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以提高单级风扇压比为目标,深入研究已有高压风扇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双排串列、斜流风扇结构。针对串列风扇气动布局的新特征,发展了串列风扇通流设计方法及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叶型中线生成方法。利用新建立的气动设计系统,进行了串列风扇气动布局设计与分析,开展了高负荷串列叶片流动匹配研究,并采用三维造型等多项先进技术,成功实现了进口全超声串列静叶设计。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新结构串列风扇动叶之间流动匹配良好,超声静叶激波后的流动分离得到有效控制,高负荷条件下串列风扇仍保持良好性能。

  • 标签: 高压比风扇 双排串列 通流设计 全超声串列静叶 数值仿真
  • 简介:本文根据试验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轴对称收敛-扩散喷管激波贴口时落压与面积,收敛半角,扩张半角,无量纲喉道曲率半径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喷管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收敛-扩散喷管 激波 数学模型 贴口压比 多元线性回归
  • 简介:本文通过对减压阀阀芯密封压形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密封压的两种计算途径及相应计算公式,并对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列出了计算实例。

  • 标签: 减压阀 阀芯密封 密封比压 计算
  • 简介:复合材料在新型客机上得到广泛应用,飞行过程中机身外表可能遭受冰雹袭击,造成机体破坏,危害乘客安全。为研究复合材料蒙皮冰雹冲击性能,本文首先基于弹塑性模型,考虑应变率强化效应和脆性断裂行为,建立冰雹动态本构,并根据冰雹撞击传感器试验数据修正冰雹模型参数;然后通过引入三维Hashin失效准则和Cohesive界面元,模拟复合材料的纤维断裂、基体压溃和脱粘分层损伤破坏行为;进而建立复合材料层合板冰雹冲击的数值模型,并研究其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态响应和损伤特性。数值结果表明:针对本文复合材料层合板构型,冲击失效阚值能量为232J;冲击载荷峰值和冲击点位移随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趋缓;分层损伤面积与冲击速度近似呈线性关系;相邻层的铺层角度差为90°时,其层间分层现象更为显著。

  • 标签: 复合材料 冰雹冲击动态响应 分层损伤
  • 简介:在液氢冷却的火箭燃烧室里,对高深宽(槽高槽宽)冷却通道的冷却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不同的冷却通道设计在燃气侧壁温和冷却剂压降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冷却剂通道的设计,包括燃烧室应用高深宽冷却通道的长度、冷却剂通道的数量和冷却剂通道的形状。用火箭热计算(RTE)规则二维动力学(TDK)规则对七种冷却剂通道进行了联合研究。最初研制的每种冷却通道没有考虑制造因素,只考虑减少来自常规冷却通道的燃气侧壁温。这些设计产生的燃气侧壁温给定基础下降了22%,冷却剂压降只在原基础上提高了7.5%。七种设计的冷却通道都用铣加工制造。制造后产生的燃气侧壁温给定的基础降低了20%,冷却剂压降增加不到2%。在整个燃烧室长度上都用高深宽冷却通道的设计在燃气侧壁上得到的好处,并没有超过只在喉部区域使用高深宽冷却通道的设计,但冷却剂压降却增加了33%。高深宽冷却通道在冷却压降增加不到2%的条件下,至少可以降低燃气侧壁温8%,这与冷却通道的形状无关。在降低燃气侧壁温方面得到的好处最大,且冷却剂压降增加最小的设计是采用分叉冷却通道,并在喉部区域采用高深宽冷却通道的设计。

  • 标签: 火箭发动机 燃烧室冷却
  • 简介:为了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常规二级发动机设置了混合调节系统。通过建立发动机系统非线性静态特性仿真模型,并结合地面试车数据,开展发动机混合调节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的混合调节范围达到-3.13%~+3.20%,完全满足火箭推进剂利用系统的要求,且有一定的余量;混合调节系统既达到了调节发动机混合的目的,又能保持发动机的推力基本不变。采用静态仿真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发动机稳态工作过程中的混合调节特性,具有较高的精度。

  • 标签: 二级发动机 混合比 调节特性 仿真模型
  • 简介:本文对抗坠毁座椅吸能器的作用、翻卷管吸能器的特点、原理及结构进行阐述.着重对翻卷管制造工艺过程之难点--拉薄和翻卷工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拉薄和翻卷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已成功地运用在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坠毁座椅中.

