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室温下(Ⅳ)与邻苯二胺配位生成黄色配合物,用环己烷萃取后,在最大吸收波长33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实验结果表明,含量在4~20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A=0.1999c=0.0011(R=0.9995)。最优化条件下测定盐中的含量取得满意结果。方法操作简单,设备和药品价格低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适宜于基层实验室对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验。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硒盐
  • 简介:<正>学好数学很多学者有共同的观点:一要有兴趣,二要多做多练。多做多练是靠学生本身的意志和家长、老师的监督(反复做反复练,找到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学习的兴

  • 标签: 培养对策 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 做多 厌倦心理 抽象逻辑思维
  • 简介:建立了掺杂碳糊电极同时测定铜和铋的微分电位溶出法。在HCl(0.05mol/L)中,在-0.3V(vs.Ag/AgCl)下,Cu2+和Bi3+电沉积在电极表面,再在溶液中溶解氧的作用下,铜和铋从电极表面溶出,分别于0.30V和0.02V获得灵敏的电位溶出峰。微分电位溶出峰高(dr/dE)与铜和铋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9~1.55×10-7mol/L,检出限分别为4.0×10-9和2.5×10-9mol/L(S/N=3)。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铜和铋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微分电位溶出法 硒碳糊电极
  • 简介:建立了酒石酸-硝酸-盐酸混酸溶解样品,在王水-酒石酸介质中,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碲混合物中碲的方法。研究了样品处理方法、乙炔流量、燃烧高度、灯电流、溶液介质等有关工作条件。实验表明碲浓度在1~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29C+0.0009,相关系数0.9998,检出限0.08μg/mL。适合于碲混合物中碲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9%~1.3%,回收率为98%~102%。

  • 标签: 硒碲混合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研究了程序控温石墨消解系统消解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方法,建立了测定土壤中时石墨消解过程中的消解液、消解温度、消解时间和消解程序,确定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仪器工作条件及最佳氢化反应条件,获得了满意的分析结果。方法在1~1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2%,加标回收率在92%~108%之间。石墨消解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具有操作简便、消解时间短、消解液用量少、消解过程自动化、精密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大大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对检测人员身体的伤害,并适合快速测定大批量土壤样品中的

  • 标签: 石墨消解 原子荧光法 土壤
  • 简介:我们试图做一个类似于文字接龙的游戏,从“狂热”开始,一路引申到“疯狂”、“癫狂”、“狂躁”甚至“狂躁”。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兴趣的字眼,谁能否认自己的生存状态里没有狂躁的症状?(不得不说,我们绝对不是在探讨心理疾病哦!)这里有请歌手曹方和“飘乐队”来坦白交代自己的狂躁崇拜,纤弱的曹方是D.I.Y和LOMO的忠实拥趸、而“飘乐队”除了用摇滚来宣泄狂躁之外别无选择。

  • 标签: 清洗 心理疾病 游戏 引申
  • 简介: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特硬铅合金中和碲的分析方法。试样经硝酸和酒石酸溶解,硫酸沉淀分离基体铅元素。移取部分试液,在40%盐酸介质中直接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另移取部分试液,加入氢溴酸挥发除去砷、锑、锡、等元素,在40%盐酸介质中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碲。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铅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测定和碲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5%-9.3%和3.6%-13.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92%和98%-102%。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分析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标签: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铅合金 测定 盐酸介质
  • 简介:样品用硝酸溶解,加入过量盐酸沉淀分离银,过滤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镉、铋、铁、铅、锑、钯、、碲,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28,0.0075,0.0036,0.011,0.010,0.021,0.0075,0.0039μg/mL;加标回收率为98.1%~114.3%;RSD小于4.2%,方法能同时准确测定镉、铋、铁、铅、锑、钯、、碲,满足日常分析要求。

  • 标签: 纯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