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卡介苗是从一种活的、减毒的牛型结核分支杆菌菌株中取得的。从1921年起它已被用于预防人类结核病,迄今大约已有300亿人接种过卡介苗。卡介苗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疫苗,在172个给予卡介苗免疫的国家中,1993年已有85%的婴儿接种了卡介苗,平均覆盖率从非洲的62%,到东南亚区及西太平洋区的92%。

  • 标签: 卡介苗接种 结核病发病率 复种 接种者 结核分支杆菌 预防
  • 简介:【摘要】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增加与临床研究的深入下,对应发病机制与诊疗方式渐渐完善。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宫腔操作、药物与实验室操作技术等方式使种植率提高,但因宫腔操作的有创性,加上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主要就不孕症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不孕症 反复种植 失败
  • 简介:摘要在农业生产上探索先进实用的种植模式,采用适时播种、适当密植、科学施肥、优化布局、合理轮作等技术措施,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合理运用土地用养结合的原则,选择科学的种植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 标签: 三峡库区 复种 高效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冻周期序贯移植、单纯卵裂期及单纯囊胚期胚胎移植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序贯移植胚胎数与多胎妊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RIF患者共317例,分为四组:A组为卵裂期+囊胚期共2枚胚胎移植组,共50例;B组为卵裂期+囊胚期共3枚胚胎移植组,共61例;C组为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共124例;D组为囊胚期胚胎移植组,共82例。分析比较四组患者一般资料、促排卵结果和妊娠及分娩结局等。结果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原因、基础激素水平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的胚胎种植率(36.0%、31.1%、31.3%)显著高于C组(17.0%,P<0.001、P<0.001、P=0.026)。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在A组(62.0%、56.0%、52.0%)、B组(60.7%、49.2%、47.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明显高于C组(28.2%、20.2%、17.7%,P均<0.001)、D组(40.2%、31.7%、30.5%,A组与D组比,P=0.015、P=0.006、P=0.014;B组与D组比,P=0.016、P=0.034、P=0.037)。A组早期流产率(3.2%)较C组(25.7%,P=0.028)明显降低。B组多胎妊娠率(32.4%)比A组(16.1%)、C组(14.3%)、D组(21.2%)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早产率(34.5%)比A组(25.9%)、C组(13.0%)、D组(8.0%)高,但仅B组和D组间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解冻周期序贯移植法能够显著提高RIF患者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尤其是序贯移植2枚胚胎在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同时不增加多胎妊娠率。序贯移植可成为RIF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胚胎移植 解冻周期 反复种植失败 序贯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行宫腔灌注治疗的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23-01-2023-08收治的行宫腔灌注治疗的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共20例,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和参照组各10例患者。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行宫腔灌注治疗的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显著较优(P<0.05)。结论:临床对行宫腔灌注治疗的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 宫腔灌注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后续多周期助孕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移植助孕,诊断为RIF且行后续助孕治疗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活产率和诊断RIF至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结果RIF患者后续助孕治疗的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及以上的活产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4例实现活产的RIF患者获得妊娠的间隔时间为5.00(3.13,8.52)个月。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囊胚移植的累积活产概率较卵裂期胚胎移植显著增加[P=0.002,RR(95% CI)=1.492(1.158~1.923)];年龄<35岁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高龄(≥35岁)患者明显增加[P=0.013,RR(95% CI)=0.694(0.521~0.925)];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8 mm患者显著增加[P=0.016,RR(95% CI)=1.943(1.132~3.335)];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患者的累积活产概率较0次患者[P=0.001,RR(95% CI)=0.625(0.474~0.825)]或2次及以上患者[P=0.003,RR(95% CI)=0.414(0.233~0.736)]显著增加。结论移植胚胎类型、年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RIF周期生化妊娠史是影响RIF患者后续累积活产概率的独立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囊胚移植、通过合理的周期管理尽快行助孕治疗,仅1次RIF周期生化妊娠史可能预示着更优良的RIF后续周期的活产结局。

