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历史的回族民间乐器——口,由于其美妙的音色、精巧的制作工艺、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我国少数民族和回族集聚区中广为流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现代文化和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口,这一民间乐器,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也濒临灭绝,随着大众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艺术传播平台的繁荣发展悄然退出了绚丽的舞台。

  • 标签: 民间乐器 文化生活质量 艺术传播 演奏方法 濒临灭绝 右手指
  • 简介:(一)2003年11月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负责申报的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28种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利好消息一经公布,反馈国内,遂酿成一时之盛,文化官员、古琴演奏家、研究者、爱好者无不欢欣鼓舞。

  • 标签: 古琴艺术 古琴演奏 古琴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人音乐 风寒
  • 简介:打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上面对“弓”是这样注释的:“弓,以近穷远。”也就是说,弓,把箭射向远处。狩猎也好,擒敌也好,作为兵器,弓永远伴随着金戈铁马。即便是体育竞技中的弓,“射”,仍是它的唯一功能。然而有一种弓,它的功能不再是“射”,它就是用于演奏的弦乐乐器的弓。这种作为弦乐乐器的弓,就是琴弓。琴

  • 标签: 琴弓 弦乐 清商 《说文》 体育竞技 乐器
  • 简介:《三国演义》就是伪娘!因为那时的人们爱做梦,《三国演义》满足了他们“圣君梦”、“清官梦”、“侠客梦”的需求。——近日,易中天被邀请到无锡进行了一场名为《先秦政治智慧》的讲座。面对读者听众,易中天兴趣盎然,“拖堂”近一个小时,席间伴随着诸多惊人言论。

  • 标签: 《三国演义》 语言 政治智慧 易中天 侠客
  • 简介:日本正仓院藏唐代螺钿紫檀五琵琶的髹饰工艺在历史上具有极为辉煌的价值,是我国古代民族乐器装饰工艺的巅峰。本文从这把琵琶的髹饰工艺考据入手,简要介绍正仓院藏唐代螺钿紫檀五琵琶,并从髹饰部位、髹饰材料、髹饰工艺和髹饰功能四个方面解析正仓院藏唐代五琵琶的髹饰工艺,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髹饰工艺的精粹,使古老的传统工艺再现光芒。

  • 标签: 日本正仓院 唐代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髹饰 工艺
  • 简介:写了一个昆剧剧本《李慧娘》,预演时送我一张戏票。我因为听不懂唱词,不大看歌剧,但地方戏、昆曲,有时也看看。那天戏场上熟朋友很多,李慧娘鬼魂上场,高歌曼舞,的确看得叫人入迷。文井同志恰巧坐在我旁边,他一边看戏,一边轻轻对我说:“你看孟,老树开花了。”他把这话对我说,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好意的鼓励,可是我却惭愧得很。我和孟,以前都算是太阳社的人。他写诗,我写些乱七八糟的短篇。大革命之后,大家都是“破落户子弟”,有点“吊儿郎当”,气味相投。他说:“你叫建南,我就叫个建北,咱俩给个兄弟吧。”他出了一本小小的诗集,归入总名《钻雄小丛书》中,我爱读诗,虽然内容和书名均已忘记,但的确记得他送了我一本。我

  • 标签: 贾似道 红牡丹 破落户子弟 深自庆幸 《毛泽东选集》 “干校”
  • 简介:云阳清水湖腹底才平本自修,鸳鸯碧影放波鸥.笙歌水面琵笆恋,雾棹浓颜好伴秋.云阳龙缸龙盘峰岭起,日出草芳融.鹰嘴衔珠秀,天梯接翠蒙.琉璃嵌栈道,远近对梧桐.滴砾帘钩动,凉亭坐有风.

