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玫瑰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为面中部为主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斑块及鼻赘。过去玫瑰痤疮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光学的发展,物理治疗的种类及多种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越来越多,治疗玫瑰痤疮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强脉冲光疗法、光动力疗法等。

  • 标签: 玫瑰痤疮 激光 强脉冲光 光动力疗法
  • 简介:小宝宝很容易生病。其中发烧是最常见的,感冒、扁桃腺炎、胃肠炎、幼儿急疹、水痘等等,都可能造成发烧,发烧后,妈妈该怎么办?多少度算发烧?在一天之中,人体的温度是波动的,但一定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波动。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37~38℃是低烧,38~39℃是中烧,39℃以上是高烧,40℃以上属于超高烧。测量腋下温度是常用的方法。

  • 标签: 幼儿急疹 腋下温度 扁桃腺炎 正常体温 酒精擦浴 高热惊厥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高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是快速、有效的,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擦浴方法、冰袋冷敷降温的方法、静脉降温法和灌肠降温方法,在物理降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物理降温的适用性、脑组织对缺氧状态的耐受性等。

  • 标签: 高热患者 物理降温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时物理师的作用。方法分析物理师在放射治疗中的工作,全方位分析其在治疗中起到的作用。结果放射治疗过程中物理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目前大部分医院对物理师不是太重视,物理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结论为让病人配合治疗一早日恢复健康,这个过程中需要物理师的全力配合与帮助。医院现代化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在治疗水平提高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先进设备的操作问题,物理师操作水平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因此医院应该意识到物理师的重要性。

  • 标签: 放射治疗 质量控制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治疗及康复护理对大学生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对46例大学生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护理。结果痊愈42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91.3%。结论物理治疗及康复护理对踝关节扭伤患者疗效确切。

  • 标签: 踝关节扭伤 物理治疗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胸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5年3~8月入住我科的50例手术患者采用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即三步缩唇呼吸法;四步有效咳嗽法;五步叩背法;六步雾化吸入法。结果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开胸手术后应用,50例患者3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积极采取治疗后均治愈出院;而且有利于痰液排出、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缩短其住院时间。结论应用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胸外科患者术后能有效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得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部物理治疗 集束化管理 胸外科术后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降温治疗仪在胫腓骨骨折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方法局部使用冰袋冰敷,观察组接受物理降温治疗仪持续降温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消退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法(FPS-R),评估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两腿小腿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物理降温治疗仪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程度以及红肿热体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物理降温治疗仪 胫腓骨骨折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穴位药物注射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优化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7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局部穴位注射配合物理治疗方法,对照组36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各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结论肯定了局部穴位药物注射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中的临床疗效,尤以局部穴位注射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局部穴位注射能显著增加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早期局部穴位注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智力、语言及运动发育,减轻残障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效果满意。

  • 标签: 小儿痉挛型脑瘫 穴位注射 局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运动康复及物理治疗。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康复物理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康复治疗骨痛症状消失25例,疼痛减轻4例,总有效率达96.66%。结论于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骨折或者担心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的社会活动,导致较低下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我院接收的80例学龄前儿童发热期患儿随机分为物理降温组和药物降温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降温效果方面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物理降温明显的低于药物降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可取得与药物降温相同的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物理降温 学龄前儿童 发热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物理方法治疗宫颈糜烂时,对HPV(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转阴率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患宫颈糜烂并检查高危型HPV(high-riskHPV,HR-HPV)持续阳性的宫颈糜烂女性76例,根据对治疗方法选择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39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仅给以物理微波方法治疗,1次/d,持续治疗2周,月经干净3-7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康复新液宫颈外敷,1次/d,持续治疗2周,月经干净3-7天治疗;然后使用宫颈脱落细胞刷刷取宫颈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eal-timePCR)检测13种HR-HPV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对比2组患者HR-HPV转阴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HR-HPV转阴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物理方法治疗宫颈糜烂时,可以明显改善HR-HPV转阴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物理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康复新液 物理微波方法 转阴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快速旋转调强(RapidArc)在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放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瓦里安Eclipse10.0计划系统设计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患者RapidArc计划10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histogram,DVH)分析靶区的相关剂量学参数以及危及器官(organsatrisks,OARs)的评价指标;利用PTW电离室矩阵和EPID-PortalDosimetry系统进行计划验证;利用OBI系统保证治疗中的位置精度。【结果】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的D2、D98、Dmean分别为:(48.94±0.88)Gy,(52.74±0.95)Gy,(51.45±0.92)Gy,适形指数(conformityIndex,CI)为(0.95±0.09),有较好的适形度。OARs指标均在较低的水平;2种验证方法的γ通过率均在95%以上;治疗时的位置精度均在±3mm以内。【结论】RapidArc能够满足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放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

  • 标签: 胆管癌 快速旋转调强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物理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运动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采用运动功能训练与物理疗法可明显提升疗效与康复率,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运动功能训 物理疗法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