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拙著《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是我在退休后的第7年,即2003年,得到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的仲呈祥同志和理论研宄室的同意并报请中国文联党组批准,继续以中国文联理论研宄室研宄员的身份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3BZW055),并在中央党校科研部的具体领导和指导下,开始了我的这次“蛮荒之旅”.研宄课题于2006年完成结项,经国家社科规划办聘请的五位业内专家评审,获得了“优秀”等级.接着,有幸被时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副主任的高有鹏先生纳入他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学研宄书系”,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出版.出版后,

  • 标签: 还原历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文联 民间文学 二十世纪
  • 简介: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著名人物,今人对其形象的了解和认识,多集中在他的愤怒、勇猛、任性、荣誉、友谊、刀枪不入、“阿喀琉斯之踵”和“早死的”上,把他看成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英雄,总体上持肯定态度。然而,这些看法并非无懈可击。多数人认识的是被层层包装后的、而非荷马史诗中那个原始的阿喀琉斯。本文对阿喀琉斯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还原“荷马史诗的阿喀琉斯”。

  • 标签: 阿喀琉斯 希腊神话 荷马史诗 特洛伊 形象
  • 简介:暴雨天曾是张兵先生最恐惧的天气。在重庆市市政同林局任职的7年里,他分管的2个垃圾场,每次暴雨后。因防护层老化,就会有渗漏液溢出.污染农田。黄黑黏稠的液体臭不可闻。随之而来的,是与村民漫长的扯皮、讨价还价,谈赔偿费。作为政府的代表方,他对漫骂习以为常,“没有好人坏人,只有争取自己利益的平凡人,”除夕夜.炯花爆竹可能会引爆化粪池,他得在单位值班到凌晨1点。

  • 标签: 阅读欲望 官场 还原 讨价还价 重庆市 垃圾场
  • 简介:1999年4月18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阿拉腾松布尔前往内蒙古图书馆蒙文书库特藏部查阅资料,在偶然的情况下,他发现了贺西格巴图还原《蒙古秘史》铅印本。贺西格巴图是内蒙古近代文化名人,著有《古今宝史纲》等书。从这次发现的蒙文还原《蒙古秘史》来看,贺西格巴图还对《蒙古秘史》作了深入研究。所发现的蒙文还原《蒙古秘史》共为二册。前一册书页上用蒙古文粗黑体铅印着“贺西格巴图译蒙古秘史”,旁边用小黑体印着“蒙古秘史”,全书179页。后一册用蒙古文粗黑体铅印着“蒙古文意译元朝秘史”第一至五卷,为一残本。两部书对译者、编审者、翻印者、发行者都有标注。对以上两部书进行初步分析后,阿拉腾松布尔认为

  • 标签: 《蒙古秘史》 蒙古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图书馆 粗黑体 学术研究价值
  • 简介:一查《清德宗实录》,光绪十一年(1885年)八月二十五日奉皇太后懿旨::“据李鸿章面奏开设官银号以裨国计等语.着户部会同李鸿章妥议具奏,并命醇亲王奕赧一并与议。”这里的“官银号”即官银行,也就是国家银行。

  • 标签: 光绪 金融史 《清德宗实录》 国家银行 还原 李鸿章
  • 简介:王肃《诗经》注,全书已佚而集中存留於《毛诗正义》中。《正义》的解经系统对王注的取舍有内在的体例。通过还原佚文的引用语境,可以发现“述毛”是孔疏引用王注的预设前提。王肃对毛传的墨守远过郑玄,其对未明言的传意的补足和推测遵循一定的义例。“郑王之异”是“王述毛”与“郑异毛”衍生的间接结果。但王肃《诗经》学在後世的影像却是围绕着“郑王之争”的先在焦点拼接而成的,“难郑”成为核心。“述毛”的残片与“难郑”的影像都渗透了经学史发展的印迹。

  • 标签: 王肃《诗经》学 述毛 难郑 《毛诗正义》
  • 简介:在从物品到藏品的"博物馆化"过程中,"物"因为去脉络化、去功能化、去时间化而在博物馆场域里呈现为一种特殊状态,即元价值状态。博物馆操作者在多大程度与何种角度呈现出元价值态的"物"的多元意义内涵,决定了藏品将架设起一座什么样的桥梁,以通向新的意义目标。也就是说,如果围绕着博物馆藏品的意义还原与价值传播是两个向度的沟通行为,那么,前一个沟通行为的深度与广度,将决定后一个沟通行为的质量与效应。