  • 标签: 翻卷管吸能器 翻卷管 拉薄 翻卷 直升机 抗坠毁座椅
  • 简介:介绍了适航条例对民用发动机动态性能的要求,并以完成初步方案设计的某民用大涵道涡扇发动机为例,开展了民用大涵道涡扇发动机动态性能模拟研究。研究了不同供油规律、不同转子转动惯量和飞机引气及功率提取对发动机加减速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动态过程压缩部件工作线的偏移情况以及影响发动机动态过程的主要热效应现象,并采用相关文献的结论对得到的加、减速时间进行了经验修正。

  • 标签: 民用 大涵道比 涡扇发动机 动态性能
  • 简介:针对单级跨声速风扇高切线速度、低压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气动布局及特性分析方法,高切线速度低压转子设计、低损失可调导叶设计、大攻角范围低损失静子设计技术,以及叶顶激波系控制技术等,完成了该单级风扇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机械运转、总性能试验及导叶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单级风扇在满足发动机尺寸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各转速流量、效率、压比及稳定裕度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其中效率和稳定裕度远远超过设计指标。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核心机驱动风扇 高稳定裕度 高切线速度 低压比 变循环
  • 简介:轴向速度密度的变化,对于叶栅的主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亚音速和跨音速范围内,轴向速度比对叶栅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亚音和未阻塞的跨音速区域,随着轴向速度密度AVDR的增大,叶栅的损失系数Loss、出口气流角β和压P2/P1随着减小,叶片表面马赫数随着轴向速度AVDR的减小,叶片叶背表面的峰值马赫数逐渐向叶栅进口方向前移,作为压气机设计者,必须清楚地了解叶栅性能随AVDR的变化规律。才能在压气机设计中,找到级压和损失系数的最佳匹配。

  • 标签: 轴向速度密度比 压气机叶栅 试验研究 AVDR 亚音速 跨音速
  • 简介:结构模态阻尼是影响振动疲劳特性的主要因素,获取模态阻尼有利于金属材料振动疲劳损伤形成机理的归纳总结。本文选取常用航空金属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元件级振动疲劳试验及仿真分析计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计算的振动疲劳历程中结构模态阻尼的获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在不中断振动疲劳试验的情况下,得到较精确的振动疲劳历程中的模态阻尼,为进一步归纳总结金属材料振动疲劳损伤形成机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振动疲劳 模态阻尼比 金属材料 有限元分析
  • 简介: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增大工作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对变推力发动机要求在变推力时具有高的冲、稳定可靠和需要的响应特性.本文讨论了双组元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冲的影响因素和在变推力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冲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登月舱下降发动机LMDE的冲特性.

  • 标签: 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 比冲特性
  • 简介:以国产大型客机C919配装的大涵道涡扇发动机飞行试验为应用背景,研制了基于动态、稳态压力和总温参数集成测试的大尺寸进气道畸变测量耙。为评估和验证其角度、速度测量特性及参数测量精确度,进行了全尺寸量级的进气道测量耙风洞校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赫数0.2-0.6、攻角和侧滑角-20°-20°范围内,耙体压力测量相对误差小于0.5%,满足对大涵道涡扇发动机进口流场品质和流量的测试技术需求。

  • 标签: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飞行试验 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 进气道畸变测量耙 风洞校准试验
  • 简介:为评估分开排气大涵道涡扇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排气特性,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分开排气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时配备的排气扩压器的结构进行分析。主要从发动机尾锥与排气扩压器入口距离、排气扩压器结构尺寸、舱内压力模拟偏差及次流四方面影响进行排气特性计算,并以发动机设计推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进行高空模拟试验时,排气扩压器直径应不小于3.5m,排气扩压器直段长度不小于9.0m,发动机尾锥与排气扩压器入口距离以0.85倍扩压器直段直径为宜;发动机飞行包线的巡航点和左边界点的推力偏差,均随模拟舱压偏差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但巡航点推力变化斜率较大。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高空模拟试车台 排气扩压器 涵道比 推力 数值仿真
  • 简介:直升机坠毁能力是现代高性能直升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对于提高直升机的安全性和作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高速摄像系统在直升机部件坠毁试验中的应用,包括高速摄像系统简介,测试原理,测试方案和数据处理等,最后说明了它可应用于直升机的其它领域.

  • 标签: 高速摄像系统 抗坠毁试验 直升机
  • 简介:复合材料波纹梁作为吸能元件,应用到直升机坠毁设计中,由于其在直升机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复合材料波纹梁结构元件的研究在提高直升机坠毁性能方面仍是一个重点。从材料特性、波纹梁结构尺寸、薄弱环节的设置以及铺层对吸能的影响等角度出发,阐述了波纹梁结构元件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之初需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分析了诱角设置、铺层等对提高吸能能力的贡献。

  • 标签: 直升机 抗坠毁设计 复合材料 波纹梁
  • 简介:针对无人直升机抗风性能不足的问题,将自扰控制方法应用于无人直升机位置控制律,该位置控制律在常规内外回路控制架构的基础上,外回路采用非线性反馈,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进行动态扰动补偿。此文详细阐述了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问题。半物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具有较强的扰动性,位置控制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无人直升机 自抗扰 位置控制
  • 简介:本文介绍了采用先进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和热成形工艺制造直升机座舱地板吸能结构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并和热固性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塑性复合材料地板结构试件的吸能性能优于热固性材料试件,并且当生产数量达到和超过一定值时,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本——效率高于热固性材料。

  • 标签: 座舱地板 复合材料 热塑性 热固性 抗坠吸能 军用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