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骨节病是一种病因、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地方性骨关节病,致残率极高。大骨节病患者自身情况的差异和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导致治疗方法千差万别,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本质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本文查阅文献,对大骨节病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旨在为临床诊疗过程提供科学的指导。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地方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迪 李春媚 俞璐 吴仆射 吴冰 陈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100730,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GE医疗中国磁共振科研部, 北京 100176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合成MRI技术评估脑老化过程中大脑白质体积及弛豫值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医院接受检查的健康成年人107名,根据年龄分为20~39岁组(29名)、40~59岁组(31名)、60~79岁组(30名)、≥80岁组(17名)。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合成MRI技术扫描,经过后处理获得白质体积、白质体积分数、白质T1值及白质T2值。将各参数值与年龄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使用ANOVA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大脑白质及弛豫参数差异。大脑白质体积与白质T1、T2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脑白质体积(男、女分别统计)、白质体积分数、白质T1值及白质T2值与年龄均呈二次曲线相关趋势[R2分别为0.67(男)、0.42(女)、0.44、0.52、0.25,P<0.001],男性大脑白质体积与年龄有最优拟合度。4个年龄组间男性脑白质体积、女性脑白质体积、白质体积分数、白质T1值及白质T2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大脑白质体积与白质T1值[r分别为-0.69(男)、-0.73(女),P<0.001]及白质T2值[r分别为-0.50(男)、-0.49(女),P<0.001]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合成MRI技术可能成为评估大脑老化过程中脑白质体积及弛豫参数改变的有效定量MRI检查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技术 大脑老化 脑白质体积 弛豫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截瘫病人大小便功能及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在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诊的截瘫病人里选择28例作为研究调查对象病对其实施大小便功能及肢体的康复训练。结果:(1)膀胱功能中,21例终身去除导尿管,3例短期有效而应并发症再次插入带尿管,4例尿路感染。(2)自主排便功能中,27例恢复如初,1例还需不定期不定期灌肠;(3)肢体功能中,20例患者可在轮椅上生活,8例为残留肌肉肌力者,可借助扶拐或支具行走。结论:对于截瘫患者而言,通过大小便功能及肢体康复等训练,可促使大小便功能及肢体功能得以有效恢复,优化预后,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截瘫病人 大小便功能 肢体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老年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并分析具体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老年性尿失禁患者就诊时间在2019年1月到12月,共计患者40例,其中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结果:试验组中满意人数为16例,所占比例为20.0%。对于老年性尿失禁患者中一般满意人数为3例,整体所占比例为15.0%。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

  • 标签: 老年性尿失禁 健康教育 膀胱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老年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并分析具体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老年性尿失禁患者就诊时间在2019年1月到12月,共计患者40例,其中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结果:试验组中满意人数为16例,所占比例为20.0%。对于老年性尿失禁患者中一般满意人数为3例,整体所占比例为15.0%。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

  • 标签: 老年性尿失禁 健康教育 膀胱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成人大骨节病现症患者的口服药物治疗情况,以期为大骨节病治疗药物筛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为大骨节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地方病防治项目",收集我国11个省(自治区,简称省份)2006 - 2017年成人大骨节病现症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信息,分析治疗覆盖情况的时间和地区分布,并对不同病情分度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006 - 2017年,有2 ~ 11个省份参与治疗项目,全国实际累计治疗成人大骨节病患者68 061人次,完成度为78.10%(68 061/87 149);年治疗人次呈线性增长;各省份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率均达到50%以上,整体治疗效果呈逐年上升趋势;与Ⅲ度患者相比,Ⅰ、Ⅱ度大骨节病患者经口服药物治疗后平均临床症状缓解率较高(Ⅰ度为84.13%、Ⅱ度为80.71%、Ⅲ度为72.11%,P均 < 0.05)。结论口服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大部分Ⅰ、Ⅱ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的临床症状,Ⅲ度患者应考虑结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疗;仍有相当数量患者服用现阶段药物无效,亟待开展针对大骨节病特异性药物的筛选和研发工作。

