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混凝土外加剂的市场需求也在扩大。伴随着混凝土外加剂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行业在发展,企业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围绕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关内容作了论述,概况了国内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生产现状,提出了促进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清洁生产的建议和策略,旨在提高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标签: 混凝土外加剂 清洁生产
  • 简介:摘要病理性近视是以眼轴进行性延长、后巩膜葡萄肿形成为特征,伴随视网膜脉络膜不可逆性退行性变,是近视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快速进展的早发型病理性近视和近视性牵拉性黄斑病变,黄斑外加压手术是可行的治疗手法。其可根据手术后是否存在手术顶压嵴分为后巩膜加固手术与黄斑扣带手术,两者在手术材料、手术方法和适应证上均有不同。在近视患病率飙升的大背景下,需要不断完善、谨慎推广黄斑外加压手术,为病理性近视的防控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述评 近视,退行性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后巩膜加固手术 黄斑扣带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灌肠外加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实行中药内服灌肠外加针灸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灌肠外加针灸方式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症候积分值,提升整体临床疗效,可推广。

  • 标签: 中药 灌肠 针灸 慢性盆腔炎
  • 简介:目的通过总结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9~2006年6月国内外报道的71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能导致多系统一器官损害。结论重视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提倡合理用药。

  • 标签: 加替沙星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的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的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的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最小量 视网膜脱离 硅胶海棉
  • 简介:摘要: 目的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加速康复外科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3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录的加速康复外科相关文献,并采用CiteSpace 6.2.R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英文文献3355篇,中文核心文献848篇。国内研究热点集中于(1)ERAS在结直肠癌、肺癌围术期的护理和减少术后并发症。(2)ERAS改善结直肠手术术后镇痛,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我国加速康复外科核心发文量较少,今后应加强国际和作者间的合作,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促进我国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研究热点 CiteSpac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病人的护理体会。对2012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9例患者应用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资料进行分析。29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27例,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是经外周血管穿刺、插管,将射频消融导管前端送至心腔内特定部位,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电效应,使局部心肌细胞干燥性坏死。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SEPCT)与感觉电流阈值(CP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适宜的刺激强度、规范本实验室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后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理论指导。方法:选择89例健康成年人,其中男49例,女40例,平均年龄(52.75±15.09)岁。按年龄分组,青年组:20~40岁,男7例,女13例;中年组:40~60岁,男20例,女13例;老年组:≥60岁,男20例,女16例。交替刺激双侧内踝部胫后神经,测量其双下肢CPT,并测量其SEPC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受试者SEPCT及CPT均明显高于女性受试者,其SEPCT/CPT比值则显著低于女性(P〈0.05);老年男性受试者SEPCT及SEPCT/CPT均明显高于中年男性组,且老年男性受试者SEPCT高于青年男性组(P〈0.05);女性受试者SEPCT及CPT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0.05),而SEPCT/CPT则较为恒定,各组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SEPCT均值与CPT均值呈正相关。结论:在进行SEP临床检查及相关科研工作时,男性可给予4.40倍左右SEPCT/CPT的刺激电流强度,且老年男性受试者可给予稍高的SEPCT;女性则可给予6.13倍左右SEPCT/CPT刺激电流强度。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 感觉电流阈值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加臂丛联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方法A组选择T4-5椎间隙为穿刺点,向头端置管3~4cm,确定硬膜外导管未误入蛛网膜下腔或血管后,首剂量给6-8ml,术中根据情况每4O~60分钟追加5ml。B组硬膜外穿刺方法同A组,穿刺完毕平卧先不注药,行患侧斜角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混和液15ml,麻醉起效且无异常现象后再行硬膜外导管注药,方法同A组。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者Bp、HR、SpO2的变化相仿(P>0.05)。麻醉医师记录镇痛效果B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1)。患者自我评估镇痛效果B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P<O.01)。结论乳癌根治术时应用硬膜外加臂丛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法。

  • 标签:
  • 简介:软产道损伤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而由外加腹压导致的严重软产道裂伤则很少见,我院自1983年~1992年10年间共有24名初产妇由于产时外加强力腹压导致了严重的软产道损伤,教训极为深刻,故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24例中胎儿宫内窘迫者12例,因宫缩乏力所致第二产程延长者8例,因胎头方位不正所致第二产程延长者4例

  • 标签: 软产道损伤 临床分析 阴道壁裂伤 第二产程 胎儿宫内窘迫 会阴Ⅲ度裂伤
  • 简介:目的:为解决因干扰电流引起的电机运行过程中的抖动现象,提出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法:对原有电路结构进行分析,归纳产生干扰电流的种类,提出解决干扰电流的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对电路进行改装,检验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加装逻辑电路和隔离电路均能达到去除干扰电流的目的,实现电机的正常平稳运行。结论:产生干扰电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部分会产生逻辑错误,引起电器性能的改变,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精心设计,增加合适的电路,干扰电流是可以被隔绝的。【关键词】干扰电流;逻辑错误;电路结构;电路改装

  • 标签: 干扰电流 设计 医用设备 电路结构 逻辑错误 电路改装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又因为瞳孔不易散大,后囊膜增生,人工晶体反光及像差使周边眼底检查非常困难,裂孔发现率低,故手术成功率低。我科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5例5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人工晶体眼 视网膜脱离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 外科治疗 发病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出现视网膜下液(SRF)的危险因素和对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的RRD患者104例(104只眼),其中男性58例,女性46例;年龄(45.1±4.9)岁。按患者术后1个月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是否可见SRF分为SRF组和对照组,其中SRF组72例,对照组3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晶状体状态、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视网膜脱离的持续时间和范围、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和数量;术中是否进行了外放液、联合环扎、玻璃体腔注气、前房穿刺放液及硅胶海绵的方向和大小等信息。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RF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后两组不同时间的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SRF的发生率为69.2%(72/104)。SRF吸收时间为(10.41±7.32)个月。年龄<40岁(OR=32.860,95%CI为3.636~296.986,P=0.002)、合并高度近视眼(OR=7.229,95%CI为1.217~42.94,P=0.03)、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OR=357.397,95%CI为29.761~4292.0,P=0.000)是出现SRF的独立危险因素。SRF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BCVA分别为0.71±0.18、0.5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7,P<0.01);术后3个月BCVA分别为0.55±0.15、0.4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4,P<0.01);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44±0.16、0.39±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P>0.05);术后12个月BCVA分别为0.37±0.12、0.38±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2,P>0.05);末次随访BCVA分别为0.36±0.10、0.35±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4,P>0.05)。结论年龄<40岁、合并高度近视眼和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是RRD患者巩膜外加压术后出现SRF的独立危险因素;SRF延缓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但对最终视力无明显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26-432)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下液 视敏度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继电保护是构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防线之一。继电保护的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护定值是否正确、合理,一般根据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值来进行整定计算,根据系统最小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值来进行灵敏性校验,必须进行反复而周密的计算。

  • 标签: 继电保护 发电机保护配置 整定值配合 整定计算
  • 简介:<正>通过心导管术采用接触电极引导MAP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等诸多因素,可造成对受试者的微电击,发生心室纤颤等严重后果。本文叙述了在实验条件下测试三种不同规格放大器通过接触电极对地产生漏泄电流以及对实验动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般

  • 标签: 漏电流 心导管术 微电击 受试者 漏泄电流 接触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对焦虑症患者采取经颅微电流治疗,对其影响睡眠时间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40例焦虑症患者筛选自2020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例,艾司唑仑片);实验组(20例,经颅微电流治疗)。观察2组治疗结果,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颅微电流 焦虑症 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