  • 标签: 《李国超(六首)》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
  • 简介:<正>社会统计调查资料在地方志编纂中的运用李炜在《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方志首先是实地研究中快速获悉地方历史脉络的最为重要的资料;其次是社会变迁研究中甚为珍贵的纵贯

  • 标签: 地方志编纂 中国地方志 志书质量 地情资料 地方历史 志稿评议
  • 简介:<正>志书编纂的一些新认识段柄仁在《北京地方志》2010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提出志书编纂的新认识:1.修志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性工作。2.修志是对历史的再梳理、再认识、再借鉴。3.志书编纂的三个重要原则——明确主旨、抓住

  • 标签: 志书编纂 修志 史志 旅游资源 篇目设计 志书质量
  • 简介:按在本书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交代一下所收录文章的“来源”:《作为社会体系的文明》,以《社会体系——对文明人类学的初步探讨》为题,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学观点》,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 标签: 中国人类学 社会体系 文明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前言 社会人类学
  • 简介:清初秀才蒲松龄(1640~1715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蒋太史》的纪实文言小说,写的是清顺治四年(1647)探花蒋的轶闻逸事(太史是明清翰林的别称),文中充满着佛教的因缘学说。蒋其人并非出自蒲柳泉先生的杜撰,历史上确有真人真事。蒲松龄与蒋是同时代人,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而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

  • 标签: 蒋超 《峨眉山志》 地方志 清朝 佛教文化
  • 简介:<正>我不是小说理论家。我——可能象昔日和当今的一切小说作者一样——仅仅因某种情势所致,对自己已问世的小说,对我已读过的作品,以及对于我计划中要写的东西,说过一些批评式的意见而已。而且在多半情况下,这些批评意见是由外界的反响引起的——那些散见于报章杂志上的对于我的作品的反馈意见,我觉得是令人吃惊的,或者说是没有道理的。

  • 标签: 新小说理论 小说作者 作品 新小说派 小说家 作家
  • 简介:方志学的学科体系梁滨久在《方志研究》89年1期撰文,认为方志学的学科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一、方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的种类与编纂目的,性质与特征,功能与属性,内容与体例,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发展规律与趋势,方志事业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等。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研究 修志 存史 承编单位 总纂
  • 简介:横扫周村.是山东兵团1948年春的第一仗!派谁主攻?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很快想到他麾下的主力第九纵队。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将军,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决定派纵队副参谋长叶亲自带队前去刺探敌情。

  • 标签: 少将 知己知彼 司令员 许世友 参谋长 叶超
  • 简介:著名考古学家、教育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俞伟先生,于去年12月病逝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他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回想起同他在湖北考古的日子里,他那不知疲惫地坚持考古实践,艰苦地探索楚文化的执着精神,一幕幕感人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心情难以平静.

  • 标签: 俞伟超 楚文化 考古工作 考古学家 随葬器物 九口堰遗址
  • 简介:上世纪六十年代读初中时,我就经常看《新民晚报》,喜欢读署名林放的杂文。真正认识赵构先生(林放),是进上海市委统战部工作、担任《上海统战工作》编辑、记者后。其时,他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198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我奉处长陈荣初之命并事先约好,到吴兴路246弄赵老家拜访,向他约稿。

  • 标签: 赵超构 统战部 关公 《新民晚报》 全国政协常委 六十年代
  • 简介:近三个星期.中乒坛暗流涌动2006年乒联赛的自由球员摘牌制度舷动了每一家惧乐部的敏感神经.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此次自由球员摘牌制度不仅仅是触动了俱乐部的神经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触痛”群501万!乒超标王竟然比足球中超联赛的标王还高。这个天价数字引起的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但仅仅高兴了几天陕西银河和山东鲁能俱乐部便要求“退货”从而引发了标王风波.

  • 标签: 神话 制造 摘牌制度 俱乐部 标王 神经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就涉及到如何看待理论、学说,以及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等问题。理论为什么要与时俱进?这是由理论的特性所决定的。第一,实践性。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经验总结。实践,既是理论的源泉,又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是理论的价值体现,又是理论真理性的检验标准。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根之花,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注定要被历史所否定。而实践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标签: 理论 马克思主义 党的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 实践 不竭动力
  • 简介:本文首次对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体裁理论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并指出其在诗体理论的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介绍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体裁分类理论并作比较,并对白居易何以称古体为"格诗"这个问题作了探讨.二是依据元白的自述,研究其尊古轻律思想的实践历史.并以他们典型个案透视唐诗体裁系统中古近两大类体裁的关系.三是研究元稹的近体诗理论,并探讨元白近体艺术风格与此种理论的对应性,对唐宋两代诗人在近体方面的不同艺术标准这一问题也有所涉及.

  • 标签: 诗歌体裁 艺术风格 艺术标准 无稹 诗体理论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