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却广为人知。慢肺其实与上述两种疾病息息相关,本文就慢肺的基本病例和防治常识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慢阻肺 病例 防治
  • 作者: 蔡传旭 季乐财 陈荣昌 王凌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项目组,深圳市呼吸系统重大疾病防治中心,深圳 518020,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51802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圳社区新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肺)患者的疾病特征。方法通过分区分层随机抽样,在深圳市10个辖区内,纳入年龄≥40岁且居住≥6个月的居民进行肺功能检测、慢肺筛查问卷(COPD-PS)及信息调查,估算深圳慢肺患病率,并按照社区新诊断组和既往已确诊组比较其疾病特征。结果抽样3 916例受试者中,3 591例完成了整个筛查流程。诊断慢肺患者280例,标准化患病率为5.92%(95%CI:4.05~8.34),其中社区新诊断组251例(89.64%),既往已确诊组29例(10.36%)。与既往已确诊组比较,社区新诊断组女性比例较高(50.20%比10.34%,P<0.001);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及以下占比高,为42.23%比20.69%,P=0.023);有喘息症状者比例较低(4.78%比51.72%,P<0.001);轻度气流受限(GOLD 1级)者比例较高(81.67%比20.69%,P<0.001)。COPD-PS对社区新诊断组和既往已确诊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3.03%和41.3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5。结论深圳基层慢肺诊断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应大力普及肺功能检查。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疾病特征 社区医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均呈现日益衰退的趋势,患慢肺的概率较大,且老年慢肺患者的治疗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绝望等负面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愈。本文阐述了老年慢肺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心理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哮喘慢肺重叠与慢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对比。方法:以医院22例哮喘慢肺重叠患者与22例单纯慢肺患者是研究样本,按照疾病类型分为I(哮喘慢肺重叠)、II组(慢肺疾病),在分析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比其临床特征与治疗状况。结果:两组比较,肺部感染、无啰音、哮鸣音差异不明显(P>0.05);I组咳嗽、湿啰音明显较少,喘息、干湿啰音并存较多(P<0.05)。两组比较,II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为哮喘慢肺重叠与慢肺患者均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的是哮喘慢肺重叠患者。

  • 标签: 哮喘慢阻肺重叠 慢阻肺 临床特征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气流受限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疾病将其分为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组(42例)、哮喘组(5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组(37例),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评价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情况,发现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FEV1变异率情况,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比,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特征,其通气功能下降更明显,因此在临床干预期间需要根据患者呼吸功能采取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肺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本次选取慢肺并确诊有肺结核合并的老年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在治疗慢肺基础上,积极并规范抗结核治疗。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对照组40例,为误诊,针对慢肺治疗效果不佳,后确诊,予以抗结核治疗者,就两组预后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症状均改善,实施痰菌培养,阴转率为85%,观察胸片,空洞闭合或缩小,吸收好转35例,5例无变化。对照组在2-4周取抗结核药加用,明显改善,但效果不及观察组,且空洞闭合缩小程度或胸片吸收程度,较观察组差。观察组双肺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老年慢肺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 慢阻肺 合并 肺结核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哮喘及慢肺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特征。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入组观察对象90例,分别为30例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患者,30例哮喘患者,30例慢肺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对比,并比较患者的肺功能以及临床特征。结果: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与慢肺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低于哮喘患者,(p<0.05);慢肺患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与哮喘患者;慢肺患者患者与慢肺患者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哮喘患者,(p<0.05)。结论: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下降更加明显;而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肺部弥散功能更好,总IgE水平提升明显,对患者治疗时,需结合不同病理特征的肺功能与临床特征,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哮喘 慢阻肺 肺功能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后体温病人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710例病人,分析体温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结果:低温病人修正创伤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体温P<0.05。结论:急性创伤后体温病人可以通过保持机体正常体温,改善患者预后条件以及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创伤 低体温病人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80例初诊特征符合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固定气流受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总结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与我院接受治疗且随访期满一年的180例固定气流受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照哮喘、慢、2014版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指南标准进行分组,将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作以比较。结果180例患者中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ACOS组)53例(29.4%),慢肺组89例(49.4%),哮喘组38例(21.1%);纳入患者中年龄>40岁的患者有158例(87.8%),ACOS组、慢肺组、哮喘组年龄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表现介于哮喘、慢之间,未来风险与慢肺近似是哮喘-慢肺重叠综合征的主要特征表现。

  • 标签: 临床特征 分析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由于以往的诊断是以安氏分类为主,正畸医生常常只注意到矢状向错而忽略了垂直向不调。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垂直面型在错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为颅面复合体的生长方向提供了线索,而且直接影响治疗的成功与否。垂直向异常有高角和角两种类型,在三...

