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中分析起搏器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做动态心电图的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圳博英IS9001型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携带式记录盒,记录起搏器患者24 h心律、心率情况。先采用常规模块分析法分析45例起搏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同样的病例再采用散点图分析法分析。结果常规模块分析发现低限频率次数[(40.83±20.22)次]、滞后频率次数[(1.74±0.96)次]、频率应答次数[(23.53±11.73)次]、起搏器异常状态次数[(0.37±0.16)次]。散点图分析发现低限频率次数[(367.45±94.36)次]、滞后频率次数[(54.21±23.85)次]、频率应答次数[(168.47±71.84)次]、起搏器异常状态次数[(1.74±0.4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33、-2.867、-3.147、-1.201,均P<0.05)。结论散点图分析法分析起搏器的功能状态准确、有效,可以为临床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提供各项切实、有效的数据,并能发现各种起搏器的异常状态。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模块分析 散点图分析 低限频率 滞后频率 频率应答 起搏器异常起搏
  • 简介: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QRS≤150ms(30例);C组为150ms〈QRS≤180ms(34例);D组QRS为〉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pg/ml、261.8pg/ml、599.4pg/m和971.2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起搏QRS波时限 右室间隔部 心功能 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
  • 简介:患者,男,79岁,因全身乏力10余天,以脑梗死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衰及脑梗死病史,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源性晕厥于22个月前植入DDD起搏器(起搏参数:基础频率60次/min,心房电压2.5v,

  • 标签: 高钾血症 起搏器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对于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别选择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观察术前、术后心电图QRS时限的变化;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E峰、Ea、左室射血分数;通过QRS时限和Tei指数的相关性评价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均有所增加,但RVOT组QRS时限增量较RVA组小.RVA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术前扩大(P<0.05),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RVOT组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减少程度较RVA组小;RVA起搏时较RVOT起搏时E/Ea、Tei均显著增加;结论1.与RVA起搏相比,RVOT起搏QRS波形态及时限较窦性心律时变异较小,心电除极向量更趋于正常;2.比较Tei指数等指标,认为RVOT起搏有益于延缓起搏后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恶化。

  • 标签: 右室流出道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螺旋)电极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安置永久性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RVOTS(主动电极组),20例用被动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比较两组近期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各参数比较主动电极组QRS波时限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RVOTS起搏心室激动的电同步性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改善患者近期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起搏 心室电同步性 近期心功能指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功能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6例需要安装起搏器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检出率56.52%比对照组的39.13%要高(P<0.05)。观察组在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方面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异常中,更有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为医师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律失常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之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03月入住的120例进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按照我们制定的循序渐进的恢复方案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患者出院之后,按照此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患者出院之后按照常规护理,手术之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是否存在肩部疼痛(手术一侧)以及功能障碍。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手术之后1个月进行随访时发现肩部疼痛患者5例,发生率为8.3%,对照组肩部疼痛者15例,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障碍者2例,对照组伴有肩关节活动障碍者5例;手术之后随访3个月,手术一侧肩部稍微疼痛患者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肩部稍微疼痛者6例,发生率为1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起搏器手术之后,病人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够降低手术之后肩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起搏器植入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璧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FD患者共80例,采用数字法分组。38例进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其余42例进入观察组,实施体表胃肠起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表胃肠起搏治疗FD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在《民族文学》工作20多年的老同志,春光明媚的四月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恳谈会,大家在一起畅谈民族文学的发展,共叙生活的欢喜和伤悲。身体健康是大家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说到健康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特殊的住院经历:

  • 标签: 起搏器 器质性病变 超声心动图 心脏电生理 大夫 心内科
  • 简介:要是看管桦这会儿脸上的精气神,绝想不到他有起死回生那档子事。说来可真是透着悬。1974年的夏天,管桦的一个老友得了癌症。他牵肠挂肚,风风火火跑到老友的家中探望。瞅着以前欢蹦乱跳个人,这会儿形销骨立地躺在床上动不了窝,他的心揪了起来,只觉心口窝疼如刀绞,手脚冰凉,大汗淋漓,倒在地上。老友的家人慌了神,立马叫来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心肌大面积梗塞。你们来得太晚了。”大夫发出

