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啮齿类动物模型 代谢异常 生殖内分泌紊乱 造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在形红斑(EM)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EM患者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以皮肤科常规护理联合微信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TTM,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半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病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疼痛视觉评估法(VAS)评价口腔疼痛水平,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评分、出院满意度和半年内再入院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红斑消失时间、水泡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控制饮食、合理用药、生活卫生和适当休息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出血、感染、脱皮和溃疡总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专业性评价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患者采用TTM联合微信随访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水平,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降低再入院率。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微信随访 多形红斑
  • 简介:目的通过CT数据建立临床下颌骨数字模型,探讨其在颅颌面外科面部轮廓整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32例要求面下部轮廓整形的临床病例,均行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全头颅数字模型,通过数据切割原理建立颌骨术前及术后截骨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结果32例下颌角肥大的临床病例均建立下颌角截骨手术设计的数字模型。结论基于点云数据建立下颌角肥大病例的数字模拟手术模型,对未来个性化面部轮廓整形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截骨 模拟 快速成型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资料构建列线图预测移植肾排异反应发生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肾活检明确病变类型的102例移植肾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依据Banff移植肾病理学诊断标准(2017版)将患者分为排异组与肾病组。应用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与排异反应发生状态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诊断效能。结果血尿素氮浓度、肾主动脉阻力指数、绝对达峰时间、皮质回声是排异反应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73、1.078、0.843、0.205,均P<0.05)。基于血尿素氮浓度、肾主动脉阻力指数、绝对达峰时间、皮质回声所构建的排异反应发生状态预测模型,AUC为0.814(95%CI=0.722~0.905),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为0.67(对应总分约为157分),内部验证(AUC=0.788)及校准曲线均显示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基于模态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构建的移植肾患者排异反应发生状态预测模型,可用于指导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超声造影 移植肾排异反应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的微血管侵犯(MVI)发生的风险因素,实现术前、无创、准确预测MVI。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0例HCC患者(183个HCC病灶)。记录患者的临床和血液学数据、病灶的灰阶超声(US)、超声造影(CEUS)、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EOB-MRI)和病理学数据。根据病理学诊断分为MVI阳性组(109个)和MVI阴性组(74个)。比较两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全部样本纳入训练集,根据因素逻辑回归筛选出的MVI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十重交叉验证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间以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括有无肝硬化、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US定性指标(尺寸、边界、内部回声)、CEUS定性指标[动脉相(AP)、静脉相(PP)、血管后相(PVP)病灶较周边组织的高/等/低增强]和EOB-MRI的定量指标[主要根据肝胆相、平扫的T1图像上病变和周边肝实质计算的增强后率(post率)及钆塞酸二钠率(EOB率)]。肝硬化,US的病灶尺寸、边界、内部回声,CEUS的AP、PP、PVP特征,以及EOB-MRI的EOB率、post率最终进入MVI的预测模型。训练集可获得较好的校准度和净获益率。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1和0.961,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9%和85.8%。结论以模态影像学为主要手段构建的模型显示出对MVI良好的预测性能,为无创预测MVI发生率及优化HCC患者的MVI相关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正常人CT薄层影像数据基础上建立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的数字化仿真模型。方法对1名既往无先天性足部病史及外伤史,常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足部异常病变,并同意参加研究项目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行足跟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断层影像(Dicom文件数据)分割处理,重建完整跟骨3D模型;基于Sanders分型原则,采用Mimics10.01软件的“Simulation”模块对跟骨模型进行骨折造模并输出STL文件保存,将输出的模型通过Cult3DDesigner软件的Web插件植入网页进行虚拟现实显示。结果跟骨骨折的Sanders分型数字化仿真模型具有直观、立体和逼真的展示效果,而植入网页后的模型可进行任意方位和不同角度的观察。结论数字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外科医生对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的准确理解,而基于Web的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可用于术前方案演练和远程会诊、教学。

  • 标签: 跟骨 骨折 分型 数字模型 虚拟现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正畸临床中数字模型与藻酸盐印模在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椅旁操作时间。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0年在我院正畸一科进行矫正的患者200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人为实验组,初诊接待时为其制取数字模型,100人为对照组,初诊接待时为其制取藻酸盐印模。将实验组成功制取模型和对照组成功制取印模椅旁所需要的时间,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在椅旁成功制取数字模型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制取口内数字模型所需要的时间较短,患者体验感好,更容易接受,应用效果更为满意。

