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煤氧化和阻化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对研究煤低温氧化和阻化机理有重要意义。采用TENSOR3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对阳泉无烟煤氧化和阻化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研究阳泉无烟煤在添加化学阻化剂前后煤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位于高波数的羟基(—OH)吸收峰较弱,吸光度只有0.086-0.122,在加入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后,吸光度约为原煤样的1.5倍,谱峰明显加强;在阻化前的低温氧化过程中,酚、醇、醚、酯的C—O吸光度由0.309降到0.207,甲基(—CH3)、亚甲基(—CH2—)的吸光度分别由0.027、0.019、0.042和0.056降到0.012、0.010、0.031和0.047,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芳烃C—H吸光度分别由0.031和0.040升高到0.077和0.087;在阻化后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O含量基本不变,甲基、亚甲基的吸光度分别由0.017、0.011、0.034和0.040降到0.012、0.009、0.031和0.038,吸收峰减弱的速度明显降低,芳烃C—H的变化并不大。研究表明:在高变质阳泉煤中,含氧官能团和脂肪侧链的含量很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可以通过与煤分子间发生取代和络合等作用,增加煤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煤分子氧化的活化能,降低煤的氧化速率。

  • 标签: 安全学 无烟煤 自燃 氧化 阻化 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了垃圾焚烧飞灰中铅的含量。重点研究了铁氰化钾的用量以及加入盐酸羟胺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铁氰化钾可以促进铅烷生成,盐酸羟胺可起到抑制干扰的作用。方法的检出限为0.39μg/L,回收率为83.6%~101.3%。

  • 标签: 垃圾 飞灰 原子荧光法 微波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虽然大大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工业生产会产生许多危险废物,这些危险废物不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更可能引起一系列安全事故,所以,如何有效处理处置工业危险废物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传统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技术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实际治理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开始在该领域中崭露头角,其中,等离子体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工业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本文主要针对等离子体技术在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 标签: 等离子体技术 工业危险废物 废物处置
  • 简介:自半导体TiO2在紫外光照射下催化水制氢获得成功以来,人们对光催化剂的研究延伸至多个领域。其中光催化剂在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光催化剂Ag/AgX复合纳米材料还原CO2生成甲醇等低分子燃料减少了温室效应,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等离子体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等。笔者主要介绍了Ag/AgX(X=Cl^-,Br^-,I^-)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的结构、光催化机理以及对各种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活性,最后提出了这一类新型光催化剂发展的前景和努力的方向。

  • 标签: Ag/AgX 等离子体 光催化 降解
  • 简介:通过对硫氰酸汞分光光度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含量的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对实验室质控样和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均能达到要求,且F检验分析表明实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硫氰酸汞分光光度的测试过程操作繁琐,误差较大,稳定时间较长,且硫氰酸汞具有剧毒,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残液也难以处理。离子色谱分析操作简单,过程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样品受污染的可能性并保证分析质量。

  • 标签: 氯化氢 空气 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 简介:预测结垢趋势是污水回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都要计算离子强度,而离子强度的计算量很大,因此提出了一种替代的估算方法——矿化度。由于矿化度的测定较为容易,计算简便,建立矿化度和离子强度之间的一元线性关系,使计算得以大大简化。通过中原油田的实倒详细说明了一元线性关系的建立方法及判定是否适用的标准,并提出:不同水质情况应分别建立各自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 标签: 矿化度 污水回注 中原油田 结垢 估算 建立方法
  • 简介:笔者通过研究建立了应用单标多点校正和英蓝超滤单元的非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降水中Li^+、Na^+、NH^4+-N、K^+、Ca^2+、Mg^2+6种阳离子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样品无需过滤即可上机分析测定;检出限低,范围在0.005~0.04mg/L;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稳定在96.7%~104.6%;线性范围广,待测离子之间无明显干扰,可同时快速测定降水中不同浓度的阳离子。同时该方法降低了标准品配制和样品前处理的复杂性。

  • 标签: 阳离子 离子色谱 英蓝超滤 单标多点校正 降水
  • 简介:文章叙述了通过利用曼尼兹反应条件的控制,对聚丙烯酰胺进行了阳离子改性,合成胺甲基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原料配比、甲醛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二甲胺滴加时间等对胺化率的影响,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

