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最大眼眶减压手术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作为甲状腺相关眼病视神经病变(DON)初始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43例(66只眼)DON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激素组(21例,33只眼)和手术组(22例,33只眼)。激素组接受了总剂量7.5 g的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手术组接受了最大眼眶减压手术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临床活动性评分(CAS)、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振幅和潜伏期、肌肉指数(MI)、眼球突出度等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以手术后或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6个月的复查结果作为治疗后数据。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配对及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IQR)表示。结果2个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眼别分布及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CAS、VEP-P100振幅和潜伏期、MI等基线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激素组的最佳矫正视力从1.00(0.65)改善至0.70(0.60)(Z=-4.55),手术组从1.00(0.95)改善至0.60(0.55)(Z=-4.87);激素组CAS从5(2)分降至2(2)分(Z=-4.91),手术组从5(2)分降至为2(2)分(Z=-4.94);激素组VEP-P100波的振幅从(3.49±1.34)μV提高至(5.26±2.00)μV(t=-9.08),潜伏期从(110.52±12.11)ms缩短至(103.53±6.67)ms(t=4.67);手术组振幅从(3.21±1.74)μV提高至(4.78±2.36)μV(t=-9.24),潜伏期从(118.48±20.16)ms缩短至(106.45±10.57)ms(t=2.84);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治疗后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激素组和手术组的眶尖拥挤缓解(MI≤0.52)率为分别为64%(21/33)和91%(30/33),眼球突出度下降≥2 mm的比例分别为64%(21/33)和94%(31/33),手术组均高于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2、7.34,均P<0.05)。2个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激素组与治疗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8/21)与59%(1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大眼眶减压手术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均能有效改善DON患者的视功能、降低CAS。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在缓解眶尖拥挤和眼球突出方面,手术更具优势。

  • 标签: 视神经疾病 眼眶 减压术,外科 糖皮质激素类 治疗结果 甲状腺相关视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最大血块强度值(MA)联合动脉血乳酸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年龄≥ 60岁的脓毒症患者(63例)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入院时的血栓弹力图MA值、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基础疾病、体质指数、实验室检测指标及相关治疗。根据研究对象28 d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MA、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上述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探讨MA与各感染指标及年龄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A、乳酸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3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主要感染来源为肺部及腹腔感染(79.4%、50/63),血培养阳性率为15.9%(10/63),病死率为66.7%(42/63)。生存组与死亡组的淋巴细胞计数、乳酸水平、MA值及ICU滞留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2.153、2.745、-3.574,均P<0.05),且MA与乳酸、SOFA评分以及生存结局均具有相关性(r=-0.498、-0.506、-0.35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酸及MA值为影响脓毒症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26、0.766,均P<0.05)。乳酸、MA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77(0.521~0.832)、0.58(0.574~0.730)、0.89(0.763~0.846)(均P<0.05)。结论MA联合动脉血乳酸的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血栓弹力描记术 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头颅CT研究大脑发育正常儿童的头颅指数(cephalic index,CI)和最大宽度点(point of maximum width,PMW),为评估中国儿童的头颅外形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428例儿童的相关数据,其中,男243例,女185例,年龄范围0月~15岁。男女各一组,每组分为7个年龄段分组统计分析CI和PMW。结果我国正常儿童的CI值为(86. 6±5. 2)%,其中男童CI值为(87. 0±5. 1)%,女童CI值为(86. 0±5. 2)%,两组间的CI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62),各年龄段的平均CI总体呈现随年龄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我国正常儿童的PMW为(53. 7±2. 4)%,其中男童PMW为(53. 8±2. 5)%,女童PMW为(53. 5±2. 3)%,两组间的PMW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158),各年龄段的平均PMW总体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结论正常儿童的CI指数和PMW指数结合起来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头颅形状,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效果的评价。