  • 标签: 口腔正畸 数字化模型制取 藻酸盐印模制取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个简单、精准和个体化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该模型预测有结核病史人群的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杭州市12家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束肺结核治疗的1 881例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其中训练数据集1 719例,外部验证数据集162例。应用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耐药结核病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并基于因素Cox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系数、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基于因素Cox回归模型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纳入了10个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影响等级和评分范围依次为:密切接触史为1级,评分范围为0~100.0分;痰培养阳性持续时间2级,0~84.5分;不良治疗转归3级,0~52.0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阳性4级,0~48.5分;复治结核病史5级,0~40.0分;复治结核病非标准化学治疗方案6级,0~32.5分;肺空洞持续时间7级,0~31.0分;被动的结核病发现方式8级,0~25.0分;年龄<60岁9级,0~17.5分;规范的胸部X线检查频次10级,0~14.0分。对于训练数据集和外部验证数据集,该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3(95%可信区间0.807~0.859)和0.871(95%可信区间0.773~0.969),提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校准曲线具有较好一致性,训练数据集的1年、5年和10年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概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21、0.908;外部验证数据集分别为0.954、0.970、0.919。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有结核病史的个体发生耐药结核病的风险。

  • 标签: 列线图 预测 结核,抗多种药物性 个体化 监测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标签学习MRI膝关节运动损伤检测诊断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实际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1 343例膝关节运动损伤青年患者的1 391个膝关节MRI图像。采用随机采样法将数据按7∶1∶2分为训练集(n=973)、验证集(n=139)及测试集(n=279)。将膝关节损伤分为半月板损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骨与骨端软骨损伤、滑膜关节囊损伤及周围软组织损伤6大类,由放射科医师依各层面图像对所有损伤进行标注作为金标准。根据PyTorch V1.1.0算法包搭建通用YOLO深度学习工具包,开发膝关节运动损伤MRI标签定位检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上验证模型效能,评价其对病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平均精度均值。结果测试集279个膝关节MRI数据中,MRI标签学习模型对半月板损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骨与骨端软骨损伤、滑膜关节囊损伤及软组织损伤定位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83.1%、89.0%、88.0%、85.8%、85.5%和83.2%,整体的平均精度均值为85.8%。模型对肌腱损伤检出效能最高,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87.1%。结论标签学习MRI膝关节运动损伤检测诊断模型可以有效辅助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定位检测,提高影像诊断工作效率。

  • 标签: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运动损伤 多标签学习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DR-Mtb)感染模型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特点,探讨其在吞噬杀菌过程中免疫应答和代谢功能的变化,为完善巨噬细胞在耐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巨噬细胞MDR-Mtb和H37Rv株感染模型,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液相芯片技术和Cholesterol Assay试剂盒分别观察MDR-Mtb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分泌细胞因子[Th1因子(IL-12/23 p40、IL-27和TNF-α)、Th2因子(IL-6和IL-10)]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CFU计数逐渐增高,至感染后24 h达峰值;胞外CFU计数逐渐降低,至感染后24 h达低值。感染后48 h,胞内CFU计数较感染后24 h降低,胞外CFU计数则较感染后24 h增高(P<0.05),均与感染后4 h相接近(P>0.05)。感染后8~48 h,MDR-TB组胞内CFU计数均低于H37Rv组,而胞外CFU计数则高于H37Rv组(P<0.05)。(2)MDR-TB组巨噬细胞上清液IL-12/23 p40、IL-27、TNF-α、IL-6和IL-10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感染后4 h相比较,仅感染后24 h、48 h的TNF-α和IL-6表达量增高(P<0.05)。与H37Rv组相比较,MDR-TB组感染后48 h的IL-12/23 p40和TNF-α及感染后24 h的IL-6表达量降低,而其感染后48 h的IL-27表达量则增高(P<0.05)。(3)MDR-TB组感染后24 h、48 h胆固醇的表达量较感染后4 h降低,且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与H37Rv组各时间点胆固醇表达量相接近(P>0.05)。(4)当感染后24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达峰值时,仅TNF-α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48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降低时仅IL-6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MDR-TB组胞内CFU计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时,胆固醇表达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诱导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刺激相关Th1和Th2因子高表达,利用和消耗胆固醇。但此作用弱于H37Rv标准株。

