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是由我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传统疝气修补术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种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疗效分析,选用A组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B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C组甲硝唑,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方法将15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随机分成3组,A组,B组,C组,经治疗1月。停药后1月复查14C尿素呼气实验,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安全可靠,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 幽门螺旋杆菌 甲硝唑 左氧氟沙星 克林霉素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肺动脉分支被栓子堵塞后引起的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常见的栓子是深静脉脱落的血栓,久病卧床、妊娠、大手术后和心功能不全可发生深静脉血栓。肺由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两组血管有丰富的吻合支,当肺动脉的某一分支栓塞后,肺组织因支气管动脉的侧支供血而不发生异常,栓子较小未能完全堵塞肺动脉分支时也不易发生供血障碍。较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大分支或主干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或心肌梗死而致死亡。因此,及时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是选择治疗时机,制定溶栓等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的关键。本文收集2009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经螺旋CT诊断的肺动脉栓塞病例38例,探讨基层医院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M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P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2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6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所有病例均进行全腹部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肠系膜根部,包绕肠系膜血管。6例以肠系膜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雾状影,密度均匀;2例表现为肠系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索条影,索条中间夹杂密度较淡的雾状影。6例有假包膜形成。4例血管周围出现脂肪环征。有占位效应,周围肠管可见受压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脂膜炎 腹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检查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1.12-2014.12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胰腺炎患者,均实施螺旋CT检查,回顾性探析影像诊断的特点。结果经螺旋CT检查显示,重症胰腺炎者15例,表现为周围液体聚集、胰腺弥漫性肿大;急性胰腺炎者56例,其中11例患者胰腺周围脂肪层不清晰,45例患者胰腺饱满、水肿;慢性胰腺炎者9例,表现为胰腺体积减小、密度不均匀。结论螺旋CT检查诊断胰腺炎存在一定的特点,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螺旋 CT 诊断
  • 简介:为进一步降低飞利浦Brilliance系列多层螺旋CT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飞利浦Brilliance系列64排CT、iCT和16排多层螺旋CT出现的扫描中断与EBW的异常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三类故障的处理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 标签: 飞利浦 Brilliance系列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0例,将螺旋电极应用进心室起搏手术中,研究其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起搏阈值,得到的结果为(0.61±0.14)V,P波振幅平均结果为(5.3±1.3)mV,R波振幅(12.4±1.8)mV,电极阻抗(532±160)ohm,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并根据6个月随访发现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有效起搏,使用心脏二维超声以及胸片显示电极位置固定良好,未发生电极脱位现象。结论使用螺旋电极应用于心室起搏能够保证良好的电极定位成功率,可随意选择起搏定位点,起搏参数均保证在正常水平,操作安全、可靠性强。

  • 标签: 螺旋电极 心室起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肝癌肿瘤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全肝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行CT三维重建。结果90例原发性肝癌共发现114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的肝动脉期82例强化,8例无明显强化。门脉期65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检查可充分反映肝癌的特征,为明确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MSCT) 肝癌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3-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11年10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8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接受治疗之前的螺旋CT影像检查结果和患者的手术、病理证实、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并深入研究螺旋CT检查在急腹症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螺旋CT的诊断中,阳性例数为258例,阴性22例,多层螺旋CT的阳性诊断率为92.14%;经由手术、病理证实和随访结果病理结果证实急腹症阳性病例为267例,阴性13例。结论螺旋CT在急腹症的病因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具有操作简便、扫描速度快、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使用。

  • 标签: 螺旋CT 急腹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操作的常见错误,为减少以后工作中的错误。方法统计我院放射科在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间螺旋CT操作错误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常见螺旋的CT操作错误主要有输入错误、扫描对象错误、扫描参数选择错误、扫描部位错误、摆位错误、扫描前准备不足及排版错误。结论螺旋CT常见的操作错误较多,在以后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要认真仔细,尽量避免出现以上操作错误。

