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7 年开始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升到了国家法律层面的高度,这也充分说明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对等级保护工作的肯定。如果网络没有满足对应医院等级网络安全保护要求,一旦发生信息网络安全事故,院方不但是实际的受害者,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信息安全问题等同安全生产问题。为了响应网络安全法的号召,履行法律义务,医院需开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建设和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为医院的网络及信息系统保驾护航。

  • 标签: 信息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 等级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损伤的伤残等级评定。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前来我所申请鉴定的20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进行半月板损伤组(102例)和韧带损伤组(103例),根据两组患者的损伤程度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分析。结果:半月板损伤组为重度损伤基础时,致残等级高;为中轻度损伤基础时,致残等级低。韧带损伤组发生伤残的情况相对较少,其预后效果较半月板损伤组更显著。半月板损伤同时伴韧带损伤的复合型损伤,致残率高。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的伤残等级评定,应充分结合影像检查、临床病症以及患者反应情况等科学准确的医学鉴定方法进行伤残等级的综合评定,进而为伤残评定的精准性提供保障。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伤残等级 伤残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管理中的应用,提高门诊患者的预约诊疗服务效率。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门诊患者资料,通过现状调查分析找出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低的原因,进行PDCA循环管理,制定措施持续改进并标准化有效措施。分析PDCA干预后门诊患者的预约就诊率和自助预约(微信小程序医院和自助机)使用率,结果经过PDCA循环常理,结论通过枸建多渠道、广覆盖和操作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体系,PDCA循环常理有效提高了医院门诊患者的预约诊疗服务效率。

  • 标签: PDCA循环门诊患者预约诊疗预约就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应用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实施病案信息管理的30名医护人员以及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其中,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往期我院采用常规病案管理的30名医护人员以及60名患者为的相关资料以作对照,并划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案管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病案差错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病案管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应用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发生病案差错事件,从而使患者与医护人员对病案管理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 标签: 医院等级评审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 满意度 差错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随着我国机动车普及率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膝关节损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膝关节损伤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急性损伤、慢性功能性损伤等。临床表现方面,急性损伤常表现为畸形、活动受限、疼痛、关节肿胀等;慢性功能性损伤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等;创伤性伤害常见于膝内翻畸形、半月板损伤等。膝关节损伤三联征是指外力超过保护膝关节、限制膝关节过度外翻旋转的内侧结构作用力时,会依次产生内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半月板损伤以及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正是由于膝关节的这些特点和重要性,在法医临床学实践中遇到的对其伤残等级评定的解读较多,同时鉴于膝关节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重要性,涉及膝关节损伤三联征伤残等级评定的检查方法及伤病关系分析在法医学实践中比较难把握。本文就三联征损伤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膝关节损伤三联征的伤残等级评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三联征 伤残等级 等级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共60名,其中护士40名、医生20名,比较在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前后,医护人员对医院病案管理相关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 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病案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实施后好于实施前(P<0.05);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病案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实施后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病案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并使他们对病案信息管理服务更加满意,有必要大力推广。

  • 标签: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 医院等级评审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效果 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段为 2017 年的 11 月-2018 年的 11 月, 其中参与研究的医师以一共有 30 名,护士 50 名,同时随机挑 选这一阶段的 66 例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强病案信息管理 技术的应用,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在研究初期医护患三方满 意度均低于研究后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初期医护人员对于病案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评分 为(84.17±7.66)分,明显低于研究末期的(92.03±3.45) 分,组间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信息 管理技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医 院内部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还能有效提高医护患三方对 于病案信息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价值显著。

  • 标签: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 医院 等级评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作业治疗对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儿童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脑瘫儿童中选取30名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30名脑瘫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中包含15例脑瘫儿童,观察组中包含15例脑瘫儿童。给予对照组脑瘫儿童运动疗法、言语治疗以及引导式教育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脑瘫儿童在以上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作业治疗,对两组脑瘫儿童治疗前后采用MACS进行手部功能分级,使用FMFM对其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使用SPSS软件对本文中出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5个月治疗后,与对照组脑瘫儿童相比,观察组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较高,MACS分级表示不同等级手功能的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均得到了提高,其中手功能Ⅰ级、Ⅱ级、Ⅲ级的脑瘫儿童经过治疗后,FMFM得分明显提高,手功能Ⅳ级的脑瘫儿童治疗后提高分数较低,手功能Ⅴ级脑瘫儿童提高的分数最低。结论 作业治疗可促使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可以使脑瘫儿童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脑瘫儿童的康复。

  • 标签: 作业治疗 脑瘫儿童 精细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过度医疗行为线索富集模型,为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等级赋分法构建过度医疗行为线索富集模型。获取2016—2019年北京市5家肿瘤专科医院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住院交易记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每条交易记录转化为标准化分值V(0~100分),并根据V值大小将全部交易分为22个组,计算每组的拒付率和富集效率。富集效率随V值增加的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组间拒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V值与拒付金额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纳入模型验证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住院交易记录分别有872 599条和86 356条,各含1 164条和103条拒付交易记录。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交易记录V值平均分均为49分,中位数均为50分。当V>0分时,随着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交易记录V值的增加,富集效率呈增高趋势(Z=23.86,P<0.001; Z=11.02,P<0.001),不同组间的拒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07.16,P<0.001),V值与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拒付金额有相关性(r=0.29,P<0.001; r=0.30,P=0.003)。结论基于等级赋分的过度医疗行为线索富集模型通过分析大量医保交易记录,能够聚焦在有疑似过度医疗行为的医保交易上,在医保基金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事前指导作用。

