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讨论了在pH-9.4~10.0的氨性溶液中,利用Fe^3+与Te^4+、Bi^3+生成三元共沉淀物,分离其它杂质,然后用KOH溶解Te,从而达到Te,Bi分离的目的。在pH=1.5~1.7的溶液中,利用抗坏血酸掩蔽铁,以硫脲-PAR作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Bi。当n=6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4%,回收率为98.53%~102.2%,方法准确、可靠。

  • 标签: 共沉淀分离 容量法
  • 简介:对称与对称缺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矛盾关系。对称是变化中的同一,反映不同物质形态在运动中的共性,缺是变化中的差异,反映不同物质形态在运动中各自的特性。自然界的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在内)处于对称→对称缺→深一级对称→对称性又缺……这样不断深化之中

  • 标签: 对称性 破缺 对称度 局部同构 序参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设施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各类外隐患层出不穷,对电力生产乃至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围绕输电线路通道属地化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理念,按照“运维主体、内部联防、外部联动、群防群治、共保平安”的管理策略,建立群防群治的护线网络,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综合防控的立体式内部联防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企业依法保护、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外部联动工作格局,形成输电线路防外管理的常态机制。

  • 标签:
  • 简介:采用碘酸钾滴定法测定分银中的锡含量。试样用过氧化钠熔融,水浸酸化,加铁粉过滤除杂质;加铝片还原,待反应平静后加热煮沸至冒大泡,冷却至室温;以淀粉为指示剂,碘酸钾滴定至淡蓝色为终点。对试样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加标回收率在99%~101%。方法流程短,除杂质效果好,结果准确。

  • 标签: 分银渣 碘酸钾
  • 简介: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已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的收集方式,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根据选择性破碎的原理,开发、研制了袋破碎分选机。其工作原理是:当袋装生活垃圾由进料口进入袋破碎分选机内,经过低速袋破碎辊筒的第一次袋后,在袋内垃圾分散的同时进行选择性破碎,即对大块的有机物进行破碎,对大块、硬质无机物不进行破碎;高速袋破碎辊筒将低速袋破碎辊筒袋不充分的垃圾袋再次进行袋,同时再次对垃圾进行选择性破碎,使大块有机物得到充分破碎,有利于后续分选:两级避让装置和袋破碎刀片的自我保护功能能够使大块、硬质无机物不被破碎而直接通过。拨料辊筒中伸缩运动的拨料棒将袋后的塑料袋、柔韧性物料和大块无机物挑走。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由不同的出料口排出。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选择性破碎 分选设备 袋装化 破袋 工作原理
  • 简介: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利用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实现了对单个自旋态的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测量和操控,其成像精度达到4.1nm。了解微纳尺度物体的物理属性及动力学过程,需要纳米尺寸的探测器,纳米尺度的固态量子测量技术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 标签: 成像精度 超分辨 高空间分辨率 量子信息 自旋态 物理量测量
  • 简介: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焙烧氰化尾中银的分析方法。试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解,在盐酸介质中实现银含量的准确测定。利用氢氟酸破坏硅酸盐结构可溶解样品中硅酸盐类的特点,通过多种酸配合溶解,解决了氰化尾焙烧后出现硅酸盐包裹银元素,进而导致测定结果严重偏低的问题。研究表明,样品经拟定的方法处理,方法检出限为0.0030mg/L;加标回收率98.90%~101.1%。此方法能满足焙烧氰化尾中银含量测定。