  • 标签: 低角病例 高角病例 正畸治疗 临床特征 面部高度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1例病毒载量[HBV DNA≤2 000 IU/ml(104拷贝/ml)] HBV相关肝硬化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病毒学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481例患者男性为主(男/女为324/157),年龄20~83(53.31±11.67)岁,汉族占71.518%;386例HBsAg阳性,391例HBeAg阳性,140例HBV DNA阳性;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50.59±91.25)μmol/L、(33.68±7.5)g/L、(60.66±106.95)U/L、(63.37±86.19)U/L、(106.65±83.22)×109/L、68.82%±25.33%;CTP分级A/B/C级220/150/111例,CTP、MELD、APRI、FIB-4值分别为7.61±2.58、10.98±5.79、2.34±3.56、6.91±8.04。总体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HBV DNA阴性者、HBV DNA阳性者、HBsAg阴性者、HBsAg阳性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82.7%、73.6%、85.3%、78.8%;其中脾功能亢进分别有283例(58.84%)、197例(55.77%)、86例(61.43%)、52例(54.74%)、231例(59.8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别有267例(55.51%)、197例(55.77%)、70例(50.00%)、56例(58.95%)、211例(54.6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别有59例(12.27%)、48例(14.08%)、11例(7.86%)、12例(12.63%)、47例(12.18%),腹水分别有202例(42.00%)、147例(43.11%)、55例(39.29%)、42例(44.21%)、160例(41.45%),肝性脑病分别有17例(3.53%)、12例(3.52%)、5例(3.57%)、2例(2.11%)、15例(3.89%),肝癌分别有6例(1.25%)、3例(0.88%)、3例(2.14%)、0例(0%)、6例(1.55%),门静脉血栓分别有29例(6.03%)、21例(6.16%)、8例(5.71%)、9例(9.47%)、20例(5.18%)。与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341例HBV DNA阴性患者、95例HBsAg阴性患者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年龄分组,<40岁、40~50岁、>50岁总体并发症分别为42例(80.8%)、116例(76.8%)、227例(8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载量HBV感染患者,甚至HBsAg已经消失的患者仍然具有发生肝硬化甚至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此类人群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并从中获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低病毒载量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特征危心房颤动(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血栓栓塞风险,并为该类患者的抗凝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连续入选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患者基线年龄、性别,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和血管疾病的情况,将其分为CHA2DS2-VASc评分0分组、1分组和2分组。所有患者每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1次,终点事件为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在内的血栓栓塞事件。计算血栓栓塞事件的年化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合并不同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与CHA2DS2-VASc评分0分组之间血栓栓塞风险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 862例危房颤患者,女性915例(32.0%),年龄(55.0±10.7)岁。CHA2DS2-VASc评分0分组933例(32.6%),1分组1 401例(49.0%),2分组528例(18.5%)。随访期间(中位随访1.5年,共5 811.82人年)共发生33例血栓栓塞事件,整体年化发生率为0.57%(95%CI 0.40~0.80)。其中CHA2DS2-VASc评分0、1及2分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数分别为8、11及14例,年化发生率分别为0.40%(95%CI 0.20~0.81)、0.39%(95%CI 0.22~0.71)及1.34%(95%CI 0.80~2.27)。CHA2DS2-VASc评分2分组(HR=3.53,95%CI 1.48~8.44,P=0.005)及其中年龄65~74岁的女性患者(HR=2.67,95%CI 1.63~4.38,P<0.001)的血栓栓塞风险显著高于CHA2DS2-VASc评分0分组。结论危房颤患者中,年龄65~74岁的女性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对于该类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地考虑口服抗凝治疗。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CHA2DS2-VASc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强度抗训练对衰弱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11月40名在院衰弱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强度抗训练,持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评价血压水平,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价跌倒风险。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SBP、TUG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强度抗训练对降低衰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跌倒风险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抗阻训练 衰弱 高血压 跌倒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量吸氧联合沙丁胺醇对慢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到我院治疗的95例慢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流量吸氧的基础上增加沙丁胺醇,对比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呼吸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水平、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肺部功能FEV1、FVC、FEV1%和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水平更优于对照组。结论:慢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流量吸氧联合沙丁胺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