  • 标签: 螺旋CT 常见 操作错误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肝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经病理或其他检查证实的2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肝脏病变中肝硬化7例,脂肪肝8例,肝脓肿5例。结论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成像质量佳,能清楚显示肝密度改变及肝脏病变的特征,是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CT 肝脏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5例,分析病变三期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15例均为单发,肝右叶10例,肝左叶5例;平扫12例呈片状或圆形低密度影,3例重度脂肪肝患者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11例增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迅速廓清,呈“快进快出”表现,2例增强三期扫描均明显强化,1例增强三期扫描均无明显强化,1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仍强化。结论大部分小肝癌螺旋CT扫描有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少部分表现不典型,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 标签: 小肝癌 螺旋CT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用SiemensEmotionl6螺旋CT机检查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雄重建。结果32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100%);26例可见内膜破口(81.3%),32例均可见到鸟嘴征(100%);87.5%(28/32)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12例主动脉外壁钙,21例可见血栓形成;6例合并胸腔积液;9例有分支受累及;2倒合并心包积液。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破口和腔内血栓的显示方面,MPR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83.9%及100%;VR的显示分别为100%、100%、32.2%及0%;MIP的显示率分别为67.7%、12.9%、6.4%及54.8%;CPR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74.2%及100%。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后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破口和腔内血栓的显示率为100%、100%、87.1及100%。结论MSCTA扫描速度快,能显示主动脉的整体形态,准确判断真假腔,测量病变累及范围,了解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发现主动脉周围的病变,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主动脉 夹层 多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壶腹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曲面重组图象分析扩张的肝胆管及胰管的形态改变,结果20例均发现肿瘤,并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低位梗阻,动态增强扫描呈轻一中度强化要,20例均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7例有“双征管”。结论壶腹部肿块是诊断壶腹癌的CT直接征象,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曲面重组技术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并对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壶腹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研究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以上30例患者中,15例的肿瘤来自于间叶组织,8例来自神经组织,6例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还有1例是淋巴瘤,恶性肿瘤的有20例。在手术以及病理验证的基础上,螺旋CT的定位准确率可以达到90%,定性分析准确率则为70%。结论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螺旋CT能够很好的定性与定位判断各类肿瘤,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在肺段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例肺段隔离症患者,全部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疾病的表现、CT检查的结果等。结果肺段隔离症主要见于双肺下叶侧的基底段,其中位于左下肺叶3例,右下肺叶2例;患者的CT表现为实质性肿块(3例)、囊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1例),且全部患者均出现异常供血动脉。结论采用螺旋CT检查肺段隔离症价值较高,其扫描时间短,且图像清晰,能对微小病变进行发现。

  • 标签: 肺段隔离症 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胆管细胞癌是常见的肝内原发肿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该疾病发生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医疗技术的进步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基础,本文为了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该疾病的诊断价值,首先概述了胆管细胞瘤和播散方式,然后分析总结了CT诊断特征,最后提出鉴别注意事项.关键词胆管细胞癌;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1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56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图像重建并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对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表面遮掩图像重建等,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除1例患者无肋骨骨折外,其余55例均发生肋骨骨折,总肋骨骨折为105根。CT扫描图像还提示3例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6例肺挫伤,6例气胸、15例胸腔积液,1例肝挫裂。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照。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肋骨骨折 诊断效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骨关节图像重建的方法与技巧。方法随机选择72例骨骼病变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扫描,并将扫描的数据输入到院工作站。首先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成像,使骨骼病变显示在矢状长轴断面和骨胳的冠状面上。接着,对比使用常规MPR、横断CT、多向调整MPR三种方法对72例骨骼病变的患者的长轴面显示的例数。再进行透明VR(Volumerendenhy)和非透明VR(Volumerendenhy)的重建,比较上述两种不同VR的重建方式对骨质内部、骨质表面、骨髓腔以及周围的血管软组织部分的显示评分。结果多向调整的MPR显示了全部72例骨骼病变患者的长轴面,其长轴面的显示率明显比MPR和横断CT要高。透明VR在显示患者骨质内部的密度方面要优于非透明VR,而非透明VR在显示周围软组织、骨髓腔方面比透明VR要好。结论螺旋CT多向调整的MPR在每幅骨骼图像上都最大程度地显示了骨骼正常和病变组织在密度和解剖形态方面的差别,而VR重建可以用立体的解剖形态呈现出患者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的结构,操作既简单又实用,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 标签: 螺旋CT 骨关节 图像重建 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