  • 标签: “博物馆化” 多元价值 意义还原 价值传播
  • 简介:古史传说是个长期困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问题,本文试以帝系、族姓的历史还原作为厘清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首先,笔者回顾了疑古运动后为何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全都把目光聚焦于“族团说”,指出此说乃应运而生,背后有深刻的政治原因和学术机缘。其次,笔者讨论族姓,把两周常见的20个族姓分别归入黄帝集团、炎帝集团、二皞集团和祝融集团,指出族姓制度是发明于两周时期。其次,笔者把先秦帝系分为两种“五帝说”,一种属周帝系,一种属秦帝系,指出前者是西周大一统的总结,后者是秦代大一统的预告。最后,笔者对上述讨论进行总结,涉及古史传说的层次,帝系和族姓的关系,以及“二重史证”在考古研究上的分寸把握。

  • 标签: 帝系 族姓 传说时代 两种五帝说 二重史证
  • 简介:有学者根据傣族文献的记载认为,傣族在公元前5世纪时曾建立过一个地跨云南西部和缅甸的“达光王国”,并把“达光王国”写进了有关傣族历史的论著之中。本文作者根据其掌握的资料对“达光王国”进行了考证后指出,傣族文献中有关“达光王国”的记载,实际上是流传到傣族地区并被“傣化”后写进了傣族文献的一些缅甸史籍中关于缅甸历史上的“太公王国”的传说故事,不足为信。

  • 标签: 傣族历史 达光王国 讹误
  • 简介:2月6-l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文化财产归还原属国或返还非法占有文化财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返还委员会”)在法国巴黎总部召开了第13届会议。中国等22个返还委员会成员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它60个成员国和梵蒂冈与巴勒斯坦以及国际博协、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等9个国际政府间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180多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财产 第13届 非法占有 委员会 政府间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叱咤风云”之阴丹士林布极为畅销,其诞生与发展是有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的。

  • 标签: 士林 技术 40年代 耐人寻味
  • 简介:采用矿山考古、模拟实验等方法,对中国商代采矿技术进行论证后得出如下论点:商代,探矿采用了重砂法和工程法.地下开拓采用竖井、斜井、平巷等多种井巷联合进行.采掘工具已使用铜质专门器.采用多种型、式不同的"预制"木构件,用于各地矿山井下,形成了规范的井巷支护技术.矿山提升采用滑车等简单机械.矿井采用自然通风.井下有了排水槽、水仓等排水设施.井下采用火把式照明.

  • 标签: 商代 江南 铜矿开采技术 探矿 采矿
  • 简介:羊皮筏是宁夏历史上长期使用过的一种水上运输工具。在极盛时期(清末至民国初年),最小的羊皮筏由13只皮囊(即浑脱)组成,可载400公斤;最大的中460只皮囊组并,既载客又载货,承载能力达15吨,航程可由青海省贵德县直达内蒙古托克托县。1956年8~10月,石嘴山煤矿筹建处为石嘴山电厂采购的两台发电机组由满州里用火车运到了兰州,

  • 标签: 羊皮筏 制作技术 水上运输工具 承载能力
  • 简介:文献档案修裱技术栾承素文献修复是一个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过程,它包括去污、脱酸、加固、字迹显示与恢复,以及修补、托裱等。目的是有利于文献的保护、使用与收藏,尽量延长其寿命。文献修复不得损害文献载体,破坏文献上原有的任何历史痕迹。作者在文献档案修裱工作实...

  • 标签: 文献档案 修裱技术 文献修复 档案材料 博物馆学会 古籍修补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学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学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大面值硬币的防伪要素包括硬币的外形尺寸(直径、厚度等)、重量、颜色、手感、表面光亮程度,以及金属成份还有硬币正、反两面上的图案和文字的形状(字体、字型)、位置、大小和错落起伏的规律,特别是有注明着微小字符(钱币生产厂、地点和设计家的缩写字母)和图样中隐匿的标识等。

  • 标签: 硬币 生产厂 防伪技术 标识 要素 地点
  • 简介:称蒙古族为"蒙兀",称之为"朦瓦",称之为"盟古",明初修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他率部先后灭亡了塔塔儿回部、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篾儿乞惕等部落,统一了大漠南北,于元太祖元年(1206年),集蒙族各酋长于斡难河开会,建九旒白旗,即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宁夏固原)西南之清水县.太宗窝阔台继位后,于太宗七年(1235年)再侵南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

  • 标签: 《辽史》 《新唐书》 军事集团 宋孝宗 《元史》 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