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我的故乡在青海高原,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生活工作了40多年,因从事林业工作,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林区、草原和乡村里跑,在牧区经常听到高原人赞颂

  • 标签: 草原格桑花
  • 简介:<正>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五日至七日,法国新任驻华大使皮埃·先生、文化参赞包和蒂先生、科技参赞瓦莱先生一行在国家教委外事局欧洲处处长张保庆陪同下访问了武汉大学。在访问期间,大使一行参观了法语系、标本楼和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大使向法语系、数学系师生发表了演说;刘道玉校长、齐民友副校长、傅建民副校长等校领导会见了大使,并进行了正式会晤。校外事处、法语系、法国问题研究所、数学系、经济学院、法学院等

  • 标签: 大使 文化参赞 副校长 外事局 国家教委 预备班
  • 简介:本材料是内蒙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84年1月至1989年12月搜集的木刻本、手抄本(包括记录、复印本)、艺人录音带及各种文本的《》出版物目录。其中木刻本、手抄本20部,录音带356盘(小时),各种文本《》48部,《》风物传说120则。

  • 标签: 搜集整理 卫拉特 蒙文 风物传说 内蒙古 新疆
  • 简介:古堡位于皮山县杜瓦山区,选址于一船形台地之上,台地两侧及前后端均为悬崖。古堡北墙筑于台地中部,东、西、南依相对高度100余米的悬崖天险不筑墙,南端只有一条登上台地的小道。北墙中部开口,左右各筑一哨屋,墙北26m处有一道护城壕。

  • 标签: 古堡 皮山县 文物考古 钱币
  • 简介:文章对嘉庆时期爆发的张之乱进行了探讨,认为清代新疆地区由于特有的政治、历史和宗教环境,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交织,外国势力也时时觊觎新疆,这一切都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央政府的治边政策和吏治建设也是影响新疆稳定的重要因素。官制的不健全、地方官员的腐败以及封建伯克对各族人民的剥削与压迫,给新疆的政局带来不稳定因素,也给动乱组织者以可乘之机。有清一代,新疆发生的叛乱事件断断续续长达100多年。南疆地区几次比较大的叛乱活动无不与清代新疆的边吏素质有密切的关系。驻疆官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对新疆治理的好坏。

  • 标签: 清代 新疆 张格尔之乱 吏治
  • 简介:画家自述:热爱绘画的自由职业者。无拘无束是草原人的天性,行走世界、体验世界的广阔博大。行走间,如诗人且走且吟,边走边画。1988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察森镇教美术课。1991年,在北京琉璃厂卖画。1993年,受聘中国书店画师。1997年,加入内蒙古农牧民书画研究会。1998年,赴泰国参加佛教文化艺术展。2000年,在内蒙古草原坚持写生。2004年,受聘北京龙泉寺大元圣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画佛教唐卡绘画作品。2005年10月,受聘于香港支莲慈善事业文化传播公司从事佛教题材绘画。2006年,深入内蒙古草原从事草原民间风情绘画创作。

  • 标签: 内蒙古草原 绘画作品 文化发展 佛教文化 写生 工笔画
  • 简介:<正>《汗传奇——蒙古英雄史诗》一书日文译本被列入日本东洋文库第566号,于1993年7月由平凡社(东京)出版。本书为32开精装本,共429页。译者若松宽,1937年生于神奈川县。京都大学研究生毕业,文学博士。现任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是日本著名蒙古史专家,主要论文有:《准噶尔汗国的形成过程》(《东洋史研究》),《<汗传>与熔铁传说》(《蒙古语言文学》)等。

  • 标签: 形成过程 译本 传奇 出版社 蒙古语言文学 东洋文库
  • 简介:灵魂的自省──读斯当的心理小说《阿道夫》董芳Resume:cetarticlesedonnepourtached'etudierquelquesprocedescaracteristiquesd'AdolphedeB.Constant-visio...

  • 标签: 阿道尔夫 贡斯当 心理小说 心理分析小说 现代小说 出版商
  • 简介:在蒙古族《》史诗中,从牧童到可汗、圣主的成长阶段分别体现了三种功能——生产、征战和宗教。功能的转换通过具有过渡仪式性质的“重生”来实现,这种功能的转换方式具有明显的蒙古族特色。它与蒙古族英雄史诗传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北京木刻版《》的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受到了三功能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很有可能是经由藏传佛教以及印度史诗和民间故事在蒙古族地区的流传而逐渐渗透的。

  • 标签: “三功能” 蒙古族史诗 《格斯尔》 功能转换
  • 简介:俄国对史诗《传》的研究[俄]Д.乌雷姆吉耶夫(Д·улымжиев)学者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英雄史诗《》或称《传》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史诗作品之一。从前,研究人员把《传》公正地称作中央亚的《伊里亚特》(古希腊叙事长诗--译者...