  • 标签: 管桦 可真 精气神 画竹 刘开渠 花池
  • 简介: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RHIVS)起搏对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右室电极部位分为右心室心尖部(RVA组)和高位间隔部(RHIVS组),同时选取同期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年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Tei指数,左心房容积及指数(LAV、LAVI)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共入选48例患者,其中RVA起搏组16例,RHIVS起搏组16例,对照组16例。三组患者术前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症、伴随用药、LVEF、LAD、E/E'、Tei指数等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时,RVA起搏组的NT-proBNP、E/E'、LAV和LAVI高于对照组(P〈0.05),RHIVS起搏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LVEF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RVA起搏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但对LVEF的影响不显著;与RVA起搏相比,RHIVS起搏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右心室 心脏起搏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临床Ⅱ型呼衰患者应用膈肌起搏以及呼吸功能锻炼对其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6例Ⅱ型呼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应用一般治疗法,研究组给予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PaO2以及Pa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3d,两组PaO2与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治疗7d,研究组PaO2与PaCO2变化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Ⅱ型呼衰患者治疗中对改善其血气指标具有显著作用,疗效显著,且有利于预后。

  • 标签: 膈肌起搏 呼吸功能锻炼 Ⅱ型呼衰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起搏功能障碍。方法分析40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及起搏器随访的动态心电图。结果(1)92.6%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安全性起搏、逆行室房传导、起搏心律中手风琴现象、室早后反应以及起搏器之滞后功能。(2)7.17%出现起搏功能障碍,它包括感知异常和起搏异常。感知异常包括感知不良和感知过度,其中感知不良检出21例,均发生术后1周内,其中19例发生心房感知欠佳;4例出现感知过度,其中2例起搏器电池耗竭,2例为随访中出现过感知T波。6例出现起搏功能异常。结论随着技术更新,对生理起搏要求的追求,起搏器愈来愈完善,起搏器新功能新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只有对正常起搏起搏器故障做出正确判断,才能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患者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对减少右心室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符合双腔起搏器置入指征的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模式(AAI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模式(DDD)2种工作模式下心室起搏百分比的比例,随访3个月,进行ECG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分析心室起搏百分比与心房的相关性。结果与DDD比较,AAISafeR模式下心室感知百分比明显增加(34.61±9.82)%vs(73.18±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减少(83.71±11.76)%vs(23.61±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ISafeR模式减少右心室起搏60.1%。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与心室起搏百分比呈正相关(r=0.398,P=0.0003),LVEF与心室起搏百分比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3,P=0.26)。结论AAISafeR模式可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可能影响心腔结构短期内重构,但尚未引起心室功能的改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复建 心室功能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为临床医学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永久起搏器安置的患者110例,通过对这110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动态图的随访,记录患者治疗的数据,对比分析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情况,还有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异常情况,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的价值。结果:其中,正常起博的患者有92例,占总例数的84%,包括安全性起博、逆行室房传导、室早后反应与术后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起博心律中手风琴以及起搏器滞后功能;有18例患者出现起搏功能障碍16%,起博功能障碍率为,主要的表现为起博异常和感知异常,例如起搏器电池问题或出现起博功能异常,与感知不良或感知过度等;另外有82例患者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博、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结论:对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后,会使得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变得复杂化,对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

  • 标签: 永久起搏器 动态起搏心电图 安置术后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经右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四种径路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本院46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非X线透视条件下,分别使用漂浮球囊起搏导管,经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四种途径穿刺插管,行右心室内膜临时心脏起搏。结果486例均成功起搏,从穿刺到成功起搏用时为5~40min,起搏时间2~15d。入路途径:右颈内静脉276例、左锁骨下静脉156例、右锁骨下静脉40例、右股静脉14例。5例右颈内静脉穿刺不成功,术后有28例电极移位,重新调整电极获成功。全部病例未发生心肌穿孔、气胸、血胸、感染及导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65例病情稳定后改植永久起搏器。结论漂浮球囊起搏导管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既可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也能预防性起搏保护外科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床边临时心脏起搏 漂浮球囊起搏导管 静脉穿刺 静脉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