  • 标签: 颅缝早闭 颅阔点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最大径≤4 cm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最大径≤4 cm的112例AML患者,其中5例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根据MRI上能否观察到脂肪成分,分为含脂肪AML和乏脂肪AML。评估MRI征象,包括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形状、鸟嘴征、劈裂征、假包膜、出血、囊变、坏死、血管流空影、T2WI及DWI信号强度及均匀性、强化峰值所在期相。含脂肪和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RI征象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共123个病灶,其中96个为含脂肪AML,27个为乏脂肪AML。82个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112个为外生性生长,71个强化峰值位于皮髓质期,出现劈裂征、鸟嘴征、囊变、假包膜、出血的病灶数分别为30、49、1、1、1个,未见坏死征象。乏脂肪AML均为单发,含脂肪AML与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分别为2.5(1.7,3.5)、1.8(1.4,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P=0.005)。含脂肪与乏脂肪AML中,分别有65、12个T2WI呈不均匀信号,鸟嘴征、劈裂征的个数分别为44、5和26、4个,DWI上分别有57、10个信号不均匀,在生长方式上完全内生、部分外生、完全外生的个数分别为5、44、47和6、8、13个。2组间鸟嘴征、T2WI和DWI均匀性、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例EAML患者共8个病灶,其中1例多发为4个含脂肪病灶。另外4例均为单发,其中2个为含脂肪病灶,2个为乏脂肪病灶。1个乏脂肪病灶中可见出血。结论手术切除的≤4 cm的AML常表现为外生性生长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强化峰值多位于皮髓质期,可出现劈裂征及鸟嘴征,少见囊变、假包膜、出血征象,无坏死征象。相对于含脂肪AML,乏脂肪AML常为单发直径较小的肿瘤,更易内生性生长,多无鸟嘴征。EAML可表现为乏脂肪伴出血或多发含脂肪病灶两种模式。

  • 标签: 肾脏肿瘤 血管肌脂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膈肌最大吸气振幅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综合ICU机械通气需要脱机拔管患者共92例作为对象,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n=46例)和撤机失败组(n=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两组患者的TPIAdia、呼吸浅快指数(RSBI)、膈肌增厚分数(TFdi)评分。结果 撤机失败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qSOFA评分高于撤机成功组(P

  • 标签: []膈肌最大吸气振幅 ICU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大部分人,包括病人的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相对较少,容易导致患者家属盲目地进行护理和治疗。精神病人在受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往往会发生毁物伤人的行为,对其他病人和医护人员使用安全带进行威胁。在心理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通过分析精神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消除心理健康隐患,保障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最大限度膀胱肿瘤电切(cTURBT)联合化疗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8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cTURBT联合化疗,n=42) 、对照组(行cTURBT,n= 42) ,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2年O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cTURBT联合化疗可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和生活质量,但不降低肿瘤控制效果。

  • 标签: 膀胱全切 新辅助化疗 浸润性膀胱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最大膈肌活动度(Dmax)的相关性。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家属中招募老年志愿者(≥60岁),采用超声测量其用力吸气时的Dmax,以四肢肌肉质量指数(ASMI)、上肢握力及日常步行速度作为诊断标准筛选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者在人体学特征、肺通气功能、运动能力及Dmax的差异,并采用线性回归评价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Dmax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5例老年志愿者,年龄(69.47±5.15)岁,其中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者28例(19.31%)。肌肉衰减综合征者的体重、ASMI、最大吸气压(Pinmax)、最大运动能力(Wmax)及Dmax均低于非肌肉衰减综合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人Dmax与性别、身高、ASMI、握力、步行速度、Pinmax、Wmax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81、0.130、0.322、0.373、0.401、0.134、0.388,P=0.012、0.037、0.009、0.002、0.022、0.009、0.002)。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及用力肺活量(FVC)后,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的Dmax仍呈负相关(β=-0.310、P=0.021)。结论Dmax与老年人Pinmax、Wmax等指标相关,而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将增加老年人Dmax下降的风险。

