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弹丸起源王为桐王世玉首论西周陶丸不是弹丸者说:“有人对这批陶丸的用途曾作过猜测,说为打鸟弹丸,我认为不妥。若说是弹丸,则弹弓当时是否已经发明?如何用法?何书所载?如果用来打鸟,卵石不是更方便吗?棱石杀伤力更大吗?何况烧制陶丸、制成青黄二色?所以笔者...

  • 标签: 弹丸 起源 西周陶丸 山东蒙阴县 战国时代 西周时代
  • 简介:笔算数学对于数学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从笔算的起源、笔算被西欧引进、笔算数学的形成、笔算数学的传播及对笔算和笔算数学的再认识分析等方面对笔算及笔算数学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全面分析。

  • 标签: 数学教育 笔算 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体系
  • 简介:通过理论分析,利用理想二极管外加磁场的方法,证明了真空中热电子发射的电子动能分布符合费米-狄拉分布。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基本一致,归一化程度为99.8%。

  • 标签: 费米-狄拉克分布 费米能级 理想二极管
  • 简介:有一个卫星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沿近似的圆周轨道绕地球转动.卫星由一个无质量的中心物体(P点)和d个质量为m的外围小物体B组成,B由长度为r的不能伸长的细金属线和P联接在一起。P和口全部都和赤道平面共面,并且在赤道平面内旋转。

  • 标签: 奥林匹克竞赛题 赤道平面 物理 共面 物体 转动
  • 简介:这属奥林匹竞赛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每个国家派5名学生参加。这届的规模出以往各届都大,共有来自37个国家的178名参赛者,而我也能够成为这次盛大竞赛的参加者之一!

  • 标签: 奥林匹克竞赛 物理 参赛者 学生 国际 芬兰
  • 简介:(适用于五年级)(本卷时间90分钟,总分160分,每小题10分)I.计算:1999+999+99+9=——.2.计算:丢+{+丢+{+吉=3.计算:102+97+29+65+98+203+35+91=——.4.计算:1999×123=.5.在下边的乘法算式中,每个口表示一个数字,那么计算所得的乘积应是——.2口!,量王8口口口口口口口46.用一个l,一个2,一个3可组成若干个不同的三位数,这些三位数一共有——个.7.在一本数学书中,有100个插图是平行四边形,其中80个是长方形,40个是菱形,那么这本书的插图中正方形有——个8.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长为10厘

  • 标签: 数学奥林匹克 1999年 小学 最小公倍 被减数 学生人数
  • 简介:(本卷时间90分钟,总分140分,每小题10分)1.计算:45.9÷1.7÷0.27×0.7=个7),则这三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若435×口÷35=870,则口=3.计算(答数用分数表示):(未+0.7)×3吾10.01÷男一一’4.用10元钱买4角、8角、1元的画片共15张,那么最多可以买l元的画片——~张.5.甲、乙、丙、丁四人平均每人植树30多棵,甲植树棵数是乙的号,乙植树棵数是丙的l丢,丁比甲还多植3裸,那么丙植树——棵.6.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做8天完成,乙、丙两人合做9天完成,丙、甲两人合做18天完成,那么由丙一个人来做,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一——天.7.如右图,一个

  • 标签: 数学奥林匹克 1999年 决赛 小学 注水量 星期二
  • 简介:分析九七中改革物理教学收稿日期:1997年11月20日张建号(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教研室贵港市5370001试题基本情况11中命题坚持依纲靠本原则和“四个有利”原则97年中物理试卷中的90%以上题目来自教科书的原包装和小包装题。属原包装题有:...

  • 标签: 初中物理教学 填空题 演示实验 应用能力 计算题 能力培养
  • 简介:1.125×8.08+2.7×4.2÷0.21=.分析:利用乘法结合律等来解答。125×8.08+2.7×4.2÷0.21=125×(8+0.08)+9×0.3×6×0.7÷0.21=125×8+125×0.08+9×6×0.21÷0.21=1000...

  • 标签: 数学奥林匹克 正方形 获奖人数 自然数 试题 阴影部分
  • 简介:为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改进实验教学,我们研制了F-H实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该系统以计算机动画技术模拟了F-H实验的各种仪器。学生脱离现实的实验仪器,通过键盘操作完成实验操作。实验中教师专家系统随时进行指导和评估,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该系统把教材、教师指导、实验操作和学生的独立思考熔为一体,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可重复性,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 标签: 学生 实验操作 实验教学 教师指导 独立思考 实验仪器
  • 简介:《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空间与图形内容如下: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图形与证明是空间与图形的核心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证明的含义,掌握证明的方法,体会证明的过程;能把所学的公理、定理和基本事实正确运用到证明的过程中,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初步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测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及结论的稳定性,它贯穿在整个几何知识的学习及运用之中.

  • 标签: 空间与图形 数学证明 《数学课程标准》 专题 复习 中考
  • 简介:<正>概率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增加内容,因此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亮点和热点.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多做试验,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把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考虑问题,体会概率在决策中的作用.中考内容要求了解事件的分类,理解概率的意义,知道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时用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估计值,会用

  • 标签: 专题复习 一元二次方程 树状图 解不等式 等可能事件 二次函数
  • 简介:纵观2010年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题型保持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稳中有改革,考查的内容均能体现了理念新、试题新、素材情景新,凸显物理学科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查;每套试卷布局合理,难度适宜,阅读量适中,

  • 标签: 物理试题 中考 解读 命题 相对稳定 物理学科
  • 简介:<正>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分析结果作出决策的科学.下面就中考试题中有关"统计"这部分内容的考法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以供同学们在复习时参考.一、"统计"的中考内容要求1.能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了解数据的集中、离散程度.

  • 标签: 专题复习 统计知识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数据分析结果 折线统计图
  • 简介:<正>方程(组)的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历年中考热点.这部分知识内容涉及的考点主要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一、考点内容知识脉络二、专题考点解析在中考中,考点有如下特点:(1)考查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的基础知识,类型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与一次函数、不等式相结合出题;(2)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选择

  • 标签: 专题复习 一元二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和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 二次函数
  • 简介:中考是全区统一的大规模选拔考试,其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今年广西的中考物理试题继续遵循着这一中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试题的具体设计看,与96、97两年试题比较,虽然有某些变化,但整体来看,试卷涉及的知识内容没有超出中考的《...

  • 标签: 物理试题 初中物理 知识点 考试说明 实验能力 基本技能
  • 简介:<正>方程(组)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它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考查方程(组)的解法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计算量不大;考查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以解答题为主,主要考查解工程类、方案设计类及决策类问题.

  • 标签: 专题复习 一元二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中考命题 决策类
  • 简介:关于夫兰-赫兹实验,学生在原子吸收能量的量子化特性及反向拒斥电压的理解上存在难点.针对这一情况,通过设计三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将难点进行分解,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三步法讲解夫兰-赫兹实验原理的方案,为实验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夫兰克-赫兹实验 量子化特性 拒斥电压 讲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