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鞘氨激酶1(SphK1)过表达在丙烯酰胺(ACR)致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以及影响。方法将纯度为99%的ACR用生长液制备成浓度为1.25、2.5 mmol/L溶液;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NC组加入(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MA)溶液[SphK1特异性激活剂,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终浓度为100 nmol/L]。实验组给予终浓度分别为1.25和2.5 mmol/L的ACR溶液,染毒24 h。SphK1激活剂组在实验组染毒浓度的基础上,每个染毒浓度分别加入PMA溶液,其他处理与实验组一致。各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蛋白的表达含量;CCK-8检测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33342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细胞SphK1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细胞在1.25和2.5 mmol/L浓度的SphK1蛋白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2.5 mmol/L浓度SphK1激活剂组的细胞相对生长存活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细胞相对生长存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实验组细胞在ACR 1.25 mmol/L浓度时呈现出早期凋亡、在ACR 2.5 mmol/L浓度时呈现出晚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在ACR 2.5 mmol/L浓度时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在ACR 2.5 mmol/L浓度时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hK1过表达可以对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丙烯酰胺 神经损伤 鞘氨醇激酶1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硫平与氟哌啶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功能障碍患者1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硫平组和氟哌啶组各82例,前者给予硫平(145±50)mg/d治疗,后者给予氟哌啶(4.5±1.5)mg/d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均明显降低,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硫平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明显低于氟哌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哌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35/82),硫平组为31.3%(26/82),硫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哌啶相比,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有效促进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功能快速恢复。

  • 标签: 喹硫平 氟哌啶醇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观察紫杉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2年9月,将52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优化组采用紫杉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普通组和优化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总有效率为14(例)53.84%,优化组总有效率为21(例)80.76%,(x2=13.515,p=0.016),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联合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乳腺癌 紫杉醇 环磷酰胺 表柔比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照硫平和氟哌啶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急性期兴奋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并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硫平治疗的观察组的不同阶段的BRMS得分均显著优于采用氟哌啶治疗的对照组,P<0.05;两种用药治疗方式治疗各阶段的BRMS得分均显著改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具有更好的效果,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氟哌啶醇 治疗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兴奋激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紫杉、异环磷酰胺以及顺铂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64例局部宫颈癌晚期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32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为32例,予以紫杉、异环磷酰胺以及顺铂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65.62%),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要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紫杉、异环磷酰胺以及顺铂新辅助化疗,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紫杉醇 异环磷酰胺 顺铂 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紫杉与紫杉联合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根治手术,并在手术后21-30天进行辅助化疗。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紫杉+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多西紫杉+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化疗中,采用多西紫杉联合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优于紫杉

  • 标签: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 多西紫杉醇 紫杉醇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硫平联合氟哌啶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应用硫平联合氟哌啶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喹硫平 氟哌啶醇 精神分裂症 急性期兴奋激越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性观察使用多西紫杉与紫杉联合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在进行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治疗时有关心脏毒副作用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当地某肿瘤医院2010年0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确诊局部进展期(即IIB-IIIB期)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分为50例治疗组和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四个疗程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患者在心律失常、ST-T变化等心脏毒性方面发生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前四个疗程发生率依次为4.67%、7.41%、16.77%和30.59%,对照组前四个疗程发生率依次为4.78%、9.57%、41.64%和68.9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前两个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个疗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西紫杉联合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对于心脏毒性方面的副作用要小于使用紫杉联合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由于其具有心脏毒副作用弱的特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 化疗方案 心脏毒性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平和氟哌啶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患者87例,以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B组43例和A组44例,分别使用氟哌啶醇和硫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减分值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PANSS-EC减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硫平和氟哌啶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均有一定的效果,而硫平的不良反映少,患者的耐药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喹硫平 氟哌啶醇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平和氟哌啶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将采取氟哌啶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硫平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患者予以硫平和氟哌啶治疗,采取硫平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硫平副作用小、药效快,是治疗此疾病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喹硫平 氟哌啶醇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 临床效果
  • 简介:患者女,38岁。2000年3月18日因间断癫痫发作5年余就诊。5年前患者大便曾有绦虫节片史。查体:体重61Kg,精神尚可,反应稍迟钝,毛发正常,无头癣等其他皮肤病,心、肺昕诊正常,腹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可及,病理反射未引出。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脑CT提示:多发囊虫结节并囊虫钙化灶。给予患者吡酮片400mg口服3次/d,10d为1个疗程,在1个疗程后停20d,再进行第2个疗程,依次类推共进行5个疗程,时间持续5个月。

  • 标签: 吡喹酮片 致脱发 补体结合试验 病理反射 疗程 发作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诺酮类药物从最初的无氟诺酮(NFQs)到C-6位引入氟原子的氟诺酮(FQs),其药理学特性显著改善,疗效得到很大提升,被认为是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今FQs耐药性快速增加和近年陆续报告的严重毒副反应,导致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药物化学研究发现,6-氟基并非抗革兰阳性菌活性所必需,通过结构修饰,新的NFQs如奈诺沙星和加雷沙星等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展现的优点包括抗菌谱拓展(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某些诺酮靶位突变耐药菌株依然具有较高活性,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尚未发现FQs常见的心血管、肝脏和糖代谢方面的毒副反应,成为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新标识。本文就构效关系、NFQs的临床研究和发展、NFQs的医学与生态学意义进行讨论。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
  • 简介:以16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克氏肺炎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和6种标准产酶株(TEM5、SHV4、PSE3、OXA5、D31、K1)进行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显示:1.均对头孢唑啉(CEZ)、头孢哌酮(CPZ)耐药(MIC分别≥32、64mg/L).2.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相对水解率(RR)均较高,而染色体介导的D31、K1酶对头孢类水解作用较强.

  • 标签: 克氏肺炎杆菌 鲍曼 头孢三代 药敏试验 青霉素类 产酶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烟酰胺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复习、分析、归纳和整理。结论对目前烟酰胺在临床上多方面的应用有了一个较清楚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临床应用时的选择和参考。

  • 标签: 烟酰胺 生化功能 药理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广谱抗菌药,作为合成类药物,它的优势体现在它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性、耐受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早期的诺酮类药物仅对泌尿系统和胃肠道感染的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有活性.新的诺酮类药物具有更广泛的运用和更广谱的抗菌活性.新诺酮类药物中有的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腹腔感染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尽管某些新诺酮类药物是FDA认可的用于多种适应症的药物,但由于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耐药菌逐渐增加,因此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开发更为有效而安全的诺酮类新药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很有必要.

  • 标签: 作用机制 喹诺酮药物 药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