  • 标签: 医保基金 过度医疗行为 等级赋分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作业治疗对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儿童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儿童30例展开调查,按照治疗形式随机分组,对其中15例施行运动+言语+引导教育的基本治疗,称之为对照组,对另外15例施行运动+言语+引导教育+作业的全面治疗,称之为观察组,经MACS手功能分级,构建八个日常场景对患儿的手部功能等级展开划分;采取FMFM精细运动评估,对患儿视觉追踪、上肢关节活动、手眼协调、抓握、操作的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MACS手功能分级中Ⅰ、Ⅱ级的例数偏多,对照组Ⅳ、Ⅴ级的例数偏多;观察组患儿FMFM精细运动评估中的各个项目分值均偏高,(P

  • 标签: 作业治疗 不同等级 手功能脑瘫儿童 精细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不同等级步行运动对原发性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0年4—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规律化疗的18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步行低量组(n=46,5 000~7 499步/d)、步行中量组(n=46,7 500~9 999步/d)及步行高量组(n=46,10 000~12 500步/d)。化疗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量化不同等级步行运动管理。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PFS-R)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比较4组患者癌性疲乏和症状群得分差异。结果184例患者中有5例未完成全部研究,最终对照组44例、步行低量组46例、步行中量组44例、步行高量组45例完成研究,各组平均每日步行运动量分别为(3 769.58±541.62)、(6 233.05±472.46)、(7 934.81±502.49)、(11 103.57±384.25)步/d。化疗期间4组患者PFS-R和MDASI得分存在组间、时间以及组间和时间的交互效应(P<0.05)。化疗期间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PFS-R和MDASI得分均高于其余3个不同步行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化疗期间,步行低、中、高量组PFS-R和MDASI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化疗期间,步行低量组PFS-R和MDASI得分较步行中、高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次化疗期间,步行低、中、高量组PFS-R和MDASI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行运动能有效缓解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疲乏和症状群,推荐中等步行数量为最宜步行锻炼量。

  • 标签: 肺肿瘤 化疗 步行运动 癌性疲乏 症状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院院感管理质量。方法:调查院感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院感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运用PDCA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后的院感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升降有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在等级医院创建中,参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建立院感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将标准贯彻到常态工作中,对院感管理质量有显著提升。

  • 标签: 院感 管理质量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96例因交通事故造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析。方法:收集96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被鉴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程度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分析。结果:96例伤者中,有82例伤者进行了道路交通事件评残鉴定,10例伤者进行了工伤评残鉴定,4例伤者进行了损伤程度鉴定。结论:通过对本次的96例由于交事故事所造成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结合临床医学的诊断以及法医学的鉴定来判断,只是法医学的伤残评定没有直接的条款,需要比照相关的条列来判定伤残的等级

  • 标签: 无骨折脱位型 交通事故 颈髓损伤 伤残等级鉴定
  • 简介:【摘要】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千头万绪,运用PDCA思维,可以快速理清工作思路,抓住问题的牛鼻子。在PDCA基础上,开展工作前要对目标工作标准进行比对,找准差距和短板,建立问题清单、工作举措单和责任清单。在工作推进中比对标准不断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不断缩小差距,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无限接近标准,无限接近目标,无限缩小差距,从而达到高质量工作目标。

  • 标签: 标准 差距 PDCA 高质量 创建
  • 简介:【摘要】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千头万绪,运用PDCA思维,可以快速理清工作思路,抓住问题的牛鼻子。在PDCA基础上,开展工作前要对目标工作标准进行比对,找准差距和短板,建立问题清单、工作举措单和责任清单。在工作推进中比对标准不断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不断缩小差距,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无限接近标准,无限接近目标,无限缩小差距,从而达到高质量工作目标。

  • 标签: 标准 差距 PDCA 高质量 创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法医在脊柱损伤临床伤残等级鉴定中使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36例脊柱损伤患者,法医在临床伤残等级鉴定中采用联合诊断,即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结果: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骨折伴随移位分别是12例、16例、8例,其中脊髓损伤、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神经根损伤、椎体挫伤、椎弓骨折分别是12例、17例、22例、13例、10例、9例。在椎弓骨折方面,将多层螺旋CT使用,明显优于磁共振成像,在其他指标,使用磁共振成像,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两者联合,可以全面诊断患者病情。结论:法医在脊柱损伤临床伤残等级鉴定中使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效果显著,两者各有优势以及缺陷,联合应用之后,可以对患者的法医学鉴定效果进行进一步优化。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脊柱损伤 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资医生应用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评估附件肿物风险等级的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检查发现的附件肿物患者48例(48个肿物),所有肿物结果均由病理或手术证实。4名观察者分为2名高年资医生(医生1和医生2)和2名低年资医生(医生3和医生4),分别在系统培训前和培训后使用超声O-RADS独立评估附件肿物2次,2次评估间隔为60 d。分析培训前后不同年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结果高年资医生(1,2)培训前后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833和0.802,一致性百分比:83.3%和81.3%),而低年资医生(3,4)在培训前后观察者间一致性存在差异(Kappa值:0.399和0.824,一致性百分比:50.0%和77.1%)。培训后,低年资医生间的一致性可显著提高,且与高年资医生的一致性相当(Kappa值:0.824比0.802,一致性百分比:77.1%比81.3% )。同一医生在系统培训前后,高年资医生观察者内的一致性均优于低年资者(Kappa值:0.882和0.843比0.440和0.605;一致性百分比:87.5%和83.3%比58.3%和54.2%)。结论对于不同年资医生来讲,超声O-RADS风险分类系统是一种重复性很好的方法。但对低年资医生来讲,临床应用前的系统培训是必要且有效的。

  • 标签: 超声检查 附件肿物 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 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