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犹太组织是参与和影响美国民权事业中的一支关键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大约20年间,犹太组织通过内部优化整合,能力明显提升,并充分利用美国国内外时局,开展了一系列被称为“关系运动”的民权行动,从整体上塑造了有利于少数族裔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在参与“关系运动”中,主要犹太组织之间在理论认知、策略选择、主要途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犹太民权运动引领、支援了美国其他少数族裔开展的民权斗争,改变了美国主流社会歧视和排斥犹太人的态度和行为,有效提升了犹太人在美国的社会政治地位,锻造了更加自信、成熟、强大的犹太组织网络,塑造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政治中的自由派形象和声望。

  • 标签: 战后 美国犹太组织 群际关系运动 民权运动
  • 简介:信任不仅是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的基本前提,而且是促进社会秩序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它还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①各民族相互信任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前提。因此,要在各民族中形成相互间的民族信任,营造良好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 标签: 民族团结 相互信任 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 社会秩序 社会和谐
  • 简介:自惠州和平县人氏徐旭曾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丰湖杂记》谈话发表以来,客家研究已经走过了200年的历程。后又有林达泉、黄遵宪、温仲和、赖熙、古直等学者对客家源流进行了论说。1933年罗香林《客家源流导论》出版(1951年《客家源流考》),现代学术视野下的客家研究也有80余年历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客家研究 客家源流 1951年 学术视野 研究成果 和平县
  • 简介:通婚是指由分属两个民族的个体缔结而成的婚姻婚。本文尝试概述对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及人口学等领域有关族通婚的研究状况,梳理族通婚的总体情况、原因与机制、通婚后果等几个方面研究成果。梳理结果显示,近十几年,学界对当代中国的族通婚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不论在定量数据的采集、分析上,还是民族志个案的挖掘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族际通婚 通婚状况 研究概述
  • 简介:亮,(1799-1843),字亨甫,福建建宁人。少孤,伯兄业贾,资助就学,弱冠补诸生,肄业于福州鳌峰书院,为山长陈寿祺所器重。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举乡试第一人,明年入京师,试礼部,朝野重其名。因书责曾燠,负狂名,为朝贵所忌,会试不售。好游历天下山川,穷探奇胜。一生穷困潦倒,壮志难伸,中怀郁结,发于诗歌。鸦片战争中,随浙东人民从前线流亡后方,一路所见,满目疮痍,更激发其忧国忧民的怀抱,

  • 标签: 爱国诗人 福建 近代 鸦片战争 忧国忧民 陈寿祺
  • 简介:这首《满江红·夜过钓台》的作者是毛可。毛可何许人也?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社会上有“浙上三毛,东南文豪”,“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美称。三毛、三豪,指浙江杭州人毛先舒、萧山人毛奇龄和遂安人毛可三人。

  • 标签: 三毛 山人 清代文学 东南 康熙年间 作者
  • 简介: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泉州人庄吕参加科举考试,会试、廷试皆第一,高中状元。这是自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中状元四百多年后,泉州人又一次独魁天下。庄昌还成为有明一代惟一的泉州籍状元,以及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

  • 标签: 科举考试 状元 泉州 福建人 万历
  • 简介:众多部落、族群、民族历经5000年交流互鉴和族政治整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中华;其间还经历了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不成熟的民族国家向成熟的民族国家的复杂演变。这种从自为到自觉的整合所遵循的逻辑,既体现了某种普遍性,更展示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内含国家革故鼎新的要求,且在现实与未来的传承中,必为中华民族的兴盛构筑牢固的认同基础。在摆脱了王朝国家的历史循环和犹豫徘徊之后,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现代法治民主之路,并认同和追求全人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法治民主为导向的族政治整合不但会强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必将促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推动者。

  • 标签: 族际政治整合逻辑 中华民族复兴 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罗布和孙海芳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伴随着族交流的日益深入,日喀则“藏回”作为文化涵化的典型例证,是族深度交往过程中,逐步“藏化”的群体,但是在宗教信仰与族通婚方面,刻意保留并维持着原有的民族特征。