  • 标签: 反复种植失败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生化妊娠史
  • 简介:摘要患者若有牙列缺损或者牙列缺失的情况,种植牙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但在实际种植牙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为长期缺牙或者是炎症、外伤、疾病等导致的牙列缺损或者牙列缺失情况,直接种植牙很难成功。所以如果种植位点骨量严重缺失,在种植牙之前或者是种植手术同时进行点骨移植手术,以保证种植位点骨的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当今种植牙的有效修复率大大的提高了,不同的自体骨、人工骨的移植手术在牙种植中应用,保障了种植牙的适应性,促进了由于在种植位点骨缺失的牙种植手术成功率的上升。

  • 标签: 自体骨 种植 骨移植 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发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46例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2年,观察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平均增加骨量60%~80%,对照组患者平均增加骨量2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骨在戴义齿12个月及24个月平均骨吸收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种植体存活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使种值体达到良好的骨性愈合,提高口腔种植体的成功率。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种植体 骨缺损 修复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激光辅助孵化(LAH)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冷冻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240例,按照是否进行激光辅助孵化随机分为激光辅助孵化组(LAH组)120例和未行辅助孵化组(对照组)1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等。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年龄、BMI、子宫内膜厚度、既往移植次数、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不孕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周期特征比较,LAH组与对照组组间转化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妊娠结局比较,LAH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应用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能明显改善其冷冻周期妊娠结局。

  • 标签: 激光辅助孵化 反复种植失败 冷冻周期 妊娠结局 种植率 临床妊娠率
  • 简介:摘要虽然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发展使不孕不育夫妇的临床妊娠率获得显著提升,但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依然很低。RIF造成了胚胎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患者的身心创伤,如何提高RIF患者的内膜容受性以期改善妊娠结局已成为目前辅助生殖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难点和科研热点问题。宫腔灌注作为一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治疗方法在RIF患者中的使已较为普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是目前用于宫腔灌注的主要药物,宫腔灌注及这些药物对子宫内膜及子宫微环境发挥其特定的作用,改善RIF患者的妊娠结局。本文回顾了宫腔灌注G-CSF、hCG、PBMCs及其它药物对RIF患者妊娠结局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旨在对宫腔灌注对RIF患者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宫腔灌注 反复种植失败 不孕症 生殖技术,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宫腔镜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宫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9年4月-2020年月4月120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分析患者资料,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根据官腔是否异常及是否行宫腔搔刮术将患者分为正常宫腔组(n=32)与异常宫腔组(n=28),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以及异位妊娠率等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发现 RIF 患者宫腔病变,经宫腔镜治疗后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宫腔组相似。

  • 标签: 宫腔镜 反复种植失败 宫腔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胎盘片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再次冻胚移植(FET)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GnRH-a降调联合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的冻胚移植RI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自激素替代日起口服人胎盘片2片(0.5g)/次,2次/天至移植日。对比分析两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胎盘片可以提高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 标签: 人胎盘片 反复种植失败 冻胚移植 胚胎种植率 临床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与非RIF患者的超声下子宫内膜血流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助孕的不孕症患者,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5例RIF患者及17例非RIF患者子宫内膜有无内膜下血流,比较未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比例,以及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RIF组和非RIF组相比,超声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65.88%(56/85)比94.12%(16/17),P=0.020];在能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中,RIF组的PI和RI值明显高于非RIF组(0.895 9±0.182 0比0.779 1±0.271 9,P=0.048;0.575 6±0.078 4比0.511 1±0.130 7,P=0.016);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能否检测到内膜血流是RIF的独立风险因素(P=0.045)。结论子宫内膜血流异常可能与RIF有关,可能通过降低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引起RIF的发生。

  • 标签: 子宫内膜 血液供给 胚胎移植 多普勒,彩色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宫腔灌注对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移植后均给予常规黄体支持,观察组患者移植前实施HCG宫腔灌注,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移植胚胎数、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宫腔灌注可有效的提高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HCG 反复种植失败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不孕妇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支持下妊娠率提高,然而部分患者在IVF-ET后未成功妊娠,提高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妊娠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共培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宫腔灌注是改善RIF患者妊娠结局的新型治疗方法,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宫内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hCG共培养自体PBMC宫腔灌注在RIF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对改善RIF妊娠结局机制进行探讨。

