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纵观藏族传统学科发展史,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一代赞普时期,先后涉及"仲迪乌苯"、"五大学说"、"印度十明"等分类。为了更好地梳理藏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本文重点研究"仲"、"迪乌"、"苯"及其分类情况。

  • 标签: 迪乌 藏族 传统学科
  • 简介:文章在中国岩画研究中心2013年7月国际工作坊对青海卢森岩画进行考察所得材料和关于卢森岩画已有材料的总结与梳理的基础上,依据岩画的制作方法与艺术表现方式,将卢森岩画分为8种型式。通过观察和比较这8种型式的演变规律,提出卢森岩画经历了形成期、第一个高峰期(牦牛时期)、第二个高峰期(鹿时期)、衰落期4个阶段的观点,并分别归纳出4个阶段岩画的主要特点。

  • 标签: 卢森岩画 考察 分类 分期 演变特点
  • 简介:舒同,又名舒文藻,15岁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南征北战,历任党和军队高级领导,同时他又是著名书法家。作为职业革命家,他的书法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作为书法家,

  • 标签: 舒同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共产党 书法家 学生运动 中国革命
  • 简介:栋脊柄刀始见于商代中期,商代晚期便有了较大发展,西周之后渐衰,多出土于北方的陕西、河南安阳等地,是商周青铜兵器的重要品种。本研究认为,其特殊的脊背外部形态和固柄方式是这种刀最为基本的特征,以此特征为主,再参照锋刃部形态,便可将之分成三型:即“夹脊柄型”、“銎脊柄型”、“夹脊銎脊柄型”,之下可再分成若干个样“式”,如“有阑无内式”、“卷锋多銎直刃式”等。本研究还认为,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栋脊柄刀应是在本地和周边诸考古文化,在石质榫凸背刀、石质多孔刀、青铜榫凸背刀、青铜銎首刀等技术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和演变出来的。

  • 标签: 青铜栋脊柄刀 分类 技术渊源
  • 简介: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之一。藏品管理的中心环节是藏品分类。笔者从我馆实际出发,采取质地优先和属性功用相结合的藏品二层分类法,以充分发挥藏品分类在藏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藏品管理的计算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事实证明,这一藏品分类法,有利于藏品的保护、研究和利用,达到藏品管理“鉴定明确,帐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的要求。

  • 标签: 藏品管理 二层分类法 藏品分类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备的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成丰十年十二月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姚体备 湘军 太平军 清代信札
  • 简介:本研究旨在研究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锈的结构形貌及其形成原因。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金相显微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IC)等多种分析手段,对青铜水禽锈的组织结构及其埋藏土壤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高湿、火烧、人为破坏的特殊埋藏环境是该批青铜水禽严重矿化的主要原因,而有些矿化严重的部分为稳定的粉状锈蚀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有害锈”;从组织的微观腐蚀特征来看,铸态枝晶结构的样品α相优先腐蚀;而铸后受热组织则呈晶间腐蚀的特点,腐蚀由晶粒间界向晶粒发展;锈层状结构的产生与Cu20溶解产生空隙,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生成了孔雀石有关。

  • 标签: 秦始皇帝陵园 青铜水禽 腐蚀产物 锈蚀机理
  • 简介:一、背景与形势:提出“环杭州湾城乡一化建设系统工程”正当其时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不同级别的城乡一化建设规划纷纷出台,各省区的城乡一化建设紧锣密鼓地推进;十八大报告把这一重大战略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做了新的表述。形势喜人又逼人。

  • 标签: 城乡一体化建设 环杭州湾 城乡文化 意义 灵魂 党的十七大
  • 简介:目前针对城乡一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已成为国内学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在界定城乡一化内涵和厘清其主要特性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原则,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层面,构建了城乡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说明了指标赋权、数据标准化和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与基本过程。

  • 标签: 城乡一体化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 简介:濒危语言保护是当前我国急需面对的一个难题。伴随着语言的消失,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也会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多元一”格局体系也会受冲击,可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民族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华民族“多元一”格局与濒危语言关系的论述引发人们对濒危语言的关注,并尝试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提出适合我国语言保护的一些对策。

  • 标签: 多元一体 濒危语言 语言保护
  • 简介:太宗、高宗年间,唐代宗室任职多被排除於台、省等权力核心部门之外,同时频繁出任高品级地方官及部分中央事务性宫职,宗室主导朝政的合法渠道被切断。这就是《李嵩墓志》中所说的“国朝旧制”,它标志两晋以来宗王政治的终结。开元年间,唐玄宗一方面仍行“旧制”,将直接威胁到皇权的近支宗室完全隔离於日常政治之外;另一方面基於理性行政的考量,又严格依照官僚制下的价值尺度甄拔其余的宗亲羣。宗室羣自身也与时俱进,在“与异姓之臣杂而仕宦”中“自奋於功名”,政治面貌上呈现官僚化倾向。这就是本文所言“开元新制”。唐代宗室政治生活中的变化尤其是部分宗室政治面貌上的官僚化,深刻折射出中古社会末期统治核心层性质的嬗变。

  • 标签: 唐代 宗室 仕进 政治面貌
  • 简介: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经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的"仙公系"灵宝经最根本的差别之一。本文研究认为,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其实有非常完整的"三洞经书"思想。而较后出世的"新经"则继承了这一重要观念。至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学说,则是对古灵宝经的直接继承。因而,敦煌本《灵宝经目》原有的"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加符合古灵宝经的实际情况。而古灵宝经无论是"元始旧经"还是"新经",亦均为"葛氏道派"所创作。

  • 标签: 《灵宝经目》 “三洞经书” 古灵宝经 经典分类 敦煌
  • 简介:中国近十年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从大都市化、新农村建设到新型城镇化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将农业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将农业型居住社区转变为城市化居住社区,从而实现均衡化格局的城乡一化发展形态。徐州市城乡一化进程中的城郊化发展,虽然从就业上实现了非农化转变,但居住形态的城市化社区模式,还需更好的策略推进。

  • 标签: 城乡一体化 城市生活方式 村落的终结 郊区城镇化
  • 简介:<正>IntroductionThepresentreportoverviewsfurtherfindingsfromthesetofmiscellaneoustextsinSaradapalm-leavesfromZhaluriphug.Thepalm-leafsetwasfirstreportedbyKanoKazuo(2008),whoutilizedninefoliosintwophotographicimages(SferraCat.MT42Ⅱ/Ⅰ&2)preservedattheIstitutoItalianoperI’AfricaeI’Oriente(IsIAO)inRomewiththehelpofFrancescoSferra.Wehaveknownonthebasisofcataloguedescriptionsthatthere

  • 标签: 贝叶经 民族图书馆 西藏 梵文 散叶 中国藏学
  • 简介:钱茂伟著《史学通论》是一部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与史学理念指导下,力图通过新的理解方式建构而出的、能反映本世纪初十年学术水准的通识教育读本。该书聚焦于以小历史为核心的公众史学,并以此为重心建构知识系统,反映出公民时代大众史观的觉醒。由小历史而大历史,由历史书写而历史研究,由史学实践而史学理论,《史学通论》建立起一种内涵与功能更为全面的普遍历史学,建构了一种与公众生活更加贴近的史学概论知识体系。

  • 标签: 史学概论 史学通论 公众史学 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