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假设人口增长和人类文明是生态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合福雷斯特世界动力学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了双层通信模型(TCNM)来研究生态退化的问题。

  • 标签: 通信协议 机器学习 世界动力学模型 生态预测
  • 简介:摘要电力通信是保障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安全的电力通信可为电力系统提供有力保障。由于现代电力通信的构造相对复杂,涉及多方面的设备和技术,而路由作为电力通信中的关键部分,会对其运行质量及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实现路由的优化配置是保障电力通信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路由分配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电力通信业务路由优化配置。

  • 标签: 电力通信网 可靠性 路由优化 分配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不断加快,电力通信安全形势有所恶化,电网建设的标准和配网通信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简要概述了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从影响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入手,探讨了一些应对措施。

  • 标签: 配电自动化 通信 网络安全 应对措施
  • 简介:在全球移动网络(GLOMONET)中,无缝漫游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可取的。但由于无线网络易被攻击及移动终端具有有限的计算能力,所以对移动用户的安全认证是具有挑战的。近来,一些基于安全认证的智能卡方案被提出。文章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对已有方案的改进,提出了一个基于智能卡的身份验证方案。方案采用离散对数函数加密,且只需要在用户、外地代理和家庭代理之间进行4次信息交换。最后证明了方案可以抵制多种攻击。相比已有方案,本方案具有简便和计算量少的优点。

  • 标签: 全球移动网络 安全 外地代理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不断加快,电力通信安全形势有所恶化,电网建设的标准和配网通信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简要概述了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从影响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入手,探讨了一些应对措施。

  • 标签: 配电自动化 通信 网络安全 应对措施
  • 简介: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建立以延误时间最短、停车次数最少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优化模型,用遗传算法进行计算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所得的优化信号配时,降低了平均延误时间,减少了平均停车次数,提高了交叉口通行能力.

  • 标签: 延误时间 信号配时与优化 非线性优化模型 遗传算法
  • 简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逐渐成为各大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广西科技大学物理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的基础上,解释了网络教学资源在大学物理上的的建设目标,阐释了科研活动和网络资源建设的结合过程,从而改善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更好地实现智能化,说明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怎么样可以更好地应用现代化教学观念,将《大学物理》课程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更充分地优化结合,构建出适合于信息技术课程和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 标签: 网络教学 优化建设 大学物理
  • 简介:光纤陀螺(FOG)温度漂移误差是影响其输出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针对基于传统BP神经网络FOG温度误差补偿方案适用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预测数据的BP神经网络补偿算法,利用最优线性平滑技术以及滑动平均技术对神经网络待补偿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减小FOG输出白噪声对温度漂移网络模型补偿精度的干扰,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补偿效果。使用FOG温度漂移实测数据对所提出的优化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两种建模及补偿方案进行补偿后的FOG温度漂移数据标准差相比传统BP神经网络补偿方法减少50%以上。

  • 标签: 光纤陀螺 温度漂移 补偿方案 BP神经网络 优化算法
  • 简介:TN929.1197063821光时分复用超高速光通信技术=OTDMtechriologyforextra-highspeedopticalcommunications[刊,中]/易武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情报所.湖北,武汉)∥光通信研究.—1996,(3).—55—62介绍光时分复用(OTDM)超高速光通信系统的构成及近来国外发展趋势。重点介绍构成OTDM超高速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超短光脉冲发生技术、全光时分复用/去复用(MUX/DEMUX)技术、光定时提取技术

  • 标签: 光纤通信 光通信技术 全光时分复用 高速光通信系统 光纤传输系统 超短光脉冲
  • 简介:TN929.112001010575光传输设备集中监控的设计=Centralized-controldesignoflighttransmissionequipment[刊,中]/陈建文(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电子技术应用.-1999,(12).-51-53介绍了光传输设备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组网方式,其硬件实现框图和软件设计流程图及实际运行的结果。图5参3(方舟)TN929.112001010576八信道WDM色散补偿的实验研究=8channels