  • 标签: 反复种植失败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子宫内膜容受性 宫腔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PGT-A治疗的63例RIF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采用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的179例RIF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女方年龄进行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促排卵结果和妊娠结局等,并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每移植周期累计活产率的因素。结果最终20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研究组61例,对照组142例,匹配了年龄差异后两组间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因素、不孕年限、既往移植失败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窦卵泡计数和卵巢刺激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无可用胚胎数比例[45.90%(28/61)]高于对照组[13.38%(19/142)],而可移植胚胎数[1(0,2)个]低于对照组[2(1,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61.54%(24/39)]、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61.54%(24/39)]、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61.54%(24/39)]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61.54%(24/39)]均高于对照组[27.47%(75/273),P<0.001;41.51%(66/159),P=0.024;37.11%(59/159),P=0.006和37.11%(59/159),P=0.006];但其累计活产率[39.34%(24/61)]与对照组[41.55%(59/1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是否采用PGT-A治疗为影响每移植周期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2.71(1.32~5.58),P=0.007],而对累计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OR(95% CI)=2.49(0.87~7.13),P=0.089]。结论相较常规IVF治疗,NGS-PGT策略虽然能提高RIF患者的每移植周期活产率,但不会提高其累计活产率。因此,NGS-PGT策略在RI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仍值得商榷。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筛查 受精,体外 反复种植失败 胚胎移植 累计活产率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稀膜引导种植体颊侧裂隙状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12条杂种狗,拔除左侧四个前磨牙,3各月后植入4枚直径3mm长10mm的种植体,在种植体的颊侧制作5mm的裂隙状骨缺损,3枚种植体分别覆盖几丁质膜、聚四氟乙烯膜、钛网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另一种植体作对熙。术后2、4、8、12周取材,测量颊侧裂隙状骨缺损高度,组织学定性及定量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盖膜的三纽从第2周开始就有明显的骨再生,至第12周时裂隙状骨缺损完全为新骨充填;对照组在任何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的量少于盖膜的三组,相差显著。结论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均能引导种植体周围裂隙状骨缺损区骨再生。

  • 标签: 骨缺损 种植体 引导骨再生 修复 几丁质膜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的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市3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并对上述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该次研究300名患者中,42.7%的人不了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62.7%不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需要加强免疫注射,94.3%的认为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知识;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4.4%、血站血库的化验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2.5%及经常输血患者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52.0%显著低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常识,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促进人们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重要性,增强自觉复种的意愿。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高危人群 疫苗复种 认知状况
  • 简介:背景:牙齿缺失导致牙槽嵴骨质的改建和持续吸收,严重影响种植体植入的条件和种植区软硬组织的美观。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促进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作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骨。拔除6只实验犬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近中根牙槽窝处制备种植床,即刻植入种植体,在钛钉颊侧制作三壁骨缺损,两侧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化骨与Bio-Oss小牛无机骨粉,并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后即刻、4周、8周、12周X射线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灰度值;12周后完整取出下颌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的微观结构,新生骨量、形态结构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材料在促进骨再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基本一致。组织工程化骨组骨缺损区内形成致密板状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哈弗氏管,新生骨-种植体结合较紧密;Bio-Oss小牛无机骨粉组板层骨致密,新骨中有少量Bio-Oss颗粒分布,成骨细胞较组织工程化骨组少,部分哈弗管结构内可见到毛细血管,新骨与植入材料之间形成桥形连接,与种植体结合紧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io-Gide胶原膜可促进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再生。

  • 标签: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即刻种植 骨缺损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己内酯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槽骨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采用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结合无机牛骨(bio-oss)的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2月-2021年2月自本院牙槽骨缺损患者150例展开研究,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bio-gide结合bio-oss修复方案,对比2组临床疗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