  • 标签: 族际通婚 日喀则 调查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族际交流
  • 简介:在多民族共生的西南,民族间的差异性是比较显著的,这主要是生态的多样性所致。由于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各自在适应这种生存环境中所产生的生计模式也不尽相同,于是形成了山坝生态类型的差异以及农牧经济结构的差异。由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仅就某一地、某个民族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获得的产品又是有限的,所以只有通过经济交流互相补充,这种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才能得以实现。本文在探讨了西南民族地区复杂的地理生态环境所导致的多种生计模式的同时,对山坝结构中的族经济交流以及农牧结构中的族经济交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 标签: 西南民族地区 经济交流 生态环境 生计模式 经济结构 生态类型
  • 简介:曾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从帮忙到扯淡》)《随园诗话》,是清人众诗话中最著名的一种。作者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放江南任知县,十三年(1748)辞官而定居于江宁小仓山随园,故世

  • 标签: 《随园诗话》 小仓山 翰林院 简斋 选诗 庶吉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季戏剧与社会均面临改革.而戏剧和社会改革同样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优伶结交三教九流,与政治从来渊源甚深,清季民初的名伶田云即是显例。此公一面登台亮相,与文人票友从事戏剧革新,一面广泛交游,凭借出入内廷宫禁之便,相继与维新革命活动发生程度不同的联系。而戏里戏外,情景交融,真假虚实,浑然一体。田云革新戏剧,

  • 标签: 京剧 社会改革 三教九流 革命活动 情景交融
  • 简介:昌(1861—1949),回族,号逸仙,云南玉溪红塔区大营村人,清末民初长期担任大营清真寺管事,其事迹鲜见文献记载。据坊间采访得知马昌的大致情况是:有文化,被尊称为“大先生”,家族曾经委托其整理续写马氏家谱;其家曾悬挂别人赠送的《孝廉方正》等3块额匾;其在世时,坊上与马姓回族祖居地玉苗村的彝族保持良好关系,时有来往,1945年玉苗彝族还专门派人到大营探望他;其子马遇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上校团长④;其孙有介良、世良、安良,其中马安良退休后服务坊上,现任玉溪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州城清真寺管委会主任,等等。半个多世纪以来,马昌事迹不彰,几近泯没。即使采访其孙辈,亦了解不多,语焉不详。笔者在滇南著名回族聚集地——玉溪大营村考察回族史迹与现状,发现清末几通碑刻与马昌有关,反映了他作为大营村管事和17个回汉村庄总理首事,品端学粹,堪以总理,热心教门,服务乡里,维护回汉团结,成绩显著,驰名滇南。笔者正是从碑刻中知道马昌,走近马昌的。

  • 标签: 回族 碑刻 伊斯兰教协会 清末民初 国民革命军 文献记载
  • 简介:贸易的宏观变化改变了上海原来的经济中心地位,上海工业中心的兴起,保持了其全国外贸中心地位。在对外贸易上,工业中心给外贸中心以强有力的支持;在国内埠贸易中,上海的影响由外贸向工业中心转化,并保持强大的影响力。上海与对象口岸间的互动中,有直接航运的困窘、中外商人的利益争夺、资金的短缺与牵制,上海由此逐步形成了航运、商业和金融中心。

  • 标签: 埠际贸易 多功能经济中心 区域发展
  • 简介:通婚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有关群体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专题。族群认同意为族群身份的确认。从族群认同与互动方面去考察族通婚则既体现了人类学对婚姻的关注,也表达了人类学对婚姻中的人的关怀。本研究旨在人类学的语境下从族群认同的角度对族通婚研究进行梳理。

  • 标签: 族群 族群认同 族际通婚 人类学
  • 简介:该文结合文献和初步的实地考察,围绕明清时期济源和河内两县的水利开发,讨论县行政、地方权势及其二者的相互联系,如何对不同时期的引水技术、灌溉利益、农田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揭示16、17世纪豫北灌溉水利发展史中的制度转换和社会变迁.笔者认为,"水利共同体"的结构分析模式限制了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时空尺度,主张通过对地域联系拓展过程的动态考察,开阔华北水资源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思路.

  • 标签: 豫北 灌溉水利 地域开发 社会变迁 水利共同体