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1956年至1958年,毛泽东几度畅游长江。消息传出,词客骚人纷纷以诗词感怀。时有八三翁贺学海,漫步长江大桥之上,但见长天远水,逝者滔滔,不禁心潮逐浪,激荡不已,信口吟出一联世上有民皆受泽人间无水不朝东贺学海一联,名切人,可说恰到好处。得活,不露痕迹;得稳,不带勉强;得熟,不显生涩,读来但觉行云流水,宛如天造地设。古人云"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诚不谬矣。此联一出,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几十载过去,此联仍然

  • 标签: 毛泽东 长江大桥 诗词 痕迹 消息 漫步
  • 简介:贝鹿形席镇是汉代席镇中一种特殊类型,由青铜铸成鹿身,鹿背镶嵌贝壳而成,精致典雅,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文章对考古发掘出土的贝鹿形席镇的特征、流行年代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它反映了汉代人向往长寿富贵、功名利禄的心态。同时,文章也对贝鹿形席镇的使用情况和出现原因等作了初步讨论。

  • 标签: 汉代 席镇 鹿 镶嵌
  • 简介:从1982年暑假开始,我着手深入研究唐诗人韦应物,准备写一本评传。但有关韦应物的生平资料奇缺,除了北宋王钦臣的序、姚宽的小传和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约略提到韦的一些生平事迹外,虽有南宋沈作哲为韦应物作了补传,但他将诗人韦应物和比诗人稍后的另一个性情褊躁的大官僚韦应物混为一谈,增加了研究的困难。后来购得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和孙望先生的《蜗叟杂稿》,两书中有《韦应物系年考证》和《韦应

  • 标签: 韦应物 《唐诗纪事》 姚宽 王钦臣 生平事迹 傅璇琮
  • 简介:自从1982年意大利发行第一枚内外圈双金属币(KM111)以来,这种币型立即为全世界所仿效,形成了“双金属币热”。

  • 标签: 双金属币 集币俱乐部 种类 价格
  •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其中,民间钱庄所印、铸的各种金、银、铜、铁、锡、铝、陶、纸质货币,生存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有时甚至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民间 杂谈 金属 文明古国 人类社会 货币
  • 简介:<正>先秦时期的金属铸币是中国货币史上最为复杂的一个发展阶段,解放前,有些古钱收藏家曾经发表过一些专著或文章,但他们的资料来源大都是些传世品,对有些钱币还未能作出较为科学的解释。解放后,考古工作者虽然经过大量的田野发掘,获得了数以万计的古钱资料,然而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系偶然发现的窖藏,对许多古钱的发展过程和准确年代,一时

  • 标签: 先秦时期 古钱 金属铸币 马克思 空首 河南
  • 简介:文章以青海省两市六县婚姻登记档案为例,通过1994-2015年间城镇居民民族通婚的登记结婚与离婚数据,尝试分析青海省世居城镇居民的“互”情况,并附以田野调查数据加以验证,研究当地居民的民族通婚情况与意愿,以期对当前青海省主要世居民族城镇居民的族际关系质量和族际社会整合程度作一判断。

  • 标签: 民族通婚 青海 民族互嵌
  • 简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成都市文物管理处从废品收购站收回一青铜佛像,收回时佛像的双膝处已被砸残,后背及座子已砸变形,左膝处有修补痕迹。但整体形状基本完好,大致可以恢复其原状(如图所示)。该尊佛像以红铜为主要成分,螺发,肉髻细而高,髻顶有圆球形宝珠,发际线在额中略向下呈弧形,脸部瘦削,眉心有白毫,短下巴,双耳下垂,胸部肌肉隆起。披袒右袈裟,露右乳,

  • 标签: 铜佛像 考古研究 佛像袈裟 成像风格
  • 简介:记一春秋玉玦林颖我店收藏一春秋时期的五块,此为白玉,有黄褐色心斑,直径5.25厘米,厚0.2厘米,内径1.4厘米,缺口长1.9厘米,宽0.3-0.4厘米。玉的正面用S形阴线刻划有卷曲缠绕的变形龙纹,构图繁密,布局有序,雕刻线条极为流畅,充分体现了...

  • 标签: 玉玦 春秋时期 文化内涵 时代风格 人际交往 《白虎通》
  • 简介:邯郸市博物馆“磁州窑艺术展览”厅内陈列着数磁州窑瓷枕,艺术精美、充满民间生活情趣。其中两题诗枕龙为别具一格,一是“常忆离家日枕”,底间印有“张家造”字样,长31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白地黑花,上题“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言,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一是题“红绣鞋”诗枕,.长31厘米,宽15.5厘米,高12.5厘米。上书:“韩信功劳十大,朱客亮位治三台,百年都向土中埋,邵平瓜,盈亩种,渊明菊,夹篱开,闻安乐,得

  • 标签: 磁州窑 邯郸市博物馆 红绣鞋 艺术展览 民间生活 土中
  • 简介:梅瓶的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底足纤巧,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所以叫梅瓶,据说因其口小,只可插一枝梅花,供文人雅士案头清玩,这恐怕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梅瓶的起源始于宋朝,宋瓷的造型讲求挺拔、俏丽,梅瓶最能体现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梅瓶的功用原本是盛酒用的,

  • 标签: 传奇 原本 文人 误会 宋朝 美感
  • 简介:1963年昭盟文物站,征集到一青铜阴阳短剑。据介绍,这件短剑早在1958年于南山根遗址中出土,后被社员收藏交献文化部门。现藏宁城县文化馆。短剑呈曲刃柳叶形,通长21.6厘米,其中柄部长10厘米。脊呈八棱形;护手处呈半圆状。柄部扁平,两面分别铸一男、一女裸体像:女性两手交叉护至胸部,乳房微鼓;

  • 标签: 柳叶形 曲刃 文化部门 文化遗物 柄部 此器
  • 简介:记一唐代执壶偶读唐诗,发现许多唐诗提及胡人乐舞,诸如“羯鼓声高众乐停”,“胡琴琵琶与羌笛”,以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等等。说到胡人乐舞,不由想起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一级文物唐代点褐彩贴伎乐人物执壶,其上贴塑的伎乐人物亦与胡人乐...

  • 标签: 胡旋舞 丝绸之路 石家庄市 唐代部分 博物馆 新唐书
  • 简介:中国素有"金有价,玉无价"之说,汉代则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奠定了中国玉石文化的基本格局.1969年在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中出土的两玉器绝品--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和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充分体现了汉代玉石文化风格和死者的身份地位.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汉代 玉器珍品 中国 文物考古 雕刻艺术 玉石文化
  • 简介: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两汉代铜镜,一是官方机构“尚方”制作的四神规矩镜,一是当时的私家作坊侯氏制作的神兽镜,两镜制作规整,图案清晰,反映出汉代官方和私家的制镜水平。

  • 标签: 汉代 铜镜 尚方 侯氏神兽镜
  • 简介:佛教造像艺术是佛教发展的自然产物。在佛教流传的早期,印度佛教徒通常用足印、莲花、塔、菩提树等来象征佛陀,以表达他们对佛陀的热爱和崇敬。到公元前1世纪,逐渐兴起了造像艺术。我国的佛教造像是西汉末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至南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定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圆雕二定州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

  • 标签: 石造像 佛教造像 北齐 西汉 菩提树 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