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溢油是石油进入海洋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对溢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有效预防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进行溢油防治,并对溢油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论证了不同海面状况下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并以辽河油田浅海石油开发公司导管架平台溢油事故为例进行了说明。

  • 标签: 浅海石油开发公司 海洋石油污染 溢油 处理方法 优化组合
  • 简介: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着眼于污染预防,全面考虑开发生产周期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使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水资源利用、钻屑泥浆处置、伴生气回收、新能源新试剂和新技术利用、污染物末端处理、作业者管理水平等6个方面介绍了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措施,并提出了清洁生产管理对策,为今后的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海洋石油工程 清洁生产 管理对策
  • 简介:大约40年前,渤海湾畔的塘沽,成立了一所海洋石油技工学校,招收初中、高中毕业的企业职工子女,为海洋石油内部单位输送职工。40年后的今天,这所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培训中心,,

  • 标签: 海洋石油 培训中心 求解 技工学校 职工子女 渤海湾
  • 简介:在西南非洲海岸,沿着大西洋,纳米布沙漠绵延两千多公里,从南非的奥闫治河直达安哥拉的木萨米迪什,作为自然界奇特的反常现象,世界上最高的沙丘,真正的沙子峭壁,在南回归线一带齐刷刷地直插入海中。在上个世纪初,这片荒凉的不宜居住的海岸地区却成了数百人的梦土。

  • 标签: 纳米布沙漠 钻石 矿业开采 法制建设
  • 简介:针对海洋溢油污染问题,采用实验室筛选的海洋溢油降解菌HJ01和HJ02开展海洋溢油微生物降解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正交实验进行降解率测定。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当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500mg/L、NaCl含量20000mg/L时,HJ01和HJ02对海洋溢油的降解效果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HJ01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500mg/L、NaCl含量10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HJ02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0℃、石油初始浓度11000mg/L、NaCl含量10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 标签: 海洋溢油 生物修复 正交实验 条件优化
  • 简介:船舶漏油事故等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案例推动了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管理和立法的发展。2011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确立了以下机制:行政主体依民事侵权程序向责任人请求返还应急费用;应急产业经营者依强制缔约合同请求支付应急处置费用;以责任社会化的方式保障应急费用的资金来源。为应对海洋石油开发等其他类型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我国应借鉴船舶污染海洋应急管理中的强制清污协议制度、强制保险制度、油污基金制度等,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 标签: 应急费用 损害赔偿 强制缔约 强制保险 油污基金
  • 简介:未来研究海洋的学生,可能要住在海上大学城了,你想去吗?日前,以丰富想象力著称的法国建筑师JacquesRougerie展望未来设计出了一艘名为citvofmeriens海上漂浮城市的巨大游轮,意欲打造成国际海洋研究大学城,能够让7000名研究人员、教授和学生在上面对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

  • 标签: 海洋城市 无污染 海洋生物多样性 自给 智能 未来设计
  • 简介:为满足社会大众的游乐需求,现代游乐设施的种类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并集趣味性、惊险性于一身,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游乐设施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却不容小觑,否则将严重危害游客的生命健康安全。现状与问题《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第114号公告)规定: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

  • 标签: 游乐设施 经营目的 范围规定 运行线 通用技术条件 商场超市
  • 简介:科学家在除太阳外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比邻星(ProximaCentauri)附近发现“第二地球”,上面可能具备生命诞生和繁衍的条件。比邻星是距离太阳的最近恒星,围绕其公转的行星可能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邻星发现于1915年,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三颗恒星之一,主要在南半球可见。其周围发现的新行星位于宜居区内,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这是生命诞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液态水 地球 海洋 恒星 科学家 行星
  • 简介: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mm的微小型塑料颗粒或碎片,海洋中常见的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由于形状、颜色多变,分子量大,结构稳定,粒径范围与浮游植物相近,海洋中的微塑料很容易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他海洋动物等产生影响。微塑料还可以为病毒、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影响浮游植物分布,进入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进一步转移到组织中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甚至通过捕食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对高等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微塑料可以作为海水中痕量化学物质的吸附载体,对生物产生联合毒性。根据目前对微塑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未来应加强对海洋微塑料分离、鉴定技术的研发以及海洋微塑料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传递效应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 标签: 微塑料 海洋环境 生物毒性 生物传递 联合毒性
  • 简介:火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熊熊燃烧的烈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趋避了猛兽,让人类的生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从学会用火起,就费尽心机地探寻着人与火之间的某种平衡——既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火,又不会被火伤害。但历史上有关火灾的记载证明了平衡性的寻找是如此的困难,频繁发生的火灾将人的生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绝境。

  • 标签: 消防设施 人类文明 平衡性 历史 生命 用火
  • 简介:随着沿海和海上油田的大规模开发,溢油事故屡有发生。据估计,我国海洋年均溢油量约为2万t,对海洋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成为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根据近年来对海洋溢油污染的研究,详细介绍溢油进入海洋环境的扩散、挥发、溶解、分散及乳化等过程,并进而阐述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 标签: 海洋环境 溢油 污染物 风化作用 环境影响
  • 简介:来自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在德国波恩举行的新一轮气候谈判中警告说,气候变化将使海洋不断酸化,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代表70个国家科学院的“国际科学院组织”6月1曰发表联合声明,敦促参加气候谈判的各方在制订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框架时,应该更多地考虑海洋所面临的威胁。

  • 标签: 气候变化 海洋生物 科研机构 酸化 国家科学院 联合声明
  • 简介:当前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的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的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的物化性质导致的纳米金属的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的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的生物效应和可能的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的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 标签: 纳米金属 海洋生物 环境行为 标志物 生物毒性 致毒机制
  • 简介:2018年1月发生了“桑吉”号油轮撞船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虽有《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作为处理事故的法律依据,但在实践中显露了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相关概念及关系不明晰、评估鉴定机制不健全、赔偿和修复制度不足等问题。解决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的路径在于:厘清海洋生态环境概念,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赔偿机制,明确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尺度等对策。

  • 标签: “桑吉”号油轮 海洋生态环境 环境损害 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