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胜,又称厌胜.源于先民原始信仰中的祝祷行为。后演变为用符咒等法祛邪祈吉的一种较普遍的民间传习。例如,清袁枚《新齐谐·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云:“蜀人滇谦六.富而无子,屡得屡亡。

  • 标签: 文化 古代 原始信仰
  • 简介:永乐青花手杯是明代青花瓷中的杰作,造型沉稳凝重,使用得心应手,后世沿袭,佳品不绝。

  • 标签: 明代 压手杯 青花瓷
  • 简介:爷爷是个庄稼人,一辈子就知道弯了腰拼命地干活.那一年,刚过了温饱关的爷爷不知是听了谁的主意,央及人把自家那间西房拾掇出来,门面正朝着村中央那条小街,说是要开什么花圈店.后来,又请来一位会看"风水"的先生,说定了开张的日子后,爷爷还真成了村里唯一一家花圈店的掌柜子.

  • 标签: 开店事儿 爷爷开店
  • 简介:清初,广东诗人陈恭尹(1631~1700)有《读秦纪》诗云:“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以圯上老人授张良《太公兵法》故事,讥刺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百密一疏,终于使得张良能够在农民大起义中辅助刘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与群雄合力推翻了秦皇朝。此诗颇为当代选家所青睐,允称佳构。然亦有严加诃诋者。

  • 标签: 疑案 诗坛 岭南 焚书坑儒 秦始皇 张良
  • 简介:正定现藏有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三方仅见拓片,应为三方“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 标签: 正定 明代 “容膝”刻石 范志完
  • 简介:1958年的“大跃进”高潮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特色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出现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所谓的“奇迹”,我亲身经历的一奇闻就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一点。那时,我在山东省五莲县《五莲大众》报当记者。一天,突然接到高泽人民公社的电话称:该公社三教堂养猪场,一头母猪放出高产卫星,一胎竟产下36头小猪崽。这一消息令人备感新鲜与振奋,报社领导随即派我前去采访。采访途中,我思绪万千,一方面感到大跃进年代果真能出新鲜事和奇迹;另一方面,心中不免出现疑团。以往只晓得一头母猪一胎最多产12—13头猪崽,怎么现在的母猪一胎竟能

  • 标签: 大跃进年代 年代奇闻
  • 简介:1979年2月27日青海省委大院内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杨小民故意杀人案。彼时,我是《光明日报》驻青海记者。由于此案在省高院错判而又久拖不改,群众反映强烈,因此中央决定派出“中央赴青海处理杨小民杀人案调查组”,后又决定派出“中央赴青海处理杨案有关责任者工作组”予以解决。力度之大,为新中国历史所仅见。

  • 标签: 刑事案件 故意杀人案 《光明日报》 中国历史 青海 中央
  • 简介:中国的古代钱币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枚枚小小的钱币,蕴含了不同社会时期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商贸往来、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除了正式流通的钱币外,还有一种钱币,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只是在特定的渠道流通,主要用于馈赠、赏玩、祈福等,钱面上的图案和文字有特定的意义,表达人们的一种心理愿望和向往。此类货币被称为钱币的非正用品,一般都统归为胜钱,它们虽然是正式流通货币的衍生物,但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标签: 古代钱币 民俗性 流通货币 功能 政治生活 经济发展
  • 简介:在汉代胜钱中,许多钱上有带钩图案。《中国钱币》2010年第3期发表了刘春声先生题为《趣味盎然的早期压胜钱》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五枚汉代胜钱,其中三枚都有带钩图案。那么为什么汉代胜钱上会有带钩图案,这种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它为我们研究此类胜钱的性质、用途和断代提供了怎样的依据和启示,本文试谈一点浅见。

  • 标签: 图案 汉代 《中国钱币》 2010年 断代
  • 简介:焚书是可靠的史实,史料来源于《奏事》。坑儒是三重伪造的历史,其第一个版本是收入于《说苑.反质》的历史故事,第二个版本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定本是《诏定古文尚书序》。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编造者,是儒家的经师,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的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

  • 标签: 焚书 坑儒 三重伪造 卫宏 班固 儒学的经师
  • 简介:1963年,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了指导运动的发展,中央于5月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

  • 标签: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户县 陕西 中国共产党 基层党组织 历史考证
  • 简介:麦积山石窟第4窟上方有三排和洞窟同时期开凿的巨大桩孔。通过建筑学的分析,认为在最初修整4窟屋顶部分时,用于屋顶面积太大,为了避免在屋顶上遗留太多的施工孔,就在上方开凿了大型孔,然后利用悬吊的方法对屋面部分进行施工。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桩孔 探疑
  • 简介:《浅析怀宁藏“永通万国”胜钱母范》一文报导:“1986年春.怀宁县在开展全县文物普查时,于该县秀山乡秀山村一村民家,发现了一件‘永通万国’胜钱范……此‘永通万国’胜钱范,铜质,盆形,长方形圆角,范面长15.5厘米,宽11.3厘米,范厚2厘米,重810克,范中心有一方形凸起,高约为0.6厘米,左右各有一宽0.5厘米,高0.3厘米,‘×’字形浇铸槽,

  • 标签: 钱范 铜质 文物 辨伪 山村 发现
  • 简介:明人于谦治黄河水患时曾铸铁犀于开封城外,类此镇河兽在黄河边及其它水系都有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遗存。文章描述了这一特别的文化现象,认为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并与古代民间宗教中的“镇”“”巫术及其风俗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黄河 镇河兽 镇压 风俗背景
  • 简介:<正>1934年春,西藏地方祸起萧墙,时任仔本兼藏军总司令的龙厦因谋变之罪,被噶厦逮捕并处以酷刑。此案株连众多,震动全国,引起各方关注,当时国内普遍认为这是粉碎了一起亲英分子的未遂政变,提出国民政府和西藏地方关系的改善,正是除掉龙厦等人的结果。至今藏学界不少人仍作如是观。对此,本人实不敢苟同,遂草此文,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 标签: 十三世达赖 西藏 近代史 国民政府 达赖喇嘛 地方政府
  • 简介:本文以《布水台集》以及佛藏文献考定清初禅门诗界由《新蒲绿》一集而展开的激烈僧诤,诗史互证,剖析清初禅门诗界的复杂性。明清易代之际,禅门并非如一般论着所描述得那样“纯粹”。面对新王朝名位、利禄之诱惑,其间不乏若木陈辈者,尘念未尽,依旧汲汲於功利,甚至厚颜无耻,天良丧尽,在禅门诗界激起尖锐的冲突和严重的分化,此诚时人诗中所谓“更叹空门襄,腥尘也易乾”。

  • 标签: 《新蒲绿》 弘储继起 木陈道态 《布水台集》 僧诤
  • 简介:对于四川文化人来说,《全蜀艺文志》的作者是明代杨慎,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可是翻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全蜀艺文志》,赫然题明周复俊撰,还有嘉靖二十一年周复俊专门写的《全蜀艺文志》序。再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臣等谨案:《全蜀艺文志》六十四卷,明周复俊撰。复俊,昆山人,嘉靖庚戌进士……是编乃其为四川按察使司副使时,博采汉魏以降诗文之有关于蜀者类为一书,包括纲罗极称赅备……”

  • 标签: 艺文志 著作权 杨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嘉靖刊本 四川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