  • 标签: 光纤通信 光传输设备 色散补偿 集中监控系统 波分复用 华中理工大学
  • 简介:TN929.1196042575光纤放大器中的孤子传输特性=Propagationcharacterizationofsolitoninthefiberamplifiers[刊,中]/沈廷根,窦敖川(镇江师专物理系.江苏,镇江(212993))∥激光杂志.—1996,17(2).—81—83求解了含高阶色散和双光子吸收效应的NLS方程,由此孤子解讨论了高阶色散和双光子吸收效应对光纤放大器中孤子传输的影响。参5(严兰)

  • 标签: 光纤放大器 双光子吸收效应 高阶色散 通信设备 通信技术 孤子传输特性
  • 简介:切削加工中,炸药的局部位置容易产生较高温度,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而其温度大小又不便于用光、电等信号实时监控,因此有必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预估炸药车削过程的热变形、温度水平及其分布状态。

  • 标签: 车削过程 移动热源 炸药 热分析 数值模拟方法 高温度
  • 简介:TN9112001010373光子相关计及DMA数据传输系统设计=ResearchondesignandapplicationofdualdatachannelsDMAtransfersystems[刊,中]/李峰,杨建文,陆祖康,包正康(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34(2).-135-139提出了一种实现双数据通道DMA传输的新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光子相关计中,详细地分析了工作在命令传输方式的操作时序,提出了实现双数据传输方式的逻辑设计。图6表1参5(李瑞琴)

  • 标签: 光子相关 系统设计 命令传输方式 现代光学仪器 双数据通道 逻辑设计
  • 简介:摘要由于电网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往往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传输和处理,并通过通信设施将传输和处理结果及时传递给管理分析部门。因此,经常容易陷入瘫痪状态。电力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改变了这一传统局面。目前的电力系统将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电力系统 信息通信
  • 简介:摘要由于电网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往往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传输和处理,并通过通信设施将传输和处理结果及时传递给管理分析部门。因此,经常容易陷入瘫痪状态。电力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改变了这一传统局面。目前的电力系统将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电力系统 信息通信
  • 简介: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及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并对量子信息的表达方式及其实现方法、量子同调态等做了探讨

  • 标签: 量子计算 量子同调态 量子通信
  • 简介:首先,研究了Erdos1合著网络的特征属性,一方面使用节点的度、介数、接近中心性来描述Erdos1合著网络节点重要性,另一方面使用特征向量中心性和本文提出的高阶度参数来描述Erdos1合著网络节点影响力;然后,分别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TOPSIS算法)算法和主成份分析(PCA)对节点重要性和影响力排序;最后,利用修改的网页排名(PageRank)算法讨论了网络科学原创性论文中最具影响力的论文。

  • 标签: 高阶度 TOPSIS算法 主成份分析 修改的PageRank算法 权威-人气模型
  • 简介:条纹反射法是一种结构简单的三维面形检测手段,本文对该方法在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中的集成和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条纹反射法标定误差以及智能设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分析实际检测中的关键误差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相机非线性定标、改善相移算法、格点位置标定、应对相机自动增益调整等一系列方法和算法,在设备现有硬件条件下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最后,使用iPadAir对直径为105mm的SiC反射面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标定精度在毫米量级时,对反射面的检测精度RMS值达到33μm,并且以低频误差为主,在局部高频区域检测结果有明显优势,证实了在不使用其他外部设备前提下,集成于智能平板的条纹反射法具备几十微米量级精度的检测能力。

  • 标签: 面形测量 光学检测 条纹反射 智能设备
  • 简介:针对当前行人运动特征监测方案中存在运动信息种类单一、特征提取不完善、识别算法复杂且需要依赖专业检测设备等问题,提出基于智能移动端内置惯性传感器的行人运动特征自动辨识方案,为运动特征识别提供准确多样的运动信息。采集移动端MEMS加速度计输出信息后,分别提取加速度数据的三种时域及频域特征后,通过训练最邻近规则分类器实现行人行走、跑步和上下楼梯运动模式的自动识别。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男女性运动特征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邻近规则的移动端行人运动特征辨识方法对4种日常活动的平均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达到88.7%和90.3%,对提高微惯性行人导航系统普适性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特征提取 最邻近规则 MEMS 行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