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切糕。又名“盆糕”,用料为黄米面或江米面(糯米),加上小枣、云豆或小豆在瓦盆(盆底有孔亦有用铜盆者)中蒸熟,然后磕出。先盖湿布成大块,再将大块开成两块摞起,压扁后斜切零售。先蘸白糖,再用竹签插入糕中,食者举之入口。此种食品物美价廉,在街头、庙会都能买到。也有推车下街售卖者,其吆喝声为:“小枣的,切糕啊!”

  • 标签: 食品 老北京 小吃 物美价廉 用料 白糖
  • 简介:拉越地处婆罗洲岛的西北部。拉越的南部与西部与印度尼西亚西婆为邻,北部是汶莱苏丹国,东北部是沙巴邦(前名北婆罗洲)。拉越原曾是英国殖民地。1963年联合北婆罗洲,新加坡与马来亚联合邦,共组成马来西亚联合邦。拉越是马来西亚联合邦最大的一个邦,面积几相等于联合邦的一半,达124,450平方公里,人口却仅有270多万人。华人是拉越五大主要族群之一,散居各地;人口约65万,占拉越人口的24%。

  • 标签: 社团 客家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英国殖民地 西北部
  • 简介:一九八六年《江苏画刊》和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登载了一种神奇的民间艺术——陶造像及面具,据称出自云南某个人迹罕至的地区。这批艺术作品以其罕见的想象力和古朴率真手法凝聚成一种神秘莫测的形象,引起了美术界人士的震惊和关

  • 标签: 江苏画刊 一九 四川美术学院 李恩贤 史前文化 南行
  • 简介:通过素面夹红陶瓮修复的实例,介绍了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的理论与方法,从中可以领略到中意两国在文物修复原则和方法上的迥异之处.

  • 标签: 保护 修复 陶器
  • 简介:陶是陶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特别是作为炊煮器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器具。对夹陶器中掺合料的研究能够反映当时夹陶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用来探讨掺合料的来源以及当时手工业分工以及产品的流通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主要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出土夹陶器中人工分离出的掺合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中掺合料的类别、所占比重及来源。结果表明,西坡遗址出土的红褐色夹陶中掺合料的矿物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而对样品及砂粒的称重结果表明,一些样品所用掺合料的比重可达20%左右。同时,对该遗址出土石料的分析表明,石料的物相组成与掺合料相似。另外,结合对良渚古城遗址夹陶器的分析结果,提出古代夹陶器的掺合料很有可能一部分来自于当时石器和玉器等加工废料的论断。研究成果为今后有关陶器掺合料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为探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模式提供依据。

  • 标签: 夹砂陶器 掺合料 拉曼光谱
  • 简介:胜,又称厌胜.源于先民原始信仰中的祝祷行为。后演变为用符咒等法祛邪祈吉的一种较普遍的民间传习。例如,清袁枚《新齐谐·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云:“蜀人滇谦六.富而无子,屡得屡亡。

  • 标签: 文化 古代 原始信仰
  • 简介:永乐青花手杯是明代青花瓷中的杰作,造型沉稳凝重,使用得心应手,后世沿袭,佳品不绝。

  • 标签: 明代 压手杯 青花瓷
  • 简介:正定现藏有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三方仅见拓片,应为三方“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 标签: 正定 明代 “容膝”刻石 范志完
  • 简介:中国的古代钱币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枚枚小小的钱币,蕴含了不同社会时期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商贸往来、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除了正式流通的钱币外,还有一种钱币,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只是在特定的渠道流通,主要用于馈赠、赏玩、祈福等,钱面上的图案和文字有特定的意义,表达人们的一种心理愿望和向往。此类货币被称为钱币的非正用品,一般都统归为胜钱,它们虽然是正式流通货币的衍生物,但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标签: 古代钱币 民俗性 流通货币 功能 政治生活 经济发展
  • 简介:在汉代胜钱中,许多钱上有带钩图案。《中国钱币》2010年第3期发表了刘春声先生题为《趣味盎然的早期压胜钱》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五枚汉代胜钱,其中三枚都有带钩图案。那么为什么汉代胜钱上会有带钩图案,这种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它为我们研究此类胜钱的性质、用途和断代提供了怎样的依据和启示,本文试谈一点浅见。

  • 标签: 图案 汉代 《中国钱币》 2010年 断代
  • 简介:《浅析怀宁藏“永通万国”胜钱母范》一文报导:“1986年春.怀宁县在开展全县文物普查时,于该县秀山乡秀山村一村民家,发现了一件‘永通万国’胜钱范……此‘永通万国’胜钱范,铜质,盆形,长方形圆角,范面长15.5厘米,宽11.3厘米,范厚2厘米,重810克,范中心有一方形凸起,高约为0.6厘米,左右各有一宽0.5厘米,高0.3厘米,‘×’字形浇铸槽,

  • 标签: 钱范 铜质 文物 辨伪 山村 发现
  • 简介:[本报讯]为促进亚洲地区货币文化交流与发展,增进本地区各国的传统友谊,由中国钱币学会、亚洲钱币学会、劳越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与东南亚货币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在东马来西亚劳越首府古晋举行。上海市钱币学会应邀派代表出席。

  • 标签: 中国钱币学会 学术研讨会 文化交流 马来西亚 东南亚 货币
  • 简介:明人于谦治黄河水患时曾铸铁犀于开封城外,类此镇河兽在黄河边及其它水系都有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遗存。文章描述了这一特别的文化现象,认为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并与古代民间宗教中的“镇”“”巫术及其风俗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黄河 镇河兽 镇压 风俗背景
  • 简介:宗祠遍布于客家农村地区,宗祠内的民俗活动很丰富,而且多姿多彩。安龙转火就是众多民俗活动之一。本文通过对法家祖庙重光庆典这一民俗活动的描述,从而进一步探求客家传统文化的特质。

  • 标签: 上砂 安龙 转火 客家 双重神明
  • 简介:辛勤耕耘六个春秋,汗水和心血给他的是丰厚的回报——1993年,他编写的赫章第一部校志——《赫章县城关第一小学校志》终于出版问世了!当他捧着这本沉甸甸的还散发着墨香的志书时,一个大男人家不可轻弹的泪水便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这泪水里有喜悦,有幸福,有内疚,有苦涩……其间的滋味,只有他——赫章县城关一小校长陈正福才深深懂得!

  • 标签: 《赫章县城关第一小学校志》 中国 贵州 地方志 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