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收集了近年国内主要刊物发表的近30篇应用研究文献,就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食品痕量元素分析中基体改进剂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 标签: 食品痕量元素分析 基体改进剂 石墨炉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在肝癌107例、肝硬化53例、肝衰竭患者40例和健康人3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采用ROC曲线寻找GP73诊断肝癌的最佳截断点,并与AFP进行比较,以评价GP73诊断肝癌的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123.5±22.4ng/ml、108.9±30.3ng/ml和130.3±45.6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44.1±38.9ng/ml,P〈0.05);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分别为236.6±205.3ng/ml、5.3±5.56ng/ml和53.9±40.40ng/ml;选择血清GP73最佳截断点为77.4ng/ml,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100%,AFP的最佳截断点为35.4ng/ml,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64.2%,特异度为100%;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Edmondson分级和结节数目多寡之间无显著性相差,而在不同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是否合并肝硬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GP73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优于AFP,尤其在AFP阴性患者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7例甲胎蛋白阳性患者(>10ng/mL)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P73含量。结果高尔基体蛋白73在原发性肝癌组为117.63±25.78ng/mL,显著高于肝硬化组(81.24±18.49ng/mL)、肝炎组(78.12±16.01ng/mL)和对照组(45.49±8.78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尔基体蛋白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结论高尔基体蛋白73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对临床具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现在最常用的监测手段是定期检测血浆中甲胎蛋白(AFP)水平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然而,甲胎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令人满意。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可能,各种有希望的新的肿瘤标志物被相继发现,其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最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诊断肝癌,尤其是早期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在仅有的少数报道中,其敏感性可达69%,特异性可达90%,而其异构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0%和100%。除此之外,新发现的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的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质体(AFP2L3)、异常凝血酶原(DCP)、α2L2岩藻糖苷酶(AFU)、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23(GPC23)、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粘液素1(MUC21,KL21)等。这些新的血清标志物,正在被各种临床研究进行检测,有希望改变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现状。我们正在进行GP73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优化条件培养基用于非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体外扩增,为进一步开展组织工程牙提供上皮种子细胞来源奠定基础。方法:获取出生后1dC57BL鼠原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有Y27632的上皮条件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细胞长满后,消化传代,采用条件培养基与3T3饲养层细胞共培养进行扩增并连续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连续传代后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干细胞鉴定。结果:与传统上皮细胞培养方式相比,含Y27632的条件性培养基加3T3饲养层方式培养的上皮细胞生长迅速,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这些干细胞表达CK14,SOX2和LGR5。连续传代至第7代后,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干细胞标志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含有Y27632的条件培养基可有效用于体外大量扩增非牙源性上皮细胞,并能保持干细胞生长特性,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牙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上皮干细胞 3T3 细胞 条件性培养基 Y27632
  • 作者: 王鹏飞 刘树红 钱相君 翟相威 文夏杰 姚明解 赵景民 鲁凤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郑州 450001,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中心,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北京 10019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郑州 450001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中心,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基于其构建的诊断模型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271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炎患者126例,肝硬化患者145例。患者均进行血清GP73检查和基于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的肝脏硬度测定(LSM),并收集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GP73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IB-4指数(FIB-4)及LSM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明确GP73的诊断价值后,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建立基于血清学指标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模型。结果GP73、LSM、FIB-4和APRI诊断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923、0.839、0.836和0.800,以GP73的诊断效能最优(P<0.001)。LSM、GP73联用可将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提高到97.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GP73、年龄、血小板是肝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据此建立了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模型(GAP):LogitP=1/[1+exp(6.145+0.013×血小板-0.059×年龄-0.059×GP73)],该模型诊断代偿期肝硬化的AUC为0.944,在最佳cut-off值0.56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3%、92.06%,诊断效能也优于APRI、FIB-4、LSM以及GP73单用(P值均<0.05)。结论GP73是诊断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可靠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基于GP73、血小板计数及年龄构建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GAP诊断模型可使诊断效能进一步改善,有助于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高尔基体蛋白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肝硬化、慢性乙肝及其他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水平,评价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和其他肿瘤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分别检测GP73、AFP含量。结果①原发性肝癌组的GP73、AFP浓度水平要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其他肿瘤组和正常健康人组,各组GP7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4,P<0.05),原发性肝癌组GP73含量与其余各组用LSD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P73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高于AFP的敏感性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2,P<0.05)。③GP73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0.6%,高于GP73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4,P<0.05),也高于AFP的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59.4%,差异统计学意义(x2=16.667,P<0.05)。结论①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新的血清标志物。②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AFP。③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敏感性,特别是对AFP阴性的PHC患者更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硬化分期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98名正常对照组、171例慢性乙肝组患者、144例肝硬化患者和16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计算GP73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检测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和HBeAg水平,并对肝硬化组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Child—Pugh分级,分析以上指标与GP73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中位GP73水平分别为40.80ng/mL、42.49ng/mL、83.46ng/mL和45.19ng/mL,肝硬化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乙肝组(P〈0.01)。GP7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以72.5ng/mL作为临界值,GP73检测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90.O%。随着Child—Pugh评分升高,肝硬化患者的GP73水平升高,在Child—Pugh分级A、B、C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ApoA、TB、α2M、GGT间显著相关(r=0.648,r=0.788,r=0.620,r=0.595,P均〈0.01);慢性肝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中GP73水平与HBV—DNA载量及HBeAg间亦相关忙0.717.P〈0.05)。结论:血清GP73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即升高.而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其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与HBV活动相关。因此,GP73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慢性肝病进展期病情监测的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GP73 血清标志物 监测
  • 作者: 刘燕娜 姚明解 郑素军 陈香梅 刘向祎 胡鹏 欧启水 窦晓光 陈红松 段钟平 侯金林 南月敏 高志良 徐小元 庄辉 鲁凤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北京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73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重庆 400010,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州 35000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沈阳 11002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北京 10004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州 510515,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石家庄 05005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州 5
  • 简介:摘要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是细胞高尔基体上的一种跨膜蛋白,可被切割释放入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血清GP73的升高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评估慢性肝脏疾病进展的新型血清学标志物。现围绕血清GP73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 标签: 高尔基体蛋白 肝脏疾病 肝脏炎症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及控制烧结工艺制作可切削氧化铝基体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制备α-氧化铝粉体。将α-氧化铝粉体和含氧化镁添加剂的氧化铝粉体分别放入模具中模压成型,然后进行控温烧结形成可切削的多孔氧化铝基体。在多孔氧化铝基体的上表面涂塑VTIAIn-Ceram玻璃渗透粉体,然后烧结制备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复合体。采用扫描电镜并结合X线衍射分析分别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可见含氧化镁添加剂的氧化铝基体为连续多孔立体网状结构,开孔结构分布均匀;渗透复合体为致密的陶瓷复合体;X线衍射分析表明主晶相为α-Al2O3。结论硫酸铝铵经过两步煅烧工艺能够生成α-氧化铝粉体,通过控制烧结工艺能够制得渗透性能良好的可切削多孔氧化铝渗透基体。该烧结工艺过程简单、价格低廉,产品进一步完善有望临床使用并实现产业化。

