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理念越发深入人心,近年来城市固体废物环境治理工作已成为学界热点话题,该工作已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城市固体废物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城市固体废物环境治理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固体废物 治理要点
  • 简介:摘要:自2020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陆续公布了三批共计24个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10个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并指出各级法院将进一步加大对固体废物犯罪行为的全链条严厉打击,通过适用环境侵权性惩罚赔偿制度,提高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违法成本以加强民事追责力度,同时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履行生态环境行政监管职责。

  • 标签: 固体废物 全流程 风险防范
  • 简介:采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推荐的滤膜法测定油田含聚合物采出水(简称含聚污水)中悬浮固体含量时,过滤时间长而测定值偏高。文章分析了新疆油田含聚污水中固相颗粒物的分布特点,考察了滤膜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残余聚合物含量、聚合物分子量、温度等,考察了水中残余聚合物浓度与滤膜截留量的关系,建立了适合含聚污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测定方法——高速剪切法,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并以新疆油田现场聚驱和二元复合驱采出水为对象,评价新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聚合物 采出水 悬浮固体 测定方法 改进
  • 简介:填埋气体的产生过程可分为需氧分解、需氧/酸性分解、向厌氧分解过渡、厌氧分解和稳定阶段5个.填埋场产气率的估算是填埋场气体收集和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填埋场气体和集气井产气量的估算方法进行研究.给出了2种较简单的填埋场气体量的估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一个三角形布置的集气井的产气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这2组公式可用于填埋场的产气率的估算.

  • 标签: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 产气率 估算 垃圾处理 集气井 气流量
  • 简介: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与产业及成型机发展现状,综述了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的几种类型及特点,对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和应用进行了比较,并针对目前国内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及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及设备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一次能源 生物质 成犁燃料技术 成型机
  • 简介:发改委近日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40%和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80%。

  • 标签: 工业固体废物 环境税 综合利用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 共伴生矿产
  • 简介:建国50年来,大规模的矿业开发活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国家对矿业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矿山尾矿和固体废料的总量、潜在经济价值及隐患、矿山土地破坏与复垦、地质灾害状况及经济损失、环境破坏及恢复治理等总的情况不明。此次调查工作,旨在摸清河北、山东、山西、甘肃4省基本情况,树立综合利用和治理典型,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为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 标签: 尾矿 固体废料 矿山环境 调查
  • 简介:在井下作业中,原油、废水与地表土壤及铺垫井场地面的废钢渣等相混合,形成了特殊的作业井场含油固体废物.为此,采用了两种处理方法对该类含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治理研究.一是向受油污染的土壤中直接投放营养物,促进土壤里的细菌和微生物繁殖;二是将受油污染的土壤集中堆积在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种处理工艺要求较高,目前还难以推广应用.选用含油固体废物替代部分粉煤灰来烧制红砖,这种处理方法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的方向,为建材行业提供了优质的助燃材料.该技术比其他处理技术成本低,因此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井场 含油固体废物 综合治理 井下作业
  • 简介:摘要:污泥作为处理污水时的衍生有害物质,具有多重特性:易腐败,含大量有机滦生物质,产生大量废气,重金属含量高,携带寄生虫病原。这就使得做好污泥处理的工作尤为重要。污泥问题得道妥善处理,周围的生态环境才会日益改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循环。污泥处理想要有好的理论依据,则要建立在对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泥的处理方法的研究分析上。进一步保护土壤,水源,进一步巩固土壤水源保卫战的成果。

  • 标签: 污泥 处理方法 污水
  • 简介:摘要:固体废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固体废物资源化的价值和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模式,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应用方面,卫生填埋和堆肥是常用的处理方式。尽管固体废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政策支持,可实现固体废物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标签: 固体废物 资源化 综合利用
  • 简介:磷酸钙沉淀法是从富磷废水中回收磷的主要工艺。为优化工艺,利用批次沉淀实验、热力学模拟计算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溶液pH值、初始Ca/P物质的量比、碳酸根和腐殖质浓度对磷酸钙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Ca/P物质的量比为1.67,磷酸根浓度为0.35mmol/L、0.70mmol/L、1.4mmol/L时,能够实现快速反应的最小pH值分别为9.5、9.0和8.0。最终沉淀产物以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羟磷灰石形态存在。pH=8.0时,碳酸根和腐殖质会抑制磷酸钙沉淀反应;但pH〉9.0时,它们对反应的影响甚小。提高溶液pH值和Ca/P物质的量比均可降低干扰,有效提高沉淀反应效率。调控溶液pH值和Ca/P物质的量比是利用磷酸钙沉淀工艺从废水中回收磷的关键。