  • 标签: 胺甲基聚丙烯酰胺 合成 絮凝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变得尤为重要。离子色谱技术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离效果佳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离子色谱技术为核心,分别提出其在水质、大气以及土壤环境中的检测实践,以期为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环境监测 离子色谱技术 实践探析
  • 简介: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修复油污土壤,采用紫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外光谱分析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前后油污土壤DOM的SUVA25。值和ABS28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DOM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含有的芳香族和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减少,其芳构化程度降低;2)随着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进行,与未接种石油降解菌的土壤相比,投加降解菌的油污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族类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紫外区类富里酸呈增加趋势。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减小石油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 简介: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的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的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的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的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
  • 简介: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BF4])对四尾栅藻的毒性影响,测定了细胞增殖、叶绿素荧光、细胞膜完整性和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离子液体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随离子液体质量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强。计算得到96h[C4mim][Cl]和[C4mim][BF4]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49.61mg/L和42.22mg/L。测试期间发现,[C4mim][Cl](质量浓度20~200mg/L)和[C4mim][BF4](质量浓度20~150mg/L)对叶绿素荧光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胞膜完整性无明显影响,随离子液体处理时间延长,对酯酶活性表现为先刺激后抑制作用;经200mg/L[C4mim][BF4]处理藻细胞96h后,藻细胞叶绿素的平均荧光强度仅为对照组的20%,酯酶活性为对照组的5%,且95%细胞膜发生破裂。2种离子液体对四尾栅藻均有毒性作用,这表明离子液体一旦进入水环境,将会对水生环境带来一定风险。

  • 标签: 环境学 离子液体 毒性 流式细胞术 叶绿素荧光 细胞膜完整性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虽然准确,但成本高、操作复杂。近年来,光谱分析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而受到重视。本研究围绕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原子荧光光谱在水体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验证了光谱分析方法在灵敏度、选择性及操作便利性方面的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实际水体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光谱分析技术在快速监测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光谱分析 重金属污染 水体监测 紫外-可见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在油田稠油注蒸汽所需的离子交换树脂系统中,再生盐水仅能一次性使用,外排盐水会对水体、耕地和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盐水回用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HJ-1与HJ-3、HJ-4、HJ-5联合使用时,再生盐水中镁离子的浓度可大幅度地降低.几种药剂对再生盐水中钙离子的去除作用效果各不相同,HJ-4对钙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HJ-3与HJ-5.现场实验表明:采用复配药剂处理含盐废水,可以实现含盐废水的回用.目前该处理工艺已在某些油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 标签: 离子交换树脂 处理剂 水处理技术 油田开发 清洁生产 水质
  • 简介:为保证测定污水中COD数据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浓度氯离子对污水中COD测定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氯离子的消除方法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小于2000mg/L时,用国标简单准确,当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大于2000mg/L小于20000mg/L时,用氯气校正法更为合适。

  • 标签: 氯离子 COD 氯气校正法
  • 简介: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电箱电压通常为20V到600V,超过安全电压。泡水中的工程模型推导和试验验证,双腿之间的跨步电压都不超过安全电压,即不触电。原因一是在水中,靠水体电阻导电类似导体平面将电压接近,听以跨步电压不大:原因二是当一务腿在水中,一条腿在岸上。大地的大电容迅速实现电压跟随.跨步电压在短时间缩小到安全电压值以内。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技术 安全 电动汽车
  • 简介:2013-2015年对济宁市两个点位降水中4种阴离子(氟、氯、硫酸盐、硝酸盐)浓度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AQI与氟、氯、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46、0.52和0.32,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因采暖期燃煤排放,在采暖期降水中氟、氯以及硫酸盐平均浓度分别高于非采暖期平均浓度26%、38%、35%,靠近燃煤电厂的2#点位处降水中氟、氯和硫酸盐浓度总体上高于1#点位.降水中的硝酸盐来自燃煤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1#点位和2#点位处降水中硝酸盐浓度相差不大.

  • 标签: 阴离子 硫酸盐 硝酸盐
  • 简介:稀土离子能否诱导海洋生物的金属硫蛋白(MT)合成,将影响到MT对海水重金属的指示作用.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为试验动物,采用含镧(Ⅲ)离子(La3+)的人工海水对其进行暴露培养,测定蛤仔鳃部和内脏中MT含量.结果表明,La3+暴露能够增加蛤仔体内MT含量,其中,10~1×100μg·L-1的La3+对鳃部诱导作用较大;10~1×10000μg·L-1的La3+对内脏MT均有较好诱导;同时,过柱层析洗脱液的光谱扫描及十二烷基的硫酸盐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La3+诱导的蛤仔内脏中的MT在258nm处有特征吸收峰,主要以二聚体和三聚体的形式存在,分子量为13.1kD和18.3kD.

  • 标签: 镧(Ⅲ)离子(La3+) 金属硫蛋白(MT) 菲律宾蛤仔
  • 简介: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储能解决方案。该研究深入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扩展使用寿命方面的潜力。文章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研究还考察了最新的材料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及这些进展如何推动储能系统的商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储能系统 电化学性能 材料创新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选取低浓度的CO、CO2、NO、NO2、SO2、HCI、HBr、HCN8种典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定量分析。经过合理选择光谱区间、数据预处理、样本筛选以及确定模型参数后,建立PLS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回归曲线进行多项式修正。模型中各组分实际浓度与预测浓度的拟合回归系数达到0.99,校正集误差均方根SRMSEC低于15×10^-6。利用验证集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检验,样本各组分的预测浓度误差小于满量程的±2%,各组分的预测误差均方根SRMSEP不超过20×10^-6。

  • 标签: 安全工程 气体定量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混合毒性气体 PLS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