  • 标签: 《格斯尔》 布里亚特人 英雄史诗 科学院院士 符拉基米尔佐夫 俄国
  • 简介:杨遇春是清朝著名将领,其一生戎马生涯经历无数战役。道光六年(1826),由于爆发张叛乱,是年杨恰为署理陕甘总督,加之作战经验丰富,临危受命,在平定张叛乱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对其仕途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杨遇春 张格尔叛乱 边疆治理
  • 简介:一、引论蒙古学者策·达木丁苏伦在《的故事的三个特征》中指出:人民性是《》的重要特征,而笔者在对蒙古史诗《江》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江》具有狂欢特征,继而发现狂欢性是蒙古史诗的重要特征。笔者认为人民性与狂欢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在以后文章中给以关注。)

  • 标签: 《江格尔》 蒙古史诗 狂欢性 《格斯尔》 民性 发现
  • 简介:去阿尔卑斯山滑完雪以后,享受一下瑞士的阳光吧!4月的瑞士吕耶气候温和,此时前往是个不错的选择。吕耶是瑞士南部弗里堡州的一座中世纪小城,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最正宗、最出名的Gruyere奶酪原产地。

  • 标签: 瑞士 奶酪 阿尔卑斯山 自然风光 中世纪 原产地
  • 简介:读《禹》随记王毓瑚古今讲说《禹》者多矣。其著述本未能尽读,因不曾认真作过研究(即使读过者,论点也都记忆不清),现在仍算是从头学起,而又手边除顾先生注释之“禹”篇外更无他书,故只能把一时想到的拉杂记下,以备自己日后参考而已。九州部分既载壶口,治梁...

  • 标签: 《禹贡》 敷浅原 鄱阳湖 沼泽区 汉水 大别山
  • 简介:北京木刻版《》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的桑杰扎布翻译的《传》与2016年出版的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的《十方圣主格斯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探究二者的体例、语言修辞特点,从而评述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 标签: 史诗传统 《格斯尔》 木刻版 汉译本 比较研究
  • 简介:蒙古文《》有木刻本和多种手抄本传世。由于背景信息的缺乏和传播形态的复杂性,《》各版本的文本性质,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相互的关系都是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文《》中《镇压黑纹虎之部》的三种异文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了它们的文本性质,以及它们从口头文本演变为书面化与经典化文本的过程。

  • 标签: 《格斯尔》 《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 口头性 书面化 异文
  • 简介:《江》研究中的文化观与史诗观日勒扎布在我国,关于《江》的产生和形成年代问题,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言而喻,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提出多少种观点,但13世纪毕竟是一个分水岭。因为,13世纪是蒙古社会正式跨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也就是说,《江...

  • 标签: 《江格尔》 文化观 蒙古史诗 英雄史诗 蒙古文化 民间文学
  • 简介:2009年5月25日,蒙古国总统选举委员会宣布:蒙古民主党候选人、前总理查希亚·额勒贝吉以百分之五十一点二四的得票率,击败蒙古人民革命党候选人、竞选连任的总统那木巴·恩赫巴亚,当选蒙古国新一任总统。

  • 标签: 勒贝格 蒙古国 蒙古人民革命 民主党 当选总统 候选人
  • 简介:“宾”一词自《周礼》中出现直至唐代,其意涵不断演变和丰富。在唐代,“宾”既指外邦纳贡献方物和地方荐举人才时所行礼仪,又指地方荐士子。唐代出现留学生以后,“宾”又指宾庭士,也成为专为留学生设置的宾科的简称。唐代宾科针对留学生的“每自别试”并非另行考试,而是阅卷时区别对待,放宽判卷标准。宋代仍设宾科,但因实行糊名誊录制度,单独举行考试。“附名榜尾”的放榜方式,唐宋没有变化。唐代宾科及第留学生有多种去向,既可在唐为官,也可回归本国,甚至充任唐朝使者,愿意终老唐土者朝廷也不作干涉。

  • 标签: 唐代 留学生 宾贡科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