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荷试验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500例平板运动试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试验,因各种心律失常需终止运动的较少见。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实用、创、安全的检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家族先天性牙畸型伴汗症遗传规律。方法20年来有3名CADCA患者一直在本院观察之下。现在通过家谱分析和染色体检查获得这些患者子女的详尽资料。结果发现一名男孩患典型的CADCA.他的两个舅舅是前述两名CADCA患者.其母亲是非显症者.其父亲是正常人。结论本文报告一例儿童CADCA患者,据观察资料推测,其发病可能与连锁隐性遗传和某些环境因素有关。

  • 标签: 患者 无汗症 家族性 先天性 追踪观察 牙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应用于难治抑郁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抑郁症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药物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抽搐电休克措施。观察并对比情绪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难治抑郁,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治性抑郁 无抽搐电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本试验观察“温阳培元”法治疗抑制神经源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治疗组 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八髎穴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电针结合艾灸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 10例,显效 11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 70.00%。治疗组 :治愈 17例,显效 11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3.33%。结论:“温阳培元”法治疗抑制神经源膀胱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八髎穴常规针刺治疗。

  • 标签: 电针 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 艾灸治疗 夹脊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用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3-2014.10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98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约为91.84%(45/49)远远大于对照组的81.63%(40/4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获得了理想的止血效果,护理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无创性护理
  • 简介:疱疹顿挫型面瘫同亨特综合征一样,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面神经所致,多为潜伏在膝状神经节的VZV病毒再次复活感染。表现为急性周围面瘫,耳、舌、咽等部位的剧烈疼痛,伴有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但不出现疱疹,所以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为贝尔面瘫。而其不论是病因、发病机制还是治疗及愈后方面与贝尔面瘫都不同,临床中常常耽误治疗,影响患者的愈后。本文就疱疹顿挫面瘫在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愈后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对此类疾病的关注。

  • 标签: 疱疹顿挫性面瘫 贝尔面瘫 亨特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病皮肌炎(ADM)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例A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ADM患者均有Gottron丘疹或Gottron征、双上眼睑或眶周水肿紫红色斑,6例有V区疹,2例有甲周红斑,1例患者在病程中发现肺癌,2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结论ADM虽然没有明显肌病表现,但可并发恶性肿瘤、肺间质性病变等,因此需要定期行全身体检,加强随访。

  • 标签: 皮肌炎 无肌病性 临床分析 恶性肿瘤 肺间质性病变
  • 简介: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从德国SQUID公司引进了心磁图检查设备。心磁图检查是创心功能检查领域的新技术,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敏感、准确。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检查探头距胸部1~2cm,不接触患者皮肤,不需要脱衣服,15分钟左右即可舒适地完成检查,并能够在检查结束后马上得到检查结果和诊断。其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插管,不需要注

  • 标签: 冠心病 无创性检查 心磁图
  • 简介:体外心脏起搏由ZOLL于1952年首先用于临床,随着起搏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心脏紧急起搏不同途径和方式有许多评价和认识,现将作者应用体外心脏起搏(ENCP)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接受ENCP治疗,年龄26~75(平均56.6)岁,36例中病窦综合征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0例,上述病例出现阿斯综合征8例,36例中心脏停

  • 标签: 无创性心脏起搏 临床应用 起搏器 心脏停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体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排卵功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排卵功血患者64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护理组患者进行针对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抑郁评分及感染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止血时间(5.2±1.1)d、抑郁评分(40.2±3.1)分、感染率3.12%,均低于对照组的(15.1±1.5)d、抑郁评分(50.3±3.7)分、感染率21.87%,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排卵功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抑郁情况,降低感染,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无排卵性功血 止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病皮肌炎(amyotrophicdermatomyositis,ADM)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6例A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ADM患者均出现皮肌炎特征皮肤损害,2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出现急性进展性间质性肺炎死于呼吸衰竭。1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肺癌。结论ADM常合并肺间质病变和肿瘤,临床医师需提高对ADM的认识,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

  • 标签: 无肌病性皮肌炎 皮肌炎 间质性肺炎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结石坏疽胆囊炎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巍山民康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坏疽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胆囊切除手术,实验组采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操作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均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现象中,实验组患者有3例,对照组患者有4例;出现感染的现象中,实验组患者有4例,对照组患者有3例;实验组患者有1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中毒性休克。结论治疗急性结石坏疽胆囊炎患者,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者是胆囊大部分切除手术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治疗效果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急性结石坏疽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急性无结石性 坏疽性胆囊炎 临床诊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评判思维的理论要求,探讨创正压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呼衰患者中的疗效情况。方法以评判思维为方法论,笔者收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呼吸内科共120例COPD合并呼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6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之上采用BIPAP模式行创正压通气治疗。所有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F检验和均数间q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非参数配对t检验,比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及卡方确切概率检验。结果行SPSS16.0统计学处理后,治疗组示NIPPV治疗后2~3h及24h血气分析,PaCO2、PaO2、pH值等及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均较入院时改善,治疗组有效病例临床生理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结论运用评判思维在BIPAP模式行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伴呼衰,可迅速改善患者血气情况,减少气管插管率与住院时间等,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评判性思维 无创正压通气 COPD伴呼衰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前皮肌炎诊断使用最广泛的标准是Bohan和Peter标准,该标准要求患者除典型皮疹外,还须满足至少2条肌炎表现才能诊断皮肌炎。临床肌病皮肌炎(CADM)因肌炎表现而被排除在外,这使CADM的早期研究十分匮乏,不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另外,诊断CADM依赖于对皮疹的认识和皮损组织病理表现,因CADM早期皮疹表现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从而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判断。本文梳理CADM的诊断标准,以利于其早期识别和诊断,也为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皮肌炎 诊断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 诊断标准
  • 作者: 姜梦迪 赵久良 周央中 蒋颖 张烜 曾小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女,31岁。因反复呕吐、腹痛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系统红斑狼疮(消化道、泌尿道平滑肌受累),药物规律治疗。近1个月出现反复呕吐伴恶心,查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0,氯化物113 mmol/L,蛋白0.24 g/L,葡萄糖3.4 mmol/L;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腹部影像学、胃肠镜大致正常。住院期间先后新发体位低血压(站立位血压80/50 mmHg, 心率102次/min;卧位血压125/80 mmHg, 心率 97次/min),仰卧位血压夸张波动。结合其近两年性欲减低,体检发现左侧瞳孔强直,皮肤不对称出汗异常,皮肤交感反射试验异常,考虑系统红斑狼疮累及自主神经病变,静脉点滴甲泼尼龙(1 g,3 d)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3 d)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红斑狼疮继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主神经系统 低血压
  • 简介:增生性瘢痕是皮肤遭遇创伤后,因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过度纤维化造成的皮肤病理现象。对于瘢痕诊断、临床疗效判定及比较研究,临床上使用的客观且可靠的瘢痕评判方法具有关键作用。我们就增生性瘢痕的评估、测量方式及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瘢痕评估 量表 无创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