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角蛋白是上皮细胞的骨架蛋白,可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凋亡耐受、生长及迁移,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有的角蛋白在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升高或高表达于肿瘤组织中,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有的角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肿瘤预后标志物。进一步阐明角蛋白联合其他标志物检测对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将为角蛋白应用于临床肿瘤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 角蛋白质类 致癌作用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生物材料角蛋白(HHK)可诱导损伤组织细胞的再生,引起细胞生长分化状态的变化,是具有组织相容性的优良天然生物材料。本研究通过化学法提取HHK,超声波处理HHK水溶液,制得小分子量肽蛋白,MALDI-TOF-MS检测HHK分子量范围,体外MTT检测研究HHK小分子肽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KK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证明,分子量小于1500Da的HHK蛋白肽段对细胞增殖影响具有浓度依赖特性,对细胞增殖影响最大的HHK肽段浓度为10mg/mL,细胞周期受HHK添加浓度影响。说明HHK分子中蛋白序列具有特异的诱导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生物活性。

  • 标签: 生物医用材料 角蛋白 MTT MALDI-TOF-MS
  • 简介:摘要细胞角蛋白(CK)是上皮细胞中间丝连接蛋白中的一类,广泛表达于上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CK8作为角蛋白中的一类,其与CK18主要表达于一些单纯性上皮细胞(如肝细胞、胰腺腺泡细胞、尿路上皮细胞等),研究发现其与某些肿瘤发生、发展已经侵袭和转移也相关,如其与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耐药相关,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讨论CK8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细胞角蛋白(ck) ck8 妇科肿瘤
  • 简介:病原真菌通过对抗机体防御系统和抗真菌药物的攻击,从而成功定植于宿主体内并最终导致机体感染,真菌外排转运蛋白在上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s,ABC)与主要易化子超家族(themajorfacilitatorsuperfamily,MFS),分别通过与ATP水解酶或质子梯度耦合来运输并清除真菌胞内的毒性物质。与其它生物相比,真菌基因组中具有更多转运蛋白家族编码基因,这些转运蛋白不仅对真菌致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宿主细胞分泌的抗菌成分起外排作用;同时,在病原真菌对抗临床抗真菌药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两个超家族的转运蛋白在主要病原真菌耐药性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病原真菌 外排转运蛋白 耐药 进展
  • 简介:器官移植手术后最担心什么?真菌感染!手术中使用的免疫制剂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真菌感染经常是致命的,尤为突出的是长期用药导致病原菌的耐药问题。最近,南京师范大学陆玲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回答了病原真菌为何耐药,有望为抗真菌感染的新药筛选提供理论依据。该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专业顶级期刊mBio上。

  • 标签: 真菌耐药 抗真菌感染 美国微生物学会 蛋白 器官移植 免疫制剂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通常认为不表达细胞角蛋白,借此可与上皮来源肿瘤相鉴别。该文报道1例5岁男孩发生的神经母细胞瘤伴有细胞角蛋白表达,描述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旨在拓展对神经母细胞瘤免疫表型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26例30条膝关节韧带损伤施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受伤时间6~24月,包括前交叉韧带12例,内侧副韧带6例,外侧副韧带4例,前交叉韧带合并侧副韧带损伤4例(8条韧带),术后石膏外固定4~6周.结果随访23例,随访时间8~36月,平均22月,随访发现2例病人术后功能改善不明显,按Jenkins标准评价,有效率为91.3%.结论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材料,用于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腱 毛发 角蛋白 移植 膝关节韧带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比较多发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其中有75%是女性患者。该病的最突出特点就滑膜出现炎症,而且炎症会随着病情其对称性地从小关节进展到大关节,最终导致关节损坏、并伴有软组织损伤。患病初期会有指关节肿胀疼痛的现象,同时在关节部位有晨僵。RA早期、可靠的诊断对于采取适当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不可逆的关节损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就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角蛋白抗体检测意义进行分析,消除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希望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 抗角蛋白抗体 检测意义
  • 简介:目的应用荧光定量RT—PCR榆测乳腺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49例乳腺癌患者外周mCK19mRNA表达。结果49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检测阳性28例,阳性率57.1%,统计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阳性牢在患者不同年龄、病理类别、临床分期、ER、PR状态的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状态间有显著差异。结论CK19mRNA可作为RT-PCR法榆测乳腺煽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预测乳腺癌发生血道微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CK19 MRNA 荧光定量RT-PCR 微转移 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蛋白23(Keratin 2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生物学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69例胃癌患者术后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细胞中Keratin 23的表达水平,通过χ2检验结果分析Keratin 23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Keratin 23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预后关系;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敲除Keratin 23表达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凋亡情况、侵袭能力、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和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总蛋白及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Keratin 23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高表达(癌组织3.99±1.28,癌旁正常组织2.04±1.34,t=8.699,P<0.05),Keratin 23的表达与肿瘤的直径、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有显著关系(χ2=1.806、0.255、0.569,P<0.05),并且Keratin 23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差[低表达33.7%(139/412),高表达23.9%(111/463),P<0.05];当利用小干扰RNA(siRNA)敲低Keratin 23的表达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法:tBGC-823=3.154,tMGC-803=5.094,P<0.05;MTT实验:t24 h=2.381,t48 h=4.462,t72 h=8.618,P<0.05)、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tBGC-823=4.778,tMGC-803=3.830,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BGC-823=18.910,tMGC-803=19.570,P<0.05),并可降低p38和ERK通路的磷酸化水平(tp-p38=4.171,tMGC-803=2.624,P<0.05)。结论Keratin 23对胃癌具有促癌作用,其可能通过p38和ERK相关通路介导胃癌的发展。

