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编辑同志:通常情况下.企业安全检查后得出的结果、问题分析、整改措施.都要通过车间安全管理人员通报给岗位操作人员.可最近.某企业的检查却直接在现场与操作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当场分析隐患产生的根源.纠正员工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培训.提醒操作注意事项.受到了员工的一致好评。

  • 标签: 安全检查 操作人员 同步 教育 安全管理人员 场分析
  • 简介:黄河象一条巨龙,横卧在祖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奔流滚滚的黄河水,给广袤平原、崇山峻岭、黄土高原赋予了生命的绿色。我们的祖先在这绿色世界的怀抱中,度过了襁褓时期和童年时代,完成了从猿到人的伟大转变并走向了文明的历史。自殷商王起,经春秋战国、秦朝、汉朝、唐朝直到北宋,长达三千年左右的时间,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为我们留下了丰硕的文物古迹和浩

  • 标签: 黄河流域 古代文明 黄河象 商王 吹蚀 新秦中
  • 简介:在对黄河上游水体及沿岸表层土壤、底泥中的砷进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对水体中砷的来源、迁移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黄河上游沿岸土壤中砷的含量偏高,水体中的砷来源于沿岸的土壤.

  • 标签: 来源 土壤 迁移
  • 简介:为揭示氮在土壤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确定其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了碳酸氢铵及尿素2种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土壤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变化,总结了"3氮"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施氮周期内褐土土柱淋滤液中,氨氮最高质量浓度为13.33mg/L,硝酸盐氮为15.25mg/L(H-N-1土柱),土壤中氨氮吸附作用大于硝酸盐氮。建立了氮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可以用所建模型对氮在河北平原包气带中的迁移过程进行定量预测。

  • 标签: 环境学 氨氮 硝酸盐氮 包气带 迁移转化 河北平原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的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的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的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好氧颗粒污泥外表和内在的不同溶氧(dissolvedoxygen,DO)水平分别适合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形成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脱氮体系。DO水平对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好氧区域的构成有影响,改变DO可以研究氧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屈示,反应系统在一定DO参与下时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各种条件下均能达到90%左有;高DO(≥30mg/L)提商硝化速率,但易造成反应过程中NO2^-和NO3^-的积累;低DO(≤2.0mg/L)下反应积累的硝化产物少;在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反也过程中适当控制供氧,可减少运行过程中N2O的排放。实验条件下,控制DO在1~2mg/L为佳;在低DO情况下,NO2^-通过短程反硝化反应直接还原为气态的N2O和N2;高DO情况下,大部分NO2以全程反硝化方式还原为气态氮。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能力,阿DO对硝化反硝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且低DO更有利于氮的盘除和N2O排放量的降低。

  • 标签: 环境工程 硝化 反硝化 N2O 颗粒污泥 氧化合物
  • 简介:采集大连城区大气中可吸入性细颗粒物(PM2.5),研究其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利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利用Westernblot法测定A549细胞中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下,PM2.5可增加A549细胞的迁移速率;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率增加;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增加A549细胞穿透基底膜的能力;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发现PM2.5可使A549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增强。转移相关蛋白——细胞钙粘蛋白-N(N-cadherin)的表达量升高,而钙粘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量下降,实验结果表明,PM2.5可增强A549细胞的侵袭性,大气中的可吸入性颗粒可能导致肺癌转移发生率增加。

  • 标签: PM2.5 肺癌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体外实验
  • 简介:汞作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被许多国际组织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常规的汞分析手段,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荧光光谱(AFS)等,对汞的分析精度较高,方法比较成熟,但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也较高。同步辐射技术由于其高、精、准的优势,且对样品前处理要求比较简单、可实现原位无损分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中。随着研究的发展,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SRXRF)和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SRXAS)技术在环境汞污染分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我国环境汞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同步辐射技术对于汞分布蓄积、含量和化学形态分析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回顾了本项目组和其他一些研究组近几年关于SRXRF和SRXAS技术在环境介质如土壤、植物体内汞的分布蓄积、相对含量和化学形态转化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对进一步发展并提高同步辐射技术在环境及生物体汞污染水平、毒性机理和生态毒理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植物 生态毒理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和吸收谱 环境介质
  • 简介:检测了珠江三角洲河流及南海近海表层沉积物中2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其含量范围为138~6793ng·g^-1,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主要有石油排放,煤、木柴等低温燃烧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及生物成因。其相对贡献分别为石油排放占36%、煤、木柴燃烧占27%、机动车尾气占25%,自然来源占12%.珠江、东江河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工业和生活废物的直接排入和机动车尾气的近距离沉降。西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大气沉降是主要输入途径,南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河流输入是主要途径,在多环芳烃由河流向海洋的输送过程中,茈可以作为一个有效指标示踪河流输送的多环芳烃。风险评价表明,东江及珠江部分河段沉积物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其它区域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 标签: 多环芳烃 来源 迁移途径 风险评价 珠江三角洲
  • 简介:截止到2006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已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了29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其中24个园区已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批复。“古桥垂柳两悠悠,画舫轻舟亦风流”的苏州在现代建设大浪潮中,古风貌犹存,新气象协生,继续保持环境与经济友好发展。她是长三角一颗璀璨明珠,是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创建之典范。

  • 标签: 国家环保总局 生态工业园 园区经济 循环经济 园区环境 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