  • 标签: In-ceram技术 氧化铝基体 玻璃渗透性能 扫描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例SCA3患者和3名正常对照,其中3例SCA3患者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重复序列拷贝数分别为14/76、20/80和21/82,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别获得其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共济失调3型蛋白、高尔基基质蛋白 130(GM130)以及高尔基重排堆蛋白2(GORASP2)的蛋白表达;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态。结果通过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SCA3患者与正常对照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患者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突变的共济失调3型蛋白,细胞活力降低(t=5.06,P=0.007)、凋亡增加(t=3.77,P=0.020),高尔基体形态发生碎裂,GM130表达量增加(t=5.23,P=0.006),GORASP2蛋白表达量下降(t=4.35,P=0.012);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高尔基体结构混乱。结论SCA3患者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高尔基体发生碎裂,高尔基体形态和结构异常可能参与了SCA3的发病。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成纤维细胞 皮肤 高尔基体 细胞凋亡 细胞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铅和镉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用几种不同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镁、硝酸铵以及磷酸二氢铵与硝酸镁的混合溶液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检测信号和峰形,从而选择最适合的基体改进剂。结果铅的最佳基体改进剂是1%的磷酸二氢铵,1ng/mL-1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检出限0.17ng/mL,加标回收率在86.7%-103.5%范围内。检测镉时以1%磷酸二氢铵和0.5%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0.25ng/mL-5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检出限为0.01ng/mL,加标回收率在85.0%-102.5%范围内。结论建立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能准确灵敏地测定食品中微量铅和镉含量。

