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噻吩-2-甲醛分别与邻氨基苯硫酚和硫代氨基脲合成了2种噻吩-2-甲醛杂环席夫碱.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检测方法对2种目标新型杂环类席夫碱产物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与分析.采用量子化学中常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对2种新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几何优化,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和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DFT)进一步优化,比较计算光谱与实际测试光谱之间误差,探究了2种席夫碱化合物荧光发光机制,为这类席夫碱分子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杂环席夫碱 噻吩-2-甲醛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甘氨酸与镧(Ⅲ)作用形成配合物.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结果可知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数据表明配合物与BSA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对于牛血清白蛋白构象影响.

  • 标签: 甘氨酸镧(Ⅲ)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 简介:合成了2种不同钒取代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Na4PMo11VO40和(HGly)4PMo11VO40,以下分别简写为PMo11V和Gly-PMo11V),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这2种化合物为效应物,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其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抑制效果、抑制机理和抑制类型.结果表明:PMo11V和Gly-PMo11V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抑制效果,其IC50分别为0.522和0.447mmol/L.其中,PMo11V对酪氨酸抑制过程属可逆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KI为2.629mmol/L,而Gly-PMo11V对酪氨酸抑制属不可逆抑制.综合比较,Gly-PMo11V对蘑菇酪氨酸抑制效果优于PMo11V.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甘氨酸 酪氨酸酶 抑制机理
  • 简介:基于乙醇/水溶液体系结晶纯化制备了Fmoc-L-亮氨酸.通过HRMS,IR和1HNMR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分析.被测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Fmoc-L-亮氨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含有芴环、酰胺键和苯环等Fmoc-L-亮氨酸特征基团,其结构与目标化合物分子结构一致.

  • 标签: 乙醇 水体系溶液 Fmoc-L-亮氨酸 化合物 化学结构 分析
  • 简介:采用自制电解池作为电化学衍生装置,建立了离子色谱一电化学衍生一荧光法测定饮料中氨酸。在碱性淋洗液作用下,酪氨酸在阴离子交换柱上被分离,到达自制电解池阳极室,在阳极上被氧化,氧化后产物因具有较强荧光而被荧光检测器检测。离子化试剂既可以做色谱分离所需淋洗液,又可以作为电化学反应优良支持电解液,因此,离子色谱和电化学衍生具有较好兼容性。最佳实验条件为:淋洗液NaOH(10mmol/L)+乙腈(ACN,1+9),流动相流速1.0mL/min,电解池电压1.0V,激发/发射波长320/420NM。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酪氨酸线性范围为0.01~10mg/L,检出限为1.2μg/L(信噪比S/N=3)。50μg/L氨酸标准溶液进样7次,得到色谱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2.5%。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选择性好特点,并成功用于饮料中酪氨酸测定。

  • 标签: 离子色谱 电化学衍生 荧光 酪氨酸
  • 简介:选用30个结构多样CaM抑制剂分子作为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及主成分回归分析(PCA)方法对每个化合物194个分子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各自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所建模型与主成分回归所建模型相对比,发现逐步筛选法为最优建模方法.该方法所建模型统计结果良好(R^2=0.952,SEE为0.289),应用于检验集时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R^2=0.941,SEP为0.295),模型表现出较强可靠性和预测性.

  • 标签: 钙调蛋白抑制剂 分子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简介:体外循环后精确控制鱼精蛋白用量对抗肝素,是预防鱼精蛋白中毒性反应关键环节.由于血液中存在高浓度亲脂性钾离子(如血液中钾离子浓度约为5mg/L,血细胞中钾离子浓度高达150mg/L),而传统聚阳离子选择性电极膜相中含有阳离子位点,在这种情况下,钾离子很容易进入聚合物膜相而干扰鱼精蛋白阳离子测定.为了克服血液中钾离子干扰,开发了肝素活化聚阴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成功实现了鱼精蛋白聚阳离子检测,高浓度钾离子不干扰测定.在最佳条件下,该电极对鱼精蛋白聚阳离子检出限可达0.1mg·L-1,线性范围为0.5-10mg·L-1.

  • 标签: 离子通量 离子选择性电极 鱼精蛋白 肝素
  • 简介:为了进一步研究HIV-1外膜蛋白结构和功能,获得足够量蛋白,对HIV-1外膜蛋白Env进行了修饰,利用PCR技术克隆目的基因,把Env基因构建到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表达载体中,把pPICZαB-Env表达载体转化到酵母中,根据基因重组技术,使Env基因和酵母基因组重组,筛选阳性重组子.