  • 标签: 大骨节病 成人 口服药物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新碟呤(NPT)水平变化。方法2018年7月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贵德县KBD病区,依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选取确诊的20岁以上成人KBD患者及健康人群分别作为KBD组和病区内对照组;同时,在生产、生活方式相似的非病区循化县选取20岁以上健康人群作为病区外对照组。采集3组人群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NPT水平。结果共调查272人,其中KBD组104人(男性50人、女性54人),年龄为(47.61 ± 12.72)岁;病区内对照组95人(男性35人、女性60人),年龄为(48.28 ± 14.87)岁;病区外对照组73人(男性35人、女性38人),年龄为(51.88 ± 13.93)岁。3组间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3.135,F = 2.236,P均> 0.05)。KBD、病区内对照、病区外对照组血清NPT水平分别为(504.35 ± 413.92)、(417.34 ± 109.90)、(397.49 ± 118.07)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129,P < 0.05)。其中,KBD组血清NPT水平显著高于病区内、外对照组(P均< 0.05);病区内、外对照组血清N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青海省成人KBD患者血清NPT水平升高。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血清 新碟呤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液中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寻找大骨节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永寿县选取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在同病区村选取无大骨节病临床症状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空腹中段晨尿,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检测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及与KEGG、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比对,鉴定并筛选大骨节病患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共纳入58名研究对象,病例组39名,其中男性23名、女性16名;年龄为(61.2 ± 7.8)岁;体质指数为(22.7 ± 6.5)kg/m2。对照组19名,其中男性10名、女性9名;年龄为(50.0 ± 9.0)岁;体质指数为(24.3 ± 5.5)kg/m2。鉴定并筛选出与大骨节病发病机制高度相关的一级差异代谢物3个(HT-2毒素、T-2四醇、硒-腺苷硒蛋氨酸),均表达下调;二级差异代谢物38个,其中10个上调、28个下调。筛选出差异代谢通路9条,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和能量代谢。结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尿液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和能量代谢,其中一级差异代谢物HT-2毒素、T-2四醇、硒-腺苷硒蛋氨酸与大骨节病发病机制高度相关。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尿液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高原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改变情况,为科学防治高原KB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贵德县KBD病区,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分别选取18岁以上成人KBD患者及健康人群作为KBD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2和IL-6水平。结果共调查病区人群193人,其中KBD组114人、对照组79人,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204,χ2 = 2.547,P均> 0.05)。KBD组患者血清IL-2、IL-6水平分别为(572.21 ± 172.92)、(42.35 ± 15.86)pg/ml,与对照组[(511.28 ± 173.22)、(51.96 ± 17.18)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04、3.999,P均< 0.05)。结论青海高原成人KBD患者血清IL-2水平增高、IL-6水平降低,二者可能参与成人KBD的炎性反应。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成人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硫酸氨基葡萄糖(GS)和双醋瑞因(DCN)对成人大骨节病(KB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在黑龙江省 KBD历史重病区繁荣乡、富路镇、龙安桥镇、亮河镇、绍文乡,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选取患者 2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S、DCN组(性别、年龄、KBD病情分度均衡),分别为 120、120名。每个月进行 1次随访,调查患者用药情况和临床症状,并发放下一阶段药物。在治疗前、中、末期(0、90、180 d)采集患者的空腹血样和尿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以及尿吡啶酚(PYD)水平。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受累关节评估、疗效自我评价、不良反应评估,依据《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WS/T 79-2011)标准进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和药物疗效判定。结果软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治疗180 d,GS组血清IL-1β含量、尿PYD水平和DCN组尿PYD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Z = - 2.332、- 5.420、- 5.204,P均 < 0.05)。VAS评分:治疗90 d,GS组患者疼痛、僵硬评分和DCN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Z = - 2.612、- 2.359,- 3.637、- 2.881、- 2.238,P均 < 0.05);治疗180 d,GS、DCN组患者疼痛、僵硬和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0 d时(Z = - 6.738、- 9.530、- 7.781,- 5.428、- 3.761、- 3.587,P均 < 0.01)。受累关节评估:治疗90、180 d,除DCN组天气变化疼痛外,两组其余症状关节评分均低于治疗同组0 d时(P均 < 0.05)。疗效自我评价:治疗180 d,DCN组患者疗效自我评价显效率高于GS组和同组治疗90 d时(χ2 = 4.165、4.022,P均 < 0.05)。不良反应评估:治疗 90、180 d时,GS、DCN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治疗 90 d,GS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高于 DCN组(χ2 = 4.993,P < 0.05);而治疗 180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17,P > 0.05)。结论GS和DCN对成人KBD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临床症状。GS起效快,且长期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软骨免受炎症因子侵害。

  • 标签: 大骨节病 硫酸氨基葡萄糖 双醋瑞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ING4基因表达对NCI-H460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癌增效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Ad-ING4重组腺病毒在裸鼠NCI-H460移植瘤的瘤体内注射治疗,观察肿瘤生长变化,治疗结束后3 d处死裸鼠、摘取瘤体并称瘤体重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体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生存素(Survivin)等相关因子的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Ad-ING4组的平均体积明显低于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对照组(720.20±23.51,t=30.64,P<0.05)和Ad-GFP空病毒组(469.90±32.57,t=14.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瘤体重量明显低于Ad-GFP组(0.732±0.068,t=9.26,P<0.01)和PBS组(0.757±0.049,t=15.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ING4重组腺病毒能显著抑制裸鼠NCI-H460移植瘤的生长,瘤重的抑制率达32.69%,与空病毒载体Ad-GFP组和细胞对照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d-ING4重组腺病毒能明显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腺病毒介导的IL-24基因可明显抑制人肺癌细胞NCI-H460移植瘤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bax、Caspase-3等促凋亡因子的表达,下调bcl-2、Survivin等凋亡抑制因子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肺癌 腺病毒载体 肿瘤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硫酸氨基葡萄糖(GS)和硫酸软骨素(CS)治疗成人大骨节病(KB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规范治疗成人KBD提供有效的医学证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在黑龙江省KBD历史重病区富裕县和尚志市,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选取患者247名,按性别、年龄、KBD病情分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S、CS组,分别为124、123名。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调查患者用药情况和临床症状,并发放下一阶段药物。在治疗前、中、末期(0、90、180 d)采集患者的空腹血样和尿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以及尿吡啶酚(PYD)水平。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受累关节评估、疗效自我评价、不良反应评估,依据《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WS/T 79-2011)标准进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和药物疗效判定。结果软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治疗180 d时,GS、CS组患者血清IL-1β含量和尿PYD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Z = - 2.461、- 2.160,- 5.075、- 5.471,P均< 0.05)。VAS评分:治疗90、180 d时,GS、CS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以及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0 d时(P均< 0.05);且治疗180 d时,GS组患者膝关节僵硬及功能评分均低于CS组(P均< 0.05)。受累关节评估:治疗90、180 d时,GS、CS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评分均低于治疗0 d时(P均< 0.05)。疗效自我评价:治疗180 d时,CS组患者疗效自我评价显效比例高于治疗90 d时(χ2 = 9.376,P < 0.05)。不良反应评估:治疗90、180 d时,GS、CS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治疗90 d时,GS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高于CS组(χ2 = 4.042,P < 0.05),而治疗180 d时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χ2 = 0.869,P > 0.05)。结论GS和CS对成人KBD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症状,降低血清IL-1β含量和尿PYD水平;但GS起效快,且对改善患者关节僵硬、功能的效果优于CS。