  • 标签: 铅镉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基体改进剂
  • 简介:目的:研究白行研制的根管桩用复合材料及其环氧树脂基体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初步评价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分别用50%和100%的石英纤维复合材料以及50%和100%环氧树脂的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2d、4d、7d后,测定吸光度值(OD值),并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以6级毒性分类法评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O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各观察期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复合材料及其环氧树脂基体的细胞毒级为0—1级。结论:自行研制的根管桩用复合材料及其树脂基体无细胞毒性。

  • 标签: 细胞毒性 MTT比色法 复合材料 根管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尔基体形态结构变化与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20只,体重18~2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和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组(ALI组)。ALI组静脉注射LPS 10 mg/kg,Sham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0.5 ml。注射LPS后12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测定ROS含量和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PCR法检测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高尔基体蛋白97(Golgin97)和Ⅱ类α-甘露糖苷酶(MAN2A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高尔基体形态结构。结果与Sham组比较,ALI组肺组织ROS含量和W/D比值升高,GM130、MAN2A1及Golgin97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1),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高尔基体膜囊发生肿胀,高尔基体碎片弥散在细胞质中。结论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高尔基体形态结构改变有关。

  • 标签: 内毒素血症 急性肺损伤 高尔基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胶体钯作为基体改进剂,建立尿铊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方法尿样经硝酸-Triton X-100稀释液稀释后,以胶体钯作为基体改进剂,采用热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铊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测定尿铊的胶体钯用量为6μl,灰化和原子化温度分别为600~800℃和1 700~1 900℃;铊浓度在0.33~50.0 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2,检出限为0.33 μg/L,加标回收率为92.7%~102.3%,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2.55%~3.66%、1.77%~3.85%。结论该方法测定尿中铊含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均能满足检测的要求,可应用于职业接触铊工人的生物监测和铊应急中毒检测。

  • 标签: 尿 胶体钯 光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肝细胞癌患者、55例肝硬化患者、55例病毒性肝炎分别作为观察A组、B组、C组,均分别采用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浓度(GP73)、甲胎蛋白(AFP)。结果四组血清GP73浓度呈梯度增加,其中观察B组血清GP73浓度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组及C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GP73浓度、AFP检测中,观察组A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观察B组(P<0.05);观察A组、B组血清GP73浓度检测阳性率与AFP检测对比差异显著(P<0.05);晚期HCC患者血清GP73浓度明显高于早期,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浓度,发现HCC患者血清GP73浓度明显升高,其诊断效能处于中等,可作为HCC早期诊断标志物。

  • 标签: 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浓度 肝细胞癌
  • 作者: 郇亚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6-24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5期
  • 机构:1.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2.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90;3.广东省3D骨科仿生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佛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评价新型医用钛合金Ti-6Al-4V基体/羟基磷灰石涂层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通过遗传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实验和迟发型超敏试验,对Ti-6Al-4V基体/HA涂层复合材料进行安全性研究。该复合物试样在Ames实验中无诱变性,对体外CHL细胞不诱发染色体畸变,不引起体外V79细胞的基因突变,无体外细胞毒性。该检品在骨植入试验中,对局部组织无刺激。最大剂量试验法迟发型超敏试验显示,该检品无致敏性。该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钛合金 遗传毒性 骨植入 免疫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中铅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1211份梧州市的2间工厂的操作工人的晨尿样品,采用塞曼扣背景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使用胶体钯醇水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进行测定。结果在全部1121份尿样品之中有32份超过0.58μmol/L的国标尿中铅轻度中毒指标。结论本法背景干扰少,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尿样不需经过前处理和稀释就可以直接测定。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基体改进剂 胶体钯醇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