  • 标签: 毕赤酵母 ENV基因 重组子
  • 简介:本文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基因统计分析,建立了一个较精确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方法.我们不仅给出了一套α-螺旋及β-片层构象参数和构象势,同时也给出了一整套结构断裂参数。本文建立基因密码方法对α-螺旋和价片层预测成功率分别为88.0%和86.9%。

  • 标签: 蛋白质二级结构 基因密码 Α-螺旋 片层 结构断裂 结构基因
  • 简介:为了更好地研究牙龈卟啉菌(Prophyromonasgingivalis,Pg)表面蛋白(Surface-associatedproteins,SAP)生物活性,实验用SAP体外刺激小鼠颅骨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放免方法检测培养液中Ca2+和IL-6含量.同时,采用ELISA和MTT法分别测定SAP免疫小鼠抗体效价和诱导脾细胞转化程度.结果显示:一方面SAP是体外诱导骨吸收和前炎性因子合成介质;另一方面SAP免疫小鼠产生了抗SAP特异性抗体和脾细胞特异增生反应.这说明具有生物活性SAP诱导了实验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 标签: 牙龈卟啉菌 表面蛋白 生物活性 免疫原性 PgSAP 分离
  • 简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两个用于在丝状噬蓖体主要外壳蛋白表面展示外源多肽载体,这类载体可以使编码外源多肽DNA片段定向克隆到外壳蛋白N末端DNA序列中或附近,被修饰外壳蛋白将分布于野生型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单位中间。

  • 标签: 外壳蛋白 外源多钛 载体构建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简介:本文从复杂网络理论出发,在分析原有乳腺癌易感基因数据基础上,综合统计分析易感基因彼此之间关联与乳腺癌疾病之间关系,并以此构建乳腺癌致病基因蛋白质网络.通过计算和研究网络度,聚类系数等指标发现,此网络具有高度聚集性,即少数核心节点控制着整个网络结构稳定性.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和发现乳腺癌致病基因提供新理论依据和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复杂网络 蛋白质网络
  • 简介: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Cd2+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pH=7.0缓冲液中,以280nm作为激发波长,342nm作为发射波长,Cd2+对BSA荧光发射有较强猝灭作用.实验测定了Cd2+与BSA在289K,306K和319K温度下结合常数Ka分别为5.31×10^4,5.22×10^4,4.70×10^4,其热力学参数ΔHm=-3.07kJ·mol-1;ΔSm=79.83J·mol-1·K-1.结果表明导致BSA荧光猝灭是由于分子内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静态猝灭,他们之间主要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

  • 标签: 蛋白相互作用 牛血清蛋白 分子光谱 镉(Ⅱ) 非辐射能量转移 静电作用力
  • 简介:运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探讨了Co2+对槲皮素(Quercetin,Que)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结合作用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二者结合作用减弱因素.Co2+存在使Que与BSA作用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减小,但Co2+没有改变二者猝灭机制,仍为静态猝灭.Co2+与Que竞争作用及BSA-Co和Que-Co复合物形成,抑制了Que与BSA结合.

  • 标签: 槲皮素 牛血清白蛋白 Co2+ 结合作用
  • 简介: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一系列阳离子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阳离子卟啉通过静电引力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作用位点位于BSA表面.较高正电荷有利于增强卟啉与BSA作用力.

  • 标签: 阳离子卟啉 BSA 静电引力
  • 简介:用紫外、荧光、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氨基黑10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氨基黑10B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利用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热力学参数,表明氨基黑10B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相互作用;圆二色和同步荧光光谱显示氨基黑10B对BSA构象产生了影响.

  • 标签: 氨基黑10B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 简介:用荧光、紫外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美他环素(M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考察了不同温度下MC与HSA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同时研究了Cu^2+,Al^3+,Pb^2+,Ca^2+和K^+等金属离子对MC与HSA结合性质影响.基于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荧光给体HSA与受体MC间结合距离.

  • 标签: 人血清白蛋白 美他环素 荧光光谱法
  • 简介:通过紫外差谱方法研究金属Fe离子不同形态与不同类别血清白蛋白分子别构效应,并比较分析分子作用机理.考察氧介导条件对Fe离子不同形态分别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umin,HS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别构效应影响,建立定量模型方程.结果表明,Fe离子不同形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体系中存在Fe(Ⅱ)-HSA/BSA~Fe(Ⅲ)-HSA/BSA动态平衡,Fe(Ⅱ)-HSA/BSA~Fe(Ⅲ)-HSA/BSA电子转移效应是别构效应关键影响因素,导致Fe离子不同形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别构效应迥异,呈现形态显著性差异.氧介导及无氧条件下Fe(Ⅱ)-HSA/BSA~Fe(Ⅲ)-HSA/BSA电子转移效应机理不同.无氧条件下,Fe(Ⅲ)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遵循动力学一级反应规律,计算得到结合反应体系速率常数k及自由能变ΔG≠.

  • 标签: Fe(Ⅱ) Fe(Ⅲ) 别构效应 荷质传递 动力学方程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四溴荧光素、四氯四溴荧光素、二碘荧光素、乙基罗丹明B、健那绿B等5种荧光染料探针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5种染料探针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时,疏水作用力起决定性作用,静电力起次要作用,相比之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阴离子能力最强,其次为中性分子,最后为阳离子.通过疏水作用力,5种染料均是以非极性苯基进入BSA疏水性腔体中同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弱氢键形成加强了这种作用力,且使得光谱间能量转移效率明显提高.5种染料探针极性部位由于极性和空间效应原因难以进入腔体内部,致使反应均按接近1∶1方式进行.

  • 标签: 荧光染料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 反应机理
  • 简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在对其产品需求量作出较为准确预测前提下,应努力编制出使总费用(主要为生产费用和库存费用)最低生产计划。本文根据线性规划方法中求解运输总是的表格算法,提出一个计算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简易编制方法;并以人血白蛋白生产实际数据为例作出示范性计算,显示了使用本方法具有很高经济效益。

  • 标签: 人血白蛋白 运输问题 最小元素法 检验数 生产-库存最低成本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