  • 标签: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apidPlan模型在不同叶准直器(MLC)系统间的建模和拓展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接受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的历史计划(配置为MMLC加速器)共81例和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肺癌患者的历史计划(配置为HDMLC的加速器)共35例,分别训练M_MMmlc和M_HDmlc RapidPlan模型,测试它们在同种及另一种MLC计划上的应用效果。结果无论对于M_MMmlc还是M_HDmlc,两种MLC配置下RapidPlan对于相同病例在相同布野条件下生成的优化参数完全相同。将两种MLC配置下优化的计划分别归一至靶区满足最低处方要求后:(1)M_MMmlc优化的两种MLC计划的平均DVH几乎重合,差异幅度不超过2%,PGTV靶区剂量适形性相似,但HDMLC的均匀性指数(HI)比MMLC低20%,除此之外的剂量学参数总体最大差异不超过0.97%;(2) M_HDmlc优化的PTV与IGTV DVH的尾部:HDMLC高于MMLC。其余DVH几乎重合。HDMLC计划与MMLC计划相比具体剂量学参数表现为:PTV适形指数(CI)值低0.96%;HI值高1.75%;16项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中的9项前者表现更优;正常肺的V5 Gy(P<0.05)、V10 Gy、V20 Gy(P<0.05)、D1000 cm3均更低;脊髓最大剂量高2.07%,D0.35 cm3高2.88%,D1.2 cm3高3.99%(P<0.05)。结论RapidPlan模型在不同MLC之间展现了良好的拓展性和可共享性,HDMLC相对于MMLC的剂量学优势在肺SBRT患者的小体积肿瘤上有所体现,该差异可以作为未来自动计划设计选择MLC配置的一个指导。

  • 标签: 放射治疗计划 RapidPlan模型 多叶准直器 直肠肿瘤 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患者临床信息及甲状腺病灶模态超声图像特征构建定量诊断列线图模型,以期术前准确预测可疑结节恶性概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在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6月10日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 3~5类的933例患者共计1 121个结节,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897个,测试集224个。基于逻辑回归分析筛选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并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①经单因素分析初筛后,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回声、方位、局灶强回声、边缘、后方回声特征、弹性评分与结节良恶性显著相关(均P<0.001),良恶性结节的声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②列线图在测试集AUC为0.903(95%CI=0.862~0.944),并在最大径≤10 mm或>10 mm的结节中分别达到0.889(95%CI=0.832~0.946)、0.960(95%CI=0.925~0.994),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性能。结论该列线图能够术前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对最大径>10 mm的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和手术。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 多模态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模型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B)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原发性MB患儿的MRI及临床资料,简单随机抽样选出50例患儿作为训练集,另外50例患儿作为测试集。训练集包括5例WNT激活型MB(WNT),5例SHH激活型MB(SHH),28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3型MB(Group3),12例非WNT/SHH激活型Group4型MB(Group4),测试集包括11例WNT,3例SHH,24例Group3,12例Group4。从5 929个在人工勾画的肿瘤区域提取的三维影像组学特征中选择稳健、非冗余的特征,进一步采用Boruta算法选择最优特征,将筛选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训练集(50例)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50例)进行评估。结合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建立随机森林联合预测模、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结果包含13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分子亚型进行预测,在测试集中,WN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3 1,SHH、Group3、Group4的AUC值分别为0.673 7、0.519 2、0.705 0,在加入临床特征后,测试集中WNT和SHH的AUC值提升至0.944 1和0.819 1。结论序列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对儿童MB WNT和SHH分子亚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为患儿个性化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影像组学 分子亚型 儿童 预测
  • 简介:目的本文针对反应变量是二分类、且存在层次结构的数据,给出水平模型的建模步骤及在软件SPSS、SAS中的实现方法指引,为医学研究者处理这类数据提供参考。方法以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为例说明二分类反应变量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步骤及软件实现。结果如果两水平零模型的随机系数。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则有必要拟合水平模型。结论结合专业知识或对a皇进行检验判断有无必要考虑高水平效应。SPSS中实现要求19.0及以上版本。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初步使用者;SAS中实现建议使用Nlmixed过程语句,利用Glimmix过程语句拟合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为其设定相应参数初始值提供依据。

  • 标签: 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 SPSS Glimmix Nlmix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