  • 标签: 氰化尾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酸溶解
  • 简介: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富锰中Mn,Fe,SiO2,Al2O3,TiO2,CaO,MgO,Na2O,K2O,S,P,CuO,ZnO,NiO,BaO15种主次组分。使用混合熔剂在1050℃熔融制备样片,消除了试样的粒度效应和矿物效应,同时也解决了S元素在制样过程中容易挥发的难题。确定仪器测量的最佳参数,研究了熔样的条件、校正模式。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10%,测定结果与化学法测定值相符。方法快速、准确、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可用于富锰产品的品质评价和成分分析。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 熔融制样 富锰渣
  • 简介:试样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溶解完全,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于波长328.1nm处测定银量。方法准确快速,加标回收率在99.0%~104.0%,7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0.450%~3.7%,方法适用于铅鼓风炉渣、烟化炉渣、废渣、水淬、熔中银量(0.002%~0.050%)的测定。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铅冶炼渣
  • 简介:建立了碘酸钾滴定法测定铜阳极泥分银中锡的含量。通过硝酸溶解,过滤除铜,还原铁粉置换分离锑、铋、砷等元素,消除了铜阳极泥分银中的铜、锑、砷等杂质元素对锡测定的干扰。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9.7%-100%。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小于1.1%。操作过程简单,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 标签: 铜阳极泥分银渣 碘酸钾滴定
  • 简介: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从原子尺度研究了SrTiO_3缓冲层对Pt/PbTiO_3/Pt铁电电容的极化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针对PbO和TiO_22种不同终端表面的PbTiO_3铁电电容,在Pt与PbTiO_3的下界面处逐层引入SrTiO_3缓冲层,研究了PbTiO_3薄膜极化性质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引入SrTiO_3缓冲层会不同程度地破坏PbTiO_3薄膜的极化对称性,使指向上表面的极化状态更为稳定,这对于要求双稳极化状态的铁电存储器是不利的。

  • 标签: 铁电薄膜 缓冲层 界面 极化对称性破缺
  • 简介:采用火试金法富集铜尾矿中的金和银,能有效减少复杂基体对金测定的影响,得到的金银合粒用王水溶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测定。研究了火试金方法中熔融和灰吹的条件,以及最佳的质谱测定条件。测定铜尾矿中金的方法检出限为0.013ng/g,相对标准偏差(RSD,n=8)在3.1%~5.6%,测定结果与标准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完全满足铜尾矿分析测试的要求。

  • 标签: 火试金 铜渣尾矿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简介:试样在800℃的马弗炉中灼烧除硫,用王水溶解,上清液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于波长324.7,228.8,283.3,213.8n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分别测量铜、镉、铅、锌的含量。方法适用于直接浸出中的硫、硫精矿中铜、铅、锌、镉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铜0.025%~0.50%,镉:0.025%~0.50%,铅:0.26%~5%,锌:1.0%~10.00%。

  • 标签: 硫精矿和硫渣 灼烧除硫
  • 简介:以氢氟酸、硝酸消解样品,然后加入硫酸络合钛避免其在低酸度介质中水解,并且加热至产生三氧化硫烟以驱赶氢氟酸,以水稀释定容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直接测定含钒尾中钒的含量。实验考察了在共存含有铁、钛、铝、铬、锰、钒等元素的含钒尾复杂基体中,基体效应、光谱干扰以及背景噪音等影响因素对钒测定的干扰,方法通过优选元素分析谱线、背景校正区域以及光谱仪工作条件,并且采用基体匹配法和同步背景校正法相结合的方式,消除了构成复杂且变化无常的样品基体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可用于测定0.01%~6.0%的钒,并且样品基体在含20%~40%铁,5%~30%钛时,铝、铬、锰、钠、硅、钙、镁各元素1%~10%的变化对测定无影响,检测下限可达0.0009%;精密度RSD〈3%,加标回收率94%~106%,与高锰酸钾氧化-硫酸亚铁铵滴定化学分析法的测定结果对照一致。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尾渣 钒渣
  • 简介:建立了氢氧化钾、硝酸钾熔融,在氨水-氯化铵介质中用氢氧化铁共沉淀分离和富集锡、碲后,在标准系列中加入铁进行基体匹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铜阳极泥和分银中锡、碲含量的方法。对测定锡、碲的条件及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进行了研究,锡、碲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2、0.024μg/mL;加标回收率为98.0%-100.3%、99.0%-102.O%;相对标准偏差为2.4%-6.6%、1.3%-7.0%。方法简单快速,易于掌握。测定元素的含量范围为0.02%-5.0%。

  • 标签: 铜阳极泥 分银渣 ICP-A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