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手术中分别采取髂腹股沟入以及改良Stoppa入,对比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髂腹股沟入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Stoppa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骨盆骨折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入。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入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入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腋下入与胸乳入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经胸乳入,而观察组术中采取经腋下入。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情况上,两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等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为7.5%较对照组22.5%明显较少,且P<0.05。结论在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中,采取经腋下入与胸乳入相比的效果更显著,即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 经腋下入路 经胸乳入路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S-TI入及TC-TT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诊疗的4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I(经外侧裂岛叶)入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C-TT(经颞叶皮质)入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I入手术治疗相比TC-TT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血肿清除有效率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高血压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手术 经颞叶皮质手术 疗效
  • 简介:李 欣.手术治疗旋转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217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我们采用后外侧入治疗肱骨外髁骨折,多采用肘外侧入手术内固定治疗[1]

  • 标签: 入路 外髁 外侧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DDH低位脱位患者采用直接前放入与后外侧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的72例DDH低位脱位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直接前放入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及格率达到91.7%,高于对照组的69.4%;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低位脱位(Crowe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直接前放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相对于后外侧入而言,其术后并发症更少,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不良 直接前放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的选择还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DAA)与直接外侧入(D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183例患者。分别在DAA(92例)和DLA(91例)入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功能情况和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18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DA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DLA组[(206.4±64.6)mlvs(414.0±131.4)ml,P<0.001;(208.4±50.9)mlvs(299.6±50.8)ml,P<0.001]。DA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DLA组[(11.3±5.6)d(16.5±5.7)d,P<0.001]。DA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髋外展肌力矩及单腿站立试验结果均优于DLA组(P<0.001),但术后6、12个月的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VAS评分、术后1个月的转弯,上、下楼梯,坐下,穿袜能力均优于DLA组(P<0.001)。两组患者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LA全髋关节置换相比,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早期髋关节功能更好等优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侧卧位 直接前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A型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与髌下入胫骨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62例,分为髌上入组(A组)、髌下入组(B组),各31例,均采取胫骨髓内钉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B组膝前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胫骨髓内钉术应用于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疼痛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髓内钉 42-A型胫骨干骨折
  • 简介:洲教授从事中医针灸科医、教、研工作30多年,学验俱丰,在临床上针药并重;善用火针、刃针及针刀;重视气血津液理论。师承于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梁繁荣教授。跟师鄢洲教授临诊学习,对其学术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遂撰文介绍。

  • 标签: 名中医 临床经验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治疗颈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的方法治疗颈椎骨折17例。跟踪随访24~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最后评价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以及颈椎的屈伸范围、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平均提高1.8级。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o,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后联合入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可获得彻底地减压,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

  • 标签: 颈椎,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间沟入与腋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86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入臂叢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支配术区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效果、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肌间沟入臂丛神经阻滞,前者的神经阻滞更完全,且并发症发生少,值得研究应用。

  • 标签: 肌间沟入路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侧入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采取前侧入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后侧入手术方式。分析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参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实施后侧入手术方式效果确切。

  • 标签: 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纵列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 2016.01~2018.12本院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纵裂入治疗的同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计发生术后并发症 13例,发生率为 43.33%。其中发热 11例, 8例为吸收热, 3例为颅内感染,经过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区少量出血 2例,经过积极观察护理 2w后血肿基本自行吸收;随访时间为 4~36个月,平均( 19.42±2.05)个月; GOS Ⅳ~Ⅴ级者 27例, GOS Ⅰ~Ⅲ级者 3例。结论 纵裂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同时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在我国, 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对无偿献血制度进行了确立。在最近几年中,因为临床血液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宣传等等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血液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季节性短缺问题。因此,要缓解临床用血压力,消除“血荒”现象,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有效发展,就需要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因此,本文针对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献血工作的长效发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宣传招募 思考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治疗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FTP)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5~2018.5骨科收治 70例 FTP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 1年,统计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 (16.32±2.47)周;术后 3个月,病人膝关节活动度 (126.12±12.82 )°、 HSS评分 (74.33±8.25 )明显高于术前, p< 0.05; 70例患者术后出现 1例关节僵硬、 1例切口感染、 1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 4.29%。结论:针对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行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充分显露、精确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联合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愈合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口入腔镜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方法将经口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对象,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有效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及早获得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及早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

  • 标签: 经口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漱口 护理干预 张口训练 颈部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