  • 标签: 肌少症 膈肌活动度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肺区CT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识别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1年5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01例,其中慢阻肺组101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均进行胸部薄层CT图像扫描及肺功能测试。首先,获取所有CT图像序列肺区的MIP图像;其次,以MIP图像为输入,基于改进的残差网络(ResNet)构建慢阻肺识别模型;最后,考察不同层数的ResNet模型对性能的影响。应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下面积(AUC)评估网络的识别效能。结果ResNet26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1%、76.2%、76.0%、76.2%、76.0%,AUC为0.855(95%CI:0.799~0.901);ResNet50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6%、76.2%、79.0%、78.6%、76.7%,AUC为0.854(95%CI:0.797~0.900);ResNet26d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83.2%、81.0%、81.6%、82.7%,AUC为0.885(95%CI:0.830~0.926)。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的基于肺区CT图像MIP与深度CNN的慢阻肺识别模型,可实现准确的慢阻肺识别,为慢阻肺早期筛查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神经网络(计算机) 体层摄影扫描仪,X线计算机 最大密度投影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mTURBT)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后达到明显降期(≤pT1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22例非转移性MI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单发肿瘤17例,多发肿瘤5例。治疗前肿瘤分期T2期17例,T3期5例。中位肿瘤大小为3.0(0.8~5.3)cm;所有患者均无原位癌和上尿路积水。患者首先接受mTURBT,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明确病理分期,然后接受3~4个周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化疗。22例化疗后再次行TURBT,根据病理结果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或主动监测。治疗后6个月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本研究22例中,mTURBT+全身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pT0期)12例,降期达pTa~T1期10例。14例行同步放化疗,其中4例发生>Ⅲ度化疗不良反应;8例行主动监测,其中3例全身化疗后发生>Ⅲ度不良反应。22例中位随访36.7个月,保留膀胱成功率为90.9%(20/22),其中9例发生肿瘤复发,2例死亡;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52.2%,5年总生存率(OS)为86.1%。mTURBT+全身化疗后降期为pT0期的12例中,3例复发,5年RFS为66.7%,OS为100.0%;mTURBT+全身化疗后降期为pTa~T1期的10例中,6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5年RFS为40.0%,OS为72.0%。20例成功保留膀胱患者治疗后6个月OABSS为(1.00±1.03)分。结论以mTURBT+全身化疗后明显病理降期作为判断标准,联合同步化放疗,对MIBC患者保留膀胱是可行的,化疗后病理降期为pT0期患者的预后更好,长期不良反应少见。

  • 标签: 膀胱肿瘤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膀胱治疗 同步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腹血管CTA(CT血管造影)在胸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1~2020.12内收治的80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实施胸腹血管CTA检查,结合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胸腹血管CTA对胸腹主动脉夹层的阳性检出率、检查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所选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025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国家高度关注医院发展的背景下,在各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健宫医院后勤部门提出了以价值为导向的流程再造价值型管理策略,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加强后勤人员培训、流程再造、岗位考核优化,较好的实现了对后勤管理质量、效率、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医院 后勤管理 价值型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冷圈套切除术治疗10mm以下直肠息肉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1-2021.12期间接受直肠息肉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套切除术(CSP组)和热圈套切除术(HSP组)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及数量、术后出血率、穿孔率、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结论: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术后穿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手术时间小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完整切除率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标本回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治疗直径10mm以下直肠息肉术后出血和穿孔风险小,切除完整率高且手术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冷圈套切除术 结肠息肉 热圈套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冷圈套切除术治疗10mm以下直肠息肉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1-2021.12期间接受直肠息肉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套切除术(CSP组)和热圈套切除术(HSP组)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及数量、术后出血率、穿孔率、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结论:两组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术后穿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手术时间小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完整切除率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标本回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治疗直径10mm以下直肠息肉术后出血和穿孔风险小,切除完整率高且手术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冷圈套切除术 结肠息肉 热圈套切除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药学服务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药学服务的内容和发展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件侧重于药学服务的内容和发展趋势,并通过澄清药学协助的概念来界定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加强药学咨询服务、提高政府医院重视程度和加强药学辅助专业人员培训三大发展趋势,为药品援助的优化管理提供指导。

  • 标签: 药学服务 发展历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针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诊断过程中,运用超声产生的价值。方法 4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被当做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收治时间控制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2月之间,所有患儿全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检查,把超声结果和病理或者手术结果开展比较对比,分析患儿诊断符合率。 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确诊符合例数为38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 结论 在针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开展诊断的过程中,利用超声这种方法准确率以及敏感性相对比较强,可以为临床开展治疗以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属于便捷性较强以及无创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超声 诊断 小儿急性肠套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本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VSD治疗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入院诊治(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60例创面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措施医治,观察组患者则应用VSD治疗,其研究数据,在对比、统计后,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面患者临床的治疗中,施行VSD治疗措施,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VSD治疗 创面 应用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