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1947年6月,武汉大学发生"六一惨案",学生运动一度处于低潮。8月中旬起,武大助学运动开始发动,地下党组织依靠进步社团组成武大助学筹委会,并与武大教授会、武汉社会民主人士、基督教青年会和学生公社等取得联系,争取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当年底,武大地下党总支建立,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组织读《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等。这期间有人读高尔基的三部曲:

  • 标签: 珞珈山 基督教青年会 成武 地下党组织 我的大学 社会发展史
  • 简介:“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这段激情满怀的《金缕曲·留别祖国》,正是津门才子李叔同别离祖国,东渡日本探索人

  • 标签: 李叔同 春柳社 中国留学生 黑奴吁天录 日本 话剧史
  • 简介:每一次被伤害,每一次被误解,从童年阴影到即刻发生的难过事,都可以变得渺小,化为一个段子的素材--这就是脱口秀的力量。

  • 标签: 演出 脱口秀 表演艺术 艺术工作者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十分关注话剧事业的发展,在组织剧本创作、培养话剧人才、支持话剧演出、推出优秀作品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国话剧的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话剧演出 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 剧本创作 优秀作品
  • 简介:2010年黄亚洲的小说《雷锋》出版.不久电视剧与话剧上演。曾经红于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在当下是否还能继续传承,这几乎成了一个社会热议的话题,今天,特别刊出一篇观后感,作者带着上初中的女儿去看话剧《雷锋》,很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雷锋》 话剧 2010年 雷锋精神 60年代 电视剧
  • 简介:1907年,由中国戏剧工作者自编自演的五幕新剧《黑奴吁天录》的上演,标志着中国话剧的诞生。从那一刻起,中国话剧就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近代文化启蒙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话剧成为反帝反封建、激励民族斗志、警醒国民意识的战斗号角。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峥嵘岁月里,进步话剧工作者深入农村、工矿、学校、街头,深入炮火纷飞的战场,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的话剧作品,为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刨意产业和产品,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合作于中国的文化刨意产业”,这是2006年岁尾中国北京倾力打造的视觉创意盛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鲜明特征。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文化 演出 中国北京 技术合作 鲜明特征
  • 简介:1997年金秋9月,正是五谷垂穗,硕果飘香的季节,北京传出好消息:大悟县楚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革命历史楚剧《中原突围》(以下简称《中》剧)晋京演出成功,受到中央首长、戏剧专家和首都观众一致好评,声誉鹊起。这部精品是怎么诞生的?它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笔者为此采访了《中》剧编剧、主要演员、县楚剧团负责人。他们首先谈起大悟县文体局局长胡凡明,都说没有他的重视、组织、策划,《中》剧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胡凡明年近四十,年富力强,方正的脸上透着坚毅与自信,说话谈锋雄健,行动风风火火,仿佛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就任县文体局局长以后,始终把“出人才、出精品”当作工

  • 标签: 中原突围 楚剧 中原军区 大悟县 李先念 新闻发布
  • 简介:南开话剧之所以能够崛起于清末时期,而且一路走来成为北方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是与张伯苓的提倡有密切关系的。张伯苓是南开话剧的拓荒者和中国北方话剧的先驱。

  • 标签: 南开新剧团 话剧艺术 南开中学 周恩来 演出 曹禺
  • 简介:2012年,年近九旬高龄的著名话剧艺术家朱琳,在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献礼大戏《甲子园》中登台,扮演王奶奶。这是朱琳最后一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坐着轮椅的她坚持完成了演出。她说:"我快90岁了,要给自己留个纪念,我要再听一听首都剧场的钟声。"至此她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中国话剧皇后"之誉的朱琳,1923年5月出生在江苏连云港,1937年参加革命。历任淮阴长虹剧社、武汉抗日救亡演剧队、新中国剧社、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等,曾系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

  • 标签: 朱琳 救亡演剧队 北京人艺 首都剧场 新中国剧社 艺委会委员
  • 简介:周恩来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夏钧寅1958年周恩来、陈毅和欧阳予倩、李伯钊等与剧院同志游览颐和园时合影为纪念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颐和园和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难得的聚会,剧院举行一次故人重游颐和园的活动。那天一大早,剧院的几代艺术家们聚首进入颐...

  • 标签: 周恩来 周总理 话剧院 颐和园 邓颖超 电影演员
  • 简介:张鲁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歌剧《白毛女》曲作者之一。他不仅曲写得富有民族风格、民间特色,咏唱抑扬上口,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他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歌也唱得好,尤其是民歌戏曲,如陕北道情、信天游,陕西的、秦腔,山西、河北、河南梆子,山东柳琴,东北...

  • 标签: 张鲁 音乐伴奏 歌剧《白毛女》 成仿吾 解放区 民族风格
  • 简介:1956年3月,春暖花开之际,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回故里泰州演出,一时盛况空前,传为一段佳话,至今人们还习惯地称之为“梅兰芳回乡访问演出”。时光虽逝,但许多往事仍记忆犹新,当时我负责接待工作,与梅先生接触较多,深感梅先生品德高尚,对人诚恳谦虚,艺术上则一丝不苟,风范长留。

  • 标签: 访问演出 梅兰芳 艺术大师 接待工作
  • 简介:《长征组歌》是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将军亲笔创作的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得到周恩来、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军委、总部、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创排完成的。杨成武、杨得志、廖汉生、孙毅等老首长都曾亲临创排现场具体指导。

  • 标签: 《长征组歌》 创作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演出 长征胜利 北京军区
  • 简介:"相声艺术驰中外,五十年来侯宝林。"侯宝林,幼时曾学京剧并搭班演出,16岁改学相声,创作整理《夜行记》、《离婚前奏曲》、《关公战秦琼》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传世精品相声,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被誉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毛泽东曾称赞道:"侯宝林是个人才,是个语言研究家。"1985年5月,他曾来泰州演出,本文就讲述其间发生的几件轶事。

  • 标签: 侯宝林 夜行记 秦琼 王寿山 语言研究 经济管理权限
  • 简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成为京剧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全国各地的剧团集中力量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北京京剧团(今北京京剧院的前身)创作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就是其中之一。从1964年《沙家浜》的前身《芦荡火种》公演、获得成功算起,到今年已然是整整50年了。

  • 标签: 《沙家浜》 现代京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北京京剧院 演出 排练
  • 简介:伴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演出行业市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同时也加剧了演出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氛围;文化艺术演出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具有明显的文化艺术性。本文将主要探讨在演出营销的过程中,艺术管理具有怎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制定艺术管理策略。

  • 标签: 艺术 社会文化 演出 艺术管理
  • 简介:1944年的冬天,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当时日寇逼近桂林。田汉先生和很多文艺界作家、剧人日夜逃难、徒步跋涉千里,自桂林、柳州、宜山、独山、来到山城贵阳。

  • 标签: 田汉 贵州省话剧团 抗日战争 文艺界 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