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普通制造着特殊,透明酝酿着神秘。航天员的'超凡'还来自于他们身后的普通航天人。十月的沙漠地区,干燥多风,寒气袭人,航天员沙漠生存训练正在这里进行。大风扬起的尘沙中,一位身穿迷彩服的女性手持步话机,步履匆匆地来回穿梭。她面容清秀,透露出干练的气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训练场上,她的工作风格都强硬利索,颇具大将风范。她就是被誉为'航天员女教头'的载人航天工程航

  • 标签: 教头黄伟 航天员教头
  • 简介:中国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对宇宙作出最接近科学的思考,作出这样惊人之问的竟然是距今约2500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打开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楚辞》,扑面而来的是一篇雄伟奇特的科学巨制《天问》。诗人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茫茫宇宙,没有始末.

  • 标签: 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 宇宙生物学 航天飞机 返回舱 航天员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美、苏之间围绕争夺太空优势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竞赛。面对美苏之间的太空较量,毛泽东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英勇气概,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 标签: 航天员 培养 国是 太空优势 60年代 人造卫星
  • 简介: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中国航天事业由1956年正式创建至今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实现了我们先人们的飞

  • 标签: 精神中国航天
  • 简介:正在吊装的近程导弹星发射场年,基地建成运载火箭和卫一九六六,,一九七。__—_九八O正五月’远程运载火箭试验成功飞向太空——中国航天事业掠影

  • 标签: 中国航天事业 事业掠影 向太空中国航天
  • 简介:航天不只是“两弹一星”说起航天,大家都会想到“两弹一星”。关于“两弹”,往往说成是指导弹和原子弹。但确切地说,应该是导弹与核弹。核弹既包括原子弹,也包括氢弹。氢弹是聚变,原子弹是裂变。导弹也分两种:一种是战略核导弹,一种是战术常规导弹。能打到1000公里带核弹的是战略核导弹,而战术常规导弹射程一般是1000公里以内,用的是普通炸药,比如TNT、黑索金,像子母弹、钻地弹这些不发生核反应的都是战术常规导弹。

  • 标签: 航天 共和国 “两弹一星” 问鼎 常规导弹 核导弹
  • 简介: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东方红》响彻苍穹;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顺利实施;2013年12月14日,经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有能力自主将探测器送入地外天体的冈家……

  • 标签: 载人航天飞行 共和国 问鼎 神舟五号飞船 长征三号 运载火箭
  • 简介:他亲身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发展的历史进程。主管了多项航天重点型号火箭的研制等重大工程建设他参与并指挥了包括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在内的一系列火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他统领的中国航天团队.把"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变成了现实

  • 标签: 探月工程 航天事业 航空航天 哈工大 中国航天 神舟五号
  • 简介:李英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专家、航天分子医学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2018年年初,她在南国深圳参加第21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载人航天界的盛会。参会者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9名航天员,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和空间生命科学的顶级专家200多人,大家围绕'逐梦太空科技.

  • 标签: 空间骨丢失 细胞分子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 航天员 核酸分子 小白鼠
  • 简介:任新民。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担任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

  • 标签: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新民 访谈录 20世纪50年代 型号研制工作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叱咤风云”之阴丹士林布极为畅销,其诞生与发展是有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的。

  • 标签: 士林 技术 40年代 耐人寻味
  • 简介:采用矿山考古、模拟实验等方法,对中国商代采矿技术进行论证后得出如下论点:商代,探矿采用了重砂法和工程法.地下开拓采用竖井、斜井、平巷等多种井巷联合进行.采掘工具已使用铜质专门器.采用多种型、式不同的"预制"木构件,用于各地矿山井下,形成了规范的井巷支护技术.矿山提升采用滑车等简单机械.矿井采用自然通风.井下有了排水槽、水仓等排水设施.井下采用火把式照明.

  • 标签: 商代 江南 铜矿开采技术 探矿 采矿
  • 简介:羊皮筏是宁夏历史上长期使用过的一种水上运输工具。在极盛时期(清末至民国初年),最小的羊皮筏由13只皮囊(即浑脱)组成,可载400公斤;最大的中460只皮囊组并,既载客又载货,承载能力达15吨,航程可由青海省贵德县直达内蒙古托克托县。1956年8~10月,石嘴山煤矿筹建处为石嘴山电厂采购的两台发电机组由满州里用火车运到了兰州,

  • 标签: 羊皮筏 制作技术 水上运输工具 承载能力
  • 简介:文献档案修裱技术栾承素文献修复是一个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过程,它包括去污、脱酸、加固、字迹显示与恢复,以及修补、托裱等。目的是有利于文献的保护、使用与收藏,尽量延长其寿命。文献修复不得损害文献载体,破坏文献上原有的任何历史痕迹。作者在文献档案修裱工作实...

  • 标签: 文献档案 修裱技术 文献修复 档案材料 博物馆学会 古籍修补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学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学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大面值硬币的防伪要素包括硬币的外形尺寸(直径、厚度等)、重量、颜色、手感、表面光亮程度,以及金属成份还有硬币正、反两面上的图案和文字的形状(字体、字型)、位置、大小和错落起伏的规律,特别是有注明着微小字符(钱币生产厂、地点和设计家的缩写字母)和图样中隐匿的标识等。

  • 标签: 硬币 生产厂 防伪技术 标识 要素 地点
  • 简介:称蒙古族为"蒙兀",称之为"朦瓦",称之为"盟古",明初修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他率部先后灭亡了塔塔儿回部、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篾儿乞惕等部落,统一了大漠南北,于元太祖元年(1206年),集蒙族各酋长于斡难河开会,建九旒白旗,即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宁夏固原)西南之清水县.太宗窝阔台继位后,于太宗七年(1235年)再侵南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

  • 标签: 《辽史》 《新唐书》 军事集团 宋孝宗 《元史》 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