  • 标签: 低流量吸氧 沙丁胺醇 慢阻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周强度抗训练对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透析期间血压情况、干预前后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钙水平较对照组高,血磷、尿素和肌酐水平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3.15%)较对照组(14.06%)(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12周强度抗训练可通过肌肉舒张和收缩产生的肌肉泵效应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改善透析毒素清除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低强度 抗阻训练 血液透析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EOS)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9例慢肺急性加重患者。分别以外周血EOS水平100个/μl、300个/μl、2%、3%和痰EOS水平3%为界值将患者分为EOS≥100个/μl组(33例)、EOS<100个/μl组(46例);EOS≥300个/μl组(10例)、EOS<300个/μl组(69例);EOS%≥2%组(27例)、EOS<2%组(52例);血EOS≥3%组(16例)、血EOS<3%组(63例);痰EOS≥3%组(7例)、痰EOS<3%组(15例),分别分析各界值对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根据急性期与恢复期血EOS水平≥100个/μl为升高,反之为降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均高组(21例),急性期高、恢复期组(4例),急性期、恢复期高组(20例)和急性期、恢复期均组(12例),分析各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EOS≥100个/μl组慢肺病程中位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50%者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住院时间中位数均显著低于EOS<100个/μl组(5比13年、48.0%比81.8%、21.9%比50.0%、0.04比0.09 μg/L、21.2%比56.5%、11比14 d)(均P<0.05)。EOS≥300个/μl组再次急性加重比例显著高于EOS<300个/μl组(60.0%比23.2%),而纤维蛋白原水平中位数、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均显著低于EOS<300个/μl组(3.38比3.85 g/L、0.03比0.07 μg/L)(均P<0.05)。EOS≥2%组慢肺中位病程、FEV1%预计值<50%者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中位数、C-反应蛋白水平中位数、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住院期间需要无创通气比例、中位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EOS<2%组[5比13年、40.9%比83.3%、12.0%比51.0%、3(2,3)比3(3,4)分、3.37比3.97 g/L、3.6比16.8 mg/L、0.04比0.09 μg/L、14.8%比55.8%、0比19.2%、9比14 d](均P<0.05)。血EOS≥3%组慢肺病程中位数、合并呼吸衰竭比例、C-反应蛋白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血EOS<3%组(5比10年、6.7%比45.8%、4.4比12.9 mg/L、12.5%比49.2%)(均P<0.05)。痰EOS≥3%组慢肺病程、住院时间中位数均显著低于痰EOS<3%组(2比15年、10比21 d),而血EOS计数水平中位数、血EOS比值水平中位数均显著高于痰EOS<3%组(0.20比0.01×109/L、2.4%比0.1%)(均P<0.05)。急性期、恢复期均高组合并呼吸衰竭比例、全身激素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急性期、恢复期高组(14.3%比75.0%、14.3%比55.0%)(均P<0.05)。急性期高、恢复期组FEV1%预计值<50%者比例显著低于急性期、恢复期高组(0比82.4%)(P<0.05)。急性期高、恢复期组FEV1%预计值中位数显著高于急性期、恢复期均组(59.5%比36.0%)(P<0.05)。结论EOS增高的慢肺急性加重患者病程更短,更少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时间更短,以100个/μl的血EOS计数作为界值更易区分出慢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急性期及恢复期EOS水平的不同有助于区分慢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嗜酸粒细胞 肺功能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他合并疾病。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2017年8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入组的2 090例慢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6种常见合并疾病进行分析。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慢肺组和合并OSA组,并接受慢肺临床症状问卷及睡眠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生化、动脉血气、肺功能、睡眠问卷、睡眠监测等指标。结果55.8%(1 167/2 090)慢肺患者存在OSA。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6种合并疾病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单纯慢肺组相比,合并OSA组仅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且随OSA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未合并OSA以及合并轻度、中度和重度OSA慢肺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5.2%、37.5%、44.9%、53.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OR=1.067,95%CI:1.043~1.091,P<0.01)、颈围(OR=1.019,95%CI:1.002~1.036,P<0.05)、吸烟史(OR=1.345,95%CI:1.028~1.760,P<0.05)、高血压(OR=1.249,95%CI:1.024~1.522,P<0.05)是慢肺患者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肺合并OSA患者高血压发生率高。重视慢肺患者一二级预防应及早筛查诊断OSA和高血压;管理干预OSA和高血压合并疾病可能改善慢肺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疾病特征 合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