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核电厂严重事故工况下,对于具有双层安全壳设计的核电机组,若环形空间通风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无法形成负压或无法启动事故过滤器,双层安全壳对放射物质释放的控制效果将被削弱.鉴于此,本文针对目前国际上多个第三代核电机组采用的双层安全壳设计,考虑安全壳完整并选用NUREG-1465源项作为严重事故源项,计算环形空间通风系统在不同延迟投运场景下放射物质的环境释放量,同时采用“欧洲用户要求(EUR)”文件提出的有限影响准则对严重事故的放射后果进行评价,分析环形空间通风系统的延迟投运同“大量释放”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严重事故下的应急响应行动及放射后果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双层安全壳 严重事故 放射性释放 EUR 有限影响准则(CLI)
  • 简介:文章从核燃料系统人身伤害事故统计出发,得出影响安全运行水平的重要因素,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建立了适用核燃料制造企业的安全预警系统,实现了安全生产水平的动态监控和预警÷该系统建立过程中固化形成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成果,可以作为"考评标;住"的有效补充,可供系统内其他参评企业借鉴、参考。

  • 标签: 安全生产预警系统 安全生产标准化 核燃料制造企业 层次分析
  • 简介:堆芯冷却监测系统(CoreCoolingMonitoringSystem,简称CCMS)用于对压水堆堆芯冷却状态进行监测,属于安全级系统.北京广利核公司采用FirmSys安全级数字化仪控平台产品,对大亚湾核电站CCMS系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以解决原系统可用降低、堆芯冷却状态算法存在不足、记录功能较弱的问题,同时满足大亚湾核电站事故管理规程从事件导向规程(E0P)向状态导向规程(SOP)过渡的需要.改造后的1#机CCMS系统在2013年11月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可靠.这是国内在役核电厂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的首次改造,也是国产核级安全级数字化仪控产品FirmSys在国内核电站安全级的首次应用.改造方案可供同类系统改造借鉴.

  • 标签: 堆芯冷却监测系统 EOP SOP 数字化改造 FirmSys
  • 简介:多样化驱动系统(DiverseActuationSystem,简称DAS)作为核电厂纵深防御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核电厂的运行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ACPR1000堆型多样化驱动系统设备的总体结构和设计特点,系统控制层设备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技术实现,同时监控层提供了信息管理功能,在保证多样的前提下优化了人机交互功能,系统将应用于ACPR1000堆型核电厂,经适应调整后能广泛应用于三代压水堆核电厂。

  • 标签: 多样化驱动系统 信息管理 多样性
  • 简介:目前我国民用核材料安全监管尚没有国家法律的规定,现行有效的核材料管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核材料管制条例.本研究主要从我国核材料管制法规体系的现状、核安全监管独立在民用核材料管制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独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在我国民用核材料管制体系中,存在现有核材料许可证颁发没有结合核材料利用过程中的职业和公众的辐射安全、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行业主管具有民用核材料安全监管的职能、核材料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等问题.研究也给出了加强核安全监管独立的必要,并提出了实施独立安全监管需要政府部门做出统筹计划和有效实施的建议.

  • 标签: 核安全 核安保 核材料管制 监管独立性 核材料许可证
  • 简介:本文研究了核安全规划中关于"实际消除大量放射物质释放的可能"这一安全目标要求的技术内涵,从确定论和概率论两方面提出了对"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物质释放的可能"的解读,给出了确定论设计和分析要求,同时,建议概率安全目标中的大量放射物质释放频率不超过1×10^-7/堆年,并建议将放射释放量超过500TBq剂量等效^131I的放射释放定为"大量放射释放"。在对比分析了CAP1400安全设计与上述要求的符合后,认为CAP1400设计可满足"实际消除"安全目标。

  • 标签: 核安全目标 实际消除 大量放射性释放 CAP1400 安全设计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要求,本文基于J2EE架构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其规范管理以及优化了工作流程。本文对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工作的全程信息化和流程化,极大提高了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提升了相关数据的准确和全面

  • 标签: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人员资质 管理系统
  • 简介:本文利用通用流体计算软件,建立了爆破阀传热模型,采用稳态及瞬态求解器对AP1000型核电厂正常工况和严重事故工况下的爆破阀传热过程进行了计算与研究。计算过程中实时监测药筒壁面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为验证爆破阀在严重事故工况下的可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正常工况下,药筒壁面最高温度约为75℃;严重事故工况下,阀体表面与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别采用10、50及100W·m^-2·K^-1三种条件进行计算,药筒壁面最高温度分别达到95.7℃、124.8℃及154.8℃。计算结果表明,严重事故期间,药筒壁面最高温度不超过160℃,不会对爆破阀所用火药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爆破阀 严重事故 传热 可用性
  • 简介:本文应用商用雨排水分析计算软件PCSWMM,建立双排水系统分析模型,模拟了某核设施厂址在极端降雨工况下的地下排水和地表径流过程。模拟结果显示,该核设施厂址在500年一遇降雨下的地表最大积水深度为0.13m,与推理公式法计算结果0.10m较吻合,较真实地反映出了实际防水淹能力,采用PCSWMM的双排水系统计算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最大积水深度结果。

  • 标签: PCSWMM 双排水系统 积水深度 核设施 防水淹
  • 简介:本安全要求对充分准备与响应核应急或放射紧急事故提出要求。这些要求的应用同样是为了缓解核应急或放射紧急事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尽管防止紧急事故的发生已做出很大努力。这些要求由政府从国家层面实施,表现方式为通过立法和设定法规,以及通过其他安排,包括分配责任(例如:向运营机构或设备及活动的执行人员;向地方或国家官员;

  • 标签: IAEA No.GSR-7 核应急 运营机构 执行人员 应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