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某院就诊的103例胎儿心脏畸形可疑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产前行MRI及超声检查,以出生后随访结果或尸检结果为金标准确诊为心脏畸形共48例。对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对48例确诊为心脏畸形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03例胎儿心脏畸形可疑孕妇,经超声检测,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86.0%,诊断符合率86.4%;MRI检测,阳性预测值78.3%,阴性预测值为79.0%,诊断符合率78.6%;二者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92.7%,诊断符合率92.2%。3种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差异(P>0.05),准确率比较有差异(P<0.05);48例心脏畸形胎儿中,超声检测40例,MRI检测共36例,两项联合检测44例。超声、MRI及二者联合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784、0.922(P<0.05),敏感度分别为83.3%、75.0%、91.7%,特异度分别为89.1%、81.8%、92.7%。48例心脏畸形胎儿中18-三体15例、13-三体5例、正常核型4例、18-三体5例、47XYY7例、XO综合征4例、21-三体8例。结论:MRI联合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可提高检测准确率;胎儿心脏畸形发生中染色体异常占比较高[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集2017年1月12日入院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1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CTA和血流核磁共振(4D flow MRI)检查数据。使用3D slider软件重建主动脉夹层三模型,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4D flow MRI的原始数据。选取该胸主动脉夹层病例的正常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不同平面进行腔内支架修复前后的血流量化分析。结果正常主动脉和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分布形式可通过4D flow MRI的后处理技术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化分析。在夹层的不同节段水平,真腔内血流方向均为正向,假腔内血流在收缩期多为正向血流,在舒张期、收缩期初期和末期多为反向血流。真腔内平均流速在整个心动周期均显著高于假腔内流速。腔内支架修复原发破口后,真腔内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多,流速较前增快;假腔内血流量及流速均显著减少。支架远端假腔内血流在整个心动周期均为反向,假腔内距离远端破口越近,血流量越大。结论4D flow MRI能够对本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前后的血流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并呈现复杂的血流形式。

  • 标签: 四维血流磁共振 动脉瘤,夹层 腔内修复 模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MRA)对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及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迈特思创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和万方等数据库或检索平台,查找关于4D-MRA对AVM诊断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是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提取临床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 和R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判断其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192个患者。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4D-MRA诊断AVM和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AUC分别为0.927和0.920。结论4D-MRA对AVM诊断及AVM的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作为重要的影像检查技术、评估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达到DSA的诊断效能,可在部分情况下替代DSA去诊断AVM。

  • 标签: 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 四维动脉自旋标记 Spetzler-Martin分级 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儿先天性畸形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结构异常或染色体异常,造成胎儿出生缺陷,明显影响了胎儿身心健康,出生人口质量下降。随着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变,使胎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并成为导致婴幼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胎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占3.0%,每年出生例数在500万左右,我国胎儿畸形发生100万例左右,占4%~6%。因此降低胎儿先天性畸形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是当前计划生育重点研究问题。故正确诊断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能够实现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的。超声是当前筛查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首选方法,二超声操作简单、费用低,逐渐成为筛查胎儿畸形的主要措施,但受胎儿体位、产妇腹膜等因素影响,临床检出率受限。超声是当前新型彩超技术,能从多切面、多角度、多结构观察胎儿畸形,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four-dimensionalultrasound,4D)即实时三超声在胎儿手足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737例胎儿顺序进行二超声(two-dimensionalultrasound,2D)和4D检查,重点观察胎儿手、足有无发育异常和其他合并畸形。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后或产后结果相对照,比较2D与4D对胎儿手足畸形例数检出率、病变细节的检出率及病变部位图像质量。结果经产后或引产后证实有61例120处胎儿手足畸形。2D及4D对胎儿手足畸形的病例检出率分别为77.05%(47/61)、93.44%(57/61),对胎儿手足畸形病变细节的检出率分别为71.67%(86/120)、89.17%(107/12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57%病变部位的图像显示质量4D优于2D。结论4D对胎儿手足畸形病例数、病变细节的检出率及病变部位图像质量明显优于2D,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手足畸形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