  • 标签: 大骨节病 骨关节炎 硫酸氨基葡萄糖 硫酸软骨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和抗骨质增生片对青海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生物标志物吡啶啉(PYD)和脱氧吡啶琳(DPD)的影响,为成人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2017年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青海省大骨节病病区选取成人大骨节病病例120人,采用成组设计将其分为非药物治疗组(n = 66)和药物治疗组(n = 54),同时选取健康成人89人作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使用塞来昔布和抗骨质增生片治疗6个月。采集3组人群晨尿,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尿中PYD和DPD含量,检测结果用肌酐(Cre)校正。结果非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性别比例、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20,F = 0.379,P均> 0.05)。3组人群尿中PYD中位数分别为1 106.39、812.18、702.53 ng/μmol Cre,DPD中位数分别为1 325.58、802.54、752.38 ng/μmol Cre,3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3.849、34.621,P均< 0.01),药物治疗组PYD、DPD含量均低于非药物治疗组(P均< 0.05)。结论塞来昔布和抗骨质增生片可使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PYD和DPD水平降低。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吡啶啉 脱氧吡啶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和双醋瑞因对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肾功指标[尿素(UREA)、肌酐(CREA)、尿微量蛋白(m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WS/T 207-2010),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大骨节病病区选取Ⅰ度和Ⅱ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照年龄、性别、病情分度等条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治疗组[A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B组(硫酸软骨素组)和C组(双醋瑞因组)]。在治疗0、90和180 d时采集患者空腹中段晨尿,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UREA、CREA、mALB及NAG的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异常率。结果治疗0 d,3组分别为118、99、116人;治疗90 d,3组分别剩余115、93、106人;治疗180 d,3组分别剩余95、80、93人。治疗0、180 d时,3组患者UREA、CREA、NAG、m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 = 0.055、0.923、0.276、1.125,1.635、3.873、1.045、4.135,P均> 0.05)。治疗90 d时,3组患者CR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1.719,P >0.05),C组患者UREA、NAG水平均高于B组(P均< 0.05),B组患者mALB水平高于C组(P < 0.05)。治疗90 d时,3组患者mALB水平均低于0 d(Z = - 2.858、- 3.217、- 2.124,P均< 0.05),NAG水平均高于0 d(Z = - 3.700、- 2.222、- 4.672,P均< 0.05),C组患者UREA水平高于0 d(Z = - 2.393,P < 0.05)。治疗180 d时,3组患者CREA水平均高于0 d(Z = - 5.853、- 6.984、- 6.255,P均< 0.05),3组患者mALB水平均低于0 d(Z = - 3.785、- 2.624、- 3.427,P均< 0.05)。治疗180 d时,3组患者CREA异常率均高于治疗0、90 d(χ2 = 39.499、37.707,71.534、57.959,58.160、55.129,P均< 0.05),治疗0 d与治疗90 d的CREA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4、2.068、0.053,P均> 0.05)。A、C两组患者治疗90 d的NAG异常率均高于治疗0 d(χ2 = 8.999、11.227,P均< 0.05)。C组患者治疗180 d的NAG异常率高于治疗0 d(χ2 = 5.006,P < 0.05)。A、C两组患者治疗90 d的NAG异常率与治疗18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1.976、1.413,P均> 0.05)。A、B两组患者治疗90 d和治疗180 d的mALB异常率均低于治疗0 d(χ2 = 6.461、8.881,7.563、4.999,P均< 0.05),治疗90 d与治疗18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38、0.013,P均> 0.05)。结论服用180 d硫酸氨基葡萄糖、复方硫酸软骨素及双醋瑞因对患者肾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3种药物均对CREA、NAG有一定影响,在药物治疗时要做好人群随访工作,密切监视这两项指标变化情况。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药物治疗 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