  • 标签: 胃癌 角蛋白23 p38 细胞外调节激酶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果蝇裸露角蛋白2(nakedcuticlehomolog2,Nkd2)对大鼠牙囊细胞(ratdentalfolliclecells,rDFCs)成骨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DFCs,鉴定其组织来源并进行成骨向分化诱导,茜素红染色验证其成骨向分化能力,激光共聚焦检测检测Nkd2在中rDFCs的表达;采用小RNA干扰技术,干扰rDFCs中的Nkd2表达后进行成骨向分化诱导,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成骨向分化因子Runx2、Col-1和OCN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catenin在rDFCs中的分布变化,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蓬乱蛋白1(Dishevelled-1,Dvl-1)的表达变化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Wnt3a与阻断剂FH535处理rDFCs后Nkd2的表达改变。结果:获得体外培养的rDFCs,并成功诱导其成骨向分化,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形成。Nkd2在rDFCs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核周围。Nkd2小RNA干扰后的rDFCs中Runx2、Col-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Dvl-1的表达下调。同时,Wnt3a处理组rDFCs中Nkd2蛋白表达量升高,而FH535处理组的表达量下降。结论:Nkd2通过Dvl-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rDFCs的成骨向分化;Nkd2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正反馈调节作用。

  • 标签: Nkd2 牙囊细胞 成骨向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比较多发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其中有75%是女性患者。该病的最突出特点就滑膜出现炎症,而且炎症会随着病情其对称性地从小关节进展到大关节,最终导致关节损坏、并伴有软组织损伤。患病初期会有指关节肿胀疼痛的现象,同时在关节部位有晨僵。RA早期、可靠的诊断对于采取适当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不可逆的关节损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就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角蛋白抗体检测意义进行分析,消除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希望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 抗角蛋白抗体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CPSIT_0420蛋白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CPSIT_0420,经PCR、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化至表达宿主菌E.coliBL21中。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6P-1/CPSIT_0420,并在E.coliBL21菌中高效表达出Mr约为28kDa的GST-CPSIT_0420目的蛋白,表达了相对分子量(Mr)与预测分子量相近的可溶性蛋白。重组蛋白经GST树脂成功纯化。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CPSIT_0420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鹦鹉热嗜衣原体 克隆 表达
  • 简介:细胞角蛋白18-3A9(CK18-3A9)是一种分化特异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上皮细胞,是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之一[1]。在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激活的蛋白酶加速CK18的降解,使得大量CK18片段释放入血液循环,造成组织液、体液中可溶

  • 标签: 溶血 脂血 黄疸血 细胞角蛋白18-3A9 检测 影响度
  • 简介:摘要蛋白阿克曼菌是一种定植于肠上皮黏液层的细菌,自首次从健康人的粪便样本中发现并分离至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炎症、结直肠炎等疾病显著相关,且在机体免疫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蛋白阿克曼菌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药物敏感性、致病性和益处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益生菌 肠道菌群 黏蛋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多期增强MRI预测肝细胞癌(HCC)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HCC患者153例,其中CK19阳性31例、CK19阴性12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和Gd-BOPTA增强扫描。MRI征象定性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形态、马赛克征、肿瘤内出血、肿瘤内脂肪、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非周边廓清、靶环样表现、强化包膜、晕状强化、DWI信号、脉管侵犯和肝胆期强化方式;定量指标测量肝胆期的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R)。CK19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CK19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预测CK19阳性表达的效能。结果CK19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甲胎蛋白、肿瘤形态、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非周边廓清、靶环样强化、晕状强化、肝胆期强化方式和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形态、晕状强化、肝胆期强化方式和SR是HCC CK19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以上4个因素的模型预测HCC CK19阳性表达的AUC为0.8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和75.4%。结论Gd-BOPTA多期增强MRI可有效评价HCC CK19表达状态,联合肝胆期征象能提高CK19的预测效能。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钆贝葡胺 角蛋白19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20mRNA(CK20mRNA)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手术对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将4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腹腔镜组25例与开腹组19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对132例次标本进行CK20mRNA检测的研究。结果腹腔镜组CK20mRNA阳性表达25例次,阴性表达50例次;开腹组:CK20mRNA阳性表达22例次,阴性表达35例次;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外周血术前、术后CK20mRNA表达与开腹手术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肿瘤微转移方面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 标签: 结直肠癌 细胞角蛋白CK20mRNA 腹腔镜 微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角蛋白18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0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角蛋白18水平;使用国内S2000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活检组织进行评分。结果慢性乙肝组中血清角蛋白1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角蛋白18水平和肝纤维化有关。结论实验表明,血清角蛋白18的水平能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因此可以推广至临床进行广泛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诊断。

  • 标签: 血清角蛋白18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3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均经组织病理证实,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利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测定MMP12和CK7的表达。结果:MMP-12在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在观察组中呈现出一定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4.36%(29/39)],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1/4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1.54%(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理情况下的MMP-12与CK-7表达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相应地不断升高,病理程度越高,相应的,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中MMP-12和CK7会呈现出明显的阳性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也不断升高。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角蛋白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