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从根本上解决人工瓣膜大小受限、置入技术要求较高、瓣下结构破坏和纤维内皮组织增生造成瓣膜功能障碍等问题。我们研发了一款使用左心室占有率为零的人工瓣膜,瓣架较现有产品适当升高,略呈烟囱形,完全容纳瓣叶在瓣架内部活动,完全环型手术置入,本研究即使用此瓣膜进行临床前动物实验。方法对7只绵羊在体外循环直视下作了该人工瓣膜的置换术,术后24 h开始用华法林抗凝6个月,术后检测血生化、抗凝及超声心动图指标,180天后处死羊,作尸体解剖,以观察该人工瓣膜是否引起血栓栓塞。观察瓣膜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7只羊中有2只在手术后24 h内死亡,5只长期存活,以后在180天处死,处死的羊其人工瓣膜机械性能均良好,人工瓣膜周围及各重要脏器未见有血栓栓塞现象。缝环组织层已完全机化和内皮细胞化,组织层厚度约0.6~1.0 mm。实验动物的尖瓣瓣叶可自由打开和关闭,表面光滑,未见异常回声。术前及术后6个月间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正常(0.60~0.70),人工瓣膜跨瓣压差和血流速度结果均表现良好[平均跨瓣压差远远低于5 mmHg(0.665 kPa),平均流速均低于1 m/s],提示人工瓣膜血流动力学性能良好。左心室逆行造影,可见人工瓣膜完全位于左心房,位置良好,启闭正常,造影未见明显瓣周漏等异常情况。血液检验7天内因手术应激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多存在异常,至12周及24周,各组动物血常规、肝肾功等血液检验指标与术前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完全尖瓣环型置入的新型烟囱形机械瓣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组织相容性、抗血栓性及血流动力学表现。

  • 标签: 环上型置入 烟囱形机械瓣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睑凹陷是指睑区眶下缘处的凹陷,影响眼部美观。临床上对上睑凹陷诊断和治疗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对上睑凹陷研究更加趋向于精确填充、改进手术方法、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从手术入路考虑,可将矫正上睑凹陷与切提眉术、重睑成形术、眼袋修复术同时进行,在直视下操作可将风险降到最低,通过1次手术即可矫正眼周多种缺陷。

  • 标签: 上睑凹陷 面部年轻化 脂肪移植 手术方式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 对降低次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本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予以综合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次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17.5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次出血发生率2.50%、15.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予以综合护理,并发症减少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次出血发生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 并发症 二次出血 应用价值
  • 作者: 刘鑫 廖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刘鑫为山东大学与康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廖利民为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068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学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手段。

  • 标签: 上尿路动力学 起搏功能 肾盂内压 上尿路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睑提肌前徙在修复重睑术后宽重睑伴睑下垂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的重睑术后宽重睑伴睑下垂患者,在矫正宽重睑手术中,解剖复位各组织结构,并应用上睑提肌前徙矫正宽重睑患者的睑下垂畸形。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让医生、患者和第三方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照片,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三方都满意为显著有效,两方满意为有效,一方满意为一般,都不满意为差。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女性95例,男性3例;年龄18~49岁,平均24.5岁。双侧宽重睑同时矫正68例,单侧宽重睑矫正30例,共行166侧上眼睑手术,其中轻度上睑下垂102侧,中度上睑下垂64侧。术后效果评价:显著有效90例,有效5例,一般3例,无效果差患者,疗效满意度为96.9%(95/98)。结论在宽重睑修复手术中,睑提肌前徙是宽重睑修复中的重要步骤,可以有效矫正宽重睑患者的睑下垂畸形。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宽重睑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前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幕脑出血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脑出血手术患者共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组(n=116)、常规骨瓣组(n=89)和立体定向组(n=55)。大骨瓣组行幕上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常规骨瓣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手术。统计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计算预后良好(GOS 4~5分)的比例。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结果大骨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分别为(193±24) min、(625±65) mL、(46±11) d、102例(87%)、9例(7.8%);常规骨瓣组分别为(124±17) min、(297±35) mL、(32±9) d、29例(33%)、4例(4.4%);立体定向组分别为(73±11) min、(53±15) mL、(21±4) d、10例(18%)、2例(3.6%)。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GOS 5分70例,4分95例,3分40例,2分38例,1分(死亡)17例,预后良好的患者(GOS 4~5分)165例(63.5%),其中大骨瓣组36例(31%),常规骨瓣组82例(93.2%),立体定向组47例(85.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充分,适用于严重威胁生命的血肿;常规骨瓣开颅术在继发性脑出血治疗中具有优势;立体定向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等特点,在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外科手术,选择性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骨瓣开颅 立体定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这几年,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信息化,重视大数据,伴随着智慧医院的评审、电子病例的评级、数据的分析等,信息化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数据安全及持续的高投入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云?能行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