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玉米在明中晚期时已传入甘肃,甘肃是当时较早引入玉米的几个省份之一,但直到清康熙朝,才开始加快传播速度和加大种植面积,直到民国时,得以在全省普遍种植。本文通过对玉米在甘肃的种植和传播时间、路径及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总结其对甘肃作物结构、社会经济所起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甘肃 玉米种植 玉米传播 作物结构 社会经济
  • 简介:与传统的玉米种植史研究范式不同,本文从气候突变、山林经济角度分析清代浙江省玉米种植史料的生成,认为乾隆末年和嘉庆年间的几次洪灾促使地方官员和士绅提出玉米引发水土流失的观点,道光年间降雨量增多又推动其形成更为完整的玉米为害表述体系,进而影响地方志的书写。清代江南木材需求量扩大,繁荣了浙江山区的杉木种植业,推动棚民采取刀耕火种法和林粮间作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玉米也因具有根系发达、穿透力强等特点而取代传统杂粮成为新的'花利'作物,承担起维系劳资双方利益分配机制的功能,但却没有成为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更不会直接促成大规模的人口增长。

  • 标签: 玉米 气候突变 山林经济 “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