  • 标签: 环境工程 磷酸钙 Ca/P物质的量比 PH值 磷回收 沉淀
  • 简介: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organophosphateflameretardants,OPFRs)作为多溴联苯醚等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flameretardants,BFRs)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广受关注。目前针对OPFRs的生物毒性研究仍相对有限,需要更全面调查其在多环境介质中的暴露状况、环境归趋、生物毒性效应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才能综合评价其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因此,综述了OPFRs对水生生物、哺乳动物和人类等多种生物体的急性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神经毒性、脏器毒性、基因毒性与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性。OPFRs的多种生物毒性已得到证实,但相关致毒机制研究尚不完整深入。最后对OPFRs的进一步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促进开展OPFRs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 标签: 有机磷酸酯 阻燃剂 生物毒性
  • 简介:围绕废弃钻井液的处理,采用非分散红外TOC仪测聚合物吸附量,研究了聚合物PAM、PHP、FA367、CPAM在粘土及钻井液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在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是高度不可逆的,聚合物高分子与粘土因氢键、静电及嵌入三种相互作用方式而吸附,阳离子型聚合物絮凝剂在钻井液固体颗粒表面比阴离子和非离子型絮凝剂有高得多的吸附性能,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 标签: 聚合物 粘土 钻井液 吸附 絮凝剂 污水处理
  • 简介:摘要:固体废物治理技术及质控措施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的固体废物治理技术,合理运用质控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固体废物治理工程的有效进行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环境工程 固体废物 治理技术 质控措施
  • 简介:在佛山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生活垃圾掺烧市政污泥工业试验,分析5%、10%、15%的市政污泥掺烧对电厂焚烧后固体废物中重金属和二噁英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烧污泥使Cd在飞灰中的分布提高了40%以上,但其他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仍主要受各自沸点的影响。焚烧固废中重金属含量受污泥的引入影响普遍不显著,飞灰中Cu浸出质量浓度上升20%,Ni、Pb、Hg、Cr的浸出质量浓度波动下降;炉渣中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波动较大。焚烧飞灰中总二噁英含量与污泥掺烧比例成负相关,且与投料中的Cl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S质量分数成负相关。因此,低于15%的污泥掺烧比例不会显著提升焚烧固废中污染物排放浓度。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污泥掺烧 焚烧固废 重金属 二噁英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各行业产生的固体垃圾逐渐增多,使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垃圾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对于人们的生活也会造成影响,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压力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处理废弃物的方式主要是,堆肥、焚烧、填埋,对于可回收再利用并且做到资源化利用的占比还是相对少一些,为了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一直在努力的能实现让垃圾变废为宝。像现在很多城市都普及的垃圾分类法就是证明了对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上一致都是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的一方面。

  • 标签: 废物处理 资源化利用
  • 简介:实验测定了9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倍硫磷、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碘硫磷、皮蝇硫磷、异氯磷、甲基对硫磷、乙基溴硫磷)对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95、4.52、1.95、3.03、0.85、0.56、3.44、3.44和0.82mg·L^-1,其中倍硫磷、碘硫磷、皮蝇硫磷和乙基溴硫磷属于剧毒,其他5种(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异氯磷和甲基对硫磷)属于高毒.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有效表征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急性毒性(-lgLC50)与分子结构(MEDV-13)的定量相关模型,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为0.9922,LOO检验相关系数为0.979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健性.影响急性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2个MEDV描述子表达的3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Cc和≥N=.其中子结构-CH3、-cCc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则反映取代基的变化.

  • 标签: 斑马鱼 急性毒性 硫代磷酸酯类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QSAR
  • 简介:由于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较为复杂,平行性、稳定性差,而电导率的测定简便、迅速,重现性,稳定性好,若二者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测定电导率,按一定的比例推算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量。通过对百口泉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与电导率的相关性的监测、分析,经统计检验,线性关系显著,其比值范围在0.65—0.76,均值为0.7,即百口泉地下水的电导率1μs/cm相当于0.70mg/L的溶解性总固体

  • 标签: 百口泉 地下水 电导率 固体溶质 新疆 相关性
  • 简介:为了弄清鱼类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s(CYPs)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别,选用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篮鳃太阳鱼Leponusmacrohirus四种鱼作为受试生物,选用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三种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作为受试药剂,以外源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率为指标,在离体状态下间接测量了杀虫剂活化代谢物的相对生成量.离体试验表明,对于对硫磷,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高低顺序为:斑马鱼、剑尾鱼、麦穗鱼〉太阳鱼(p〈0.05),最高的麦穗鱼和最低的太阳鱼之间相差10.0倍;对于马拉硫磷和毒死蜱,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高低顺序均为:剑尾鱼〉太阳鱼〉斑马鱼、麦穗鱼(p〈0.05),最高的剑尾鱼和最低的麦穗鱼之间的分别相差66.9和137倍.毒性测定表明,对于对硫磷、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四种鱼96hLC50之间的最大差别分别是45、18和77倍.对马拉硫磷而言,96hLC50的种间差异特征与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种间差异特征比较吻合,而对于对硫磷和毒死蜱而言,两者之间的吻合度较低.研究证实了肝脏CYP在活化硫代磷酸酯杀虫剂方面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同时也证实仅以活化代谢物的离体生成量这一指标来衡量鱼类对于硫代磷酸酯杀虫剂的敏感性,其结论可能会较大幅度地偏离生测结果.尽管如此,本研究证实在所测的鱼类当中,斑马鱼属于CYP活性较低的鱼种,而这一特性很可能是造成斑马鱼对于硫代磷酸酯杀虫剂的敏感性偏低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对硫磷 马拉硫磷 毒死蜱 脱硫代谢 LC50 细胞色素P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