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近三十多年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对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气温变化特征方面来看,昌都市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3℃/10a、0.41℃/10a、0.5℃/10a。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呈增温趋势,增辐最大均为冬季,增幅最小为夏季;冬季温度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从降水变化特征看,昌都市降水量呈现出波动性增加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是9.4015mm/10a,降水偏少时段为1980-1984年及2005-2007年,降水偏少期为1998-2004年。昌都市降水量大体呈北多南少分布(除芒康站),北部丁青站以及类乌齐站为多雨中心,南部八宿站降水最少。

  • 标签: 昌都市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是利用成都市2004年—2012年逐时太阳辐射资料,对太阳辐射进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包括年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总结归纳成都市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成都市2004年—2012年太阳辐射逐时年平均值为60.58W/m2,且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15时和16时的下降幅度是最大。2成都市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值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呈下降的趋势,但在冬季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春季下降的幅度是最大的,斜率为-1.39,秋季下降的幅度最小,斜率为-0.22,而冬季增长幅度的斜率为0.03。3成都市太阳辐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形势,春夏季的最大值出现13点,而秋冬季的最大值出现12点。

  • 标签: 太阳辐射 成都市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心城市与附近城镇在发展上有一定的功能互补性,随着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也带动了近域城镇的经济发展,根据现代“退二进三”的居住条件,城市生活条件的改变都依赖于附近城镇宽阔的地域条件,中心城市和附近城镇密切的商品、资金、服务、娱乐的双向流通都对近域城镇带来了明显的辐射作用,这种辐射的特点是必须通过中心城市和附近城镇的交通干线才能得以实现,同时交通干线的形成也形成了两个区域的生产、住宅、信息交流等经济生活。

  • 标签: 高速公路 发展因素 影响
  • 简介:为了研究结构时空网络中的同步现象,运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强耦合极限近似,得到时空网络中同步的本征值关系、拓扑条件及比值条件,给出了判断时空网络是否能发生同步的判据,并在具体的一般网络中得到验证。发现了小集团结构的重要性,它们可以决定如何在各个之间加入连接才能达到同步以及达到同步的最好的连接方式。通过观察其中最大的小集团,可以判断同步发生的临界耦合强度。给出了同步相图,整个时空网络存在5个状态:完全不同步状态(US)、同步状态(GrS)、内同步状态(IS)、完全同步状态(CS)和过渡状态。当把两个构成的网络扩展到多个,扩展到整个二维时空,可以看到不同的斑图转换,得到网络从完全不同步到完全同步的多种路径。

  • 标签: 同步 复杂网络 群同步
  • 简介: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以维系城市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生关系为核心,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株潭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循环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系统整体呈现良性循环发展态势,处于中度良性循环状态,并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城市群 复合生态系统 良性循环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成都地区2005-2014年的日降水资料,2010-2014年每小时降水数据,2013-2014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数据,对成都市不同量级降水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降雨量 降水日数 大气污染物 特征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涵出发,运用协同熵分析城市公共危机多主体系统的演化机理,并进一步构建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网络,最后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和优化资源配置三方面提出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路径。

  • 标签: 城市群 公共危机 协同熵 协同治理 机制
  • 简介:摘要通过深入调查藏区的古建筑,分析古建筑存在的雷灾隐患,从防雷设计、施工及维护等方面进行入手,确实做到古建筑的防雷保护作用。

  • 标签: 古建筑 防雷 技术 探析
  • 简介:摘要细颗粒物浓度是决定大气能见度的关键因子,利用2013年11月1日~2014年3月31日期间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逐时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监测数据以及温江站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大气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成都市能见度水平整体较低,2000m以下和2000m-3000m的样本数分别为1335、542,共占有效样本数的71%;(2)PM2.5质量浓度以及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大气能见度随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利用Mie散射理论,构建了大气能见度与PM2.5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基于幂函数分别在RH<70%、70%≤RH<80%以及80%≤RH<90%三种相对湿度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拟合研究,对应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1、-0.47、-0.52。

  • 标签: 成都市 大气能见度 相对湿度 PM2.5质量浓度 相关性
  • 简介:从中心城市中心的定位,城市中心区、城市极、、网的建设,以及城市中心区、城市极、城市、城市网相互间的关系,从大到小依次是细分,而从小到大则依次是综合,细分与综合是互换的,辩证统一的.

  • 标签: 中心城市 城市中心区 城市极 城市群 城市网 细分
  • 简介:受无标度网络结构特性的启发,将BA模型的"择优连接"机制进行扩展,引入微粒群体组织方式的构造过程,提出基于高聚集性的无标度网络模型的微粒算法。算法初期微粒被随机分布在环形结构中,随着搜索的进行不断增加新的微粒,并依据节点度和节点间的距离增加新的连接,最终形成具有高聚集性的无标度网络模型。这样,群体中多数微粒进行局部范围的搜索,而少量微粒按照全局模式搜索,两种方式相互制衡。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获得更好的收敛精度和进化速度。

  • 标签: 微粒群算法 无标度网络模型 择优连接 高聚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城市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空间经济联系与地域组织优化研究成为研究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部分之一。本文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指引。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中的16个中心城市组成的资金往来网络为例,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网络的基本网络特征进行分析来探讨城市的空间层级结构。在今后的发展中城市要合理规划布局,增强城市间的协调共客性,发挥政府的重要影响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

  • 标签: 社会网络 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
  • 简介:摘要本文对竹叶山北部矿成矿地质条件,地质特征、矿床类型、矿体形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通过勘查工作对矿体情况获得的认识,为该区域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 标签: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 作者: 齐海军周玉锋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科学技术哲学
  • 创建时间:2008-11-21
  • 出处:《西部科教论坛》 2008年第11期
  • 机构:生态社会主义关心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强调人类要与自然保持一种平衡协调发展,主张人类社会的一切制度和行为方式都应注重生态性、系统性原则,力图开辟一条既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又能保护人类生存的绿色环境的途径。这些思想从观念启示和现实选择两个方面为我们思考我国“两型”社会,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系统观出发,根据成都市下属区县三镇调查获得的资料,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以系统观为指导来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在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链条上来综合加以考虑。具体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使农村劳动力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等有较高的满意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统筹城乡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统筹城乡发展 影响
  • 简介:以电子政务和移动政务环境下的城市多政府博弈为例,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建模框架,展开系统运行机理分析、因果关系图设计和数学建模,基于进化博弈理论构建微观决策主体(即各城市政府决策者)的行为互动机制,并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构建宏观社会网络(即各决策者之间交互关系)的拓扑演化规则。且在模型构建中考虑了博弈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和非对称性、收益受合作水平影响的动态性、以及设计了与惩罚措施配套的补偿机制。本文为基于智能体的城市政府博弈模拟和政策实验研究奠定了模型基础。是复杂性科学理论和建模方法在政治学与公共行政领域的一次积极拓展,尝试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集合。

  • 标签: 城市群政府博弈 调控机制 多智能体 进化博弈 小世界网络
  • 简介:以城市多政府博弈以及(上层政府或协调机构的)调控措施为例,基于一个相嵌于小世界网络的非对称群体进化博弈模型构建多智能体模拟系统,设计一系列实验方案考察非对称博弈场景(成本、收益的非对称性分配)、以及与惩罚措施相配套的补偿机制等重要变量对城市政府博弈进程和收益演化的动态影响,为促进城市政府合作共赢和区域一体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参考。是(基于智能体的)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在政治学与公共行政领域的一次积极拓展,是“计算政治科学”的一次探索尝试。

  • 标签: 城市群政府博弈 调控机